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以村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工作组全程参与,驻点村孝昌县王店镇各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广泛动员,营造活动氛围。工作组先后20多次到驻点村,采取召开座谈会、人户走访、悬挂横幅、发放《至村民朋友的一封信》等方式,积极宣传“浩万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层党组织和行政治理单元的下沉,村规民约也随之下沉,衍生出新的形态——村塆民约。村塆民约承继了村规民约的地域性、自发性与义务性、内生性与传承性的特征。以嘉鱼县村塆民约的实践为案例,发现作为治理创新载体的村塆民约具有全面贯彻党建引领方针、明确制定主体资格、内容与时俱进、话语通俗易懂、村塆说事形式多样的时代特色;村塆民约有效展示了传承传统美德、引导教化功能的德治属性,凸显了行为规制、拾遗补缺、普法宣传和化解纠纷的法治功能,兼顾了程序和实体的自治功能,强化了村民参与自治的主体作用,并且引导了社会力量参与自治,实现了“三治”理论与乡村治理实践的深度契合。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在推行过程中丰硕的成果,诸如“海选”、“村名公决”、“预选”、“两票制”等制度创新,新的法律的推行包括“大学生村官”等政策扶持,使得村民自治的推行前景广阔。但是,农村强大的“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挑战、以及如何处理与村党委和乡镇政府的关系等都是村民自治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该案中,前后两具体行政行为能否一并审理吴丽娟原告:A村民小组。被告:B县人民政府.1993年12月30日,B县人民政府调处山林权属纠纷办公室对A村民小组与邻乡一村民小组之间发生的山林权属争议纠纷作出行政处理。所争执的山林权归属邻乡一村民小组所有。A村...  相似文献   

5.
妇女小组充权是发掘组员潜能,让组员在主动参与小组的过程中积累正面经验并具备权能感,且有权决定与小组相关的事务。工作者将小组发展过程作为充权过程,经历了“单纯的充权理想”、“参与、再参与”以及“通向自我管理”三个阶段,而工作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变化。工作者引入尊重、参与、自我肯定与自我管理等因素来指导具体充权实践,并有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且尝试分析了小组未来可能的充权路径。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全面实施多年 ,民主选举运行较好 ,但民主监督依然是薄弱环节。在滨村民主监督几乎不发挥作用 ,但村委会维持运转 ,几乎没有上访事件 ,大家相安无事。对于这一普遍问题 ,笔者从“有限理性”的视角进行分析 ,认为由于信息的有限性、后果的不确定性以及价值偏好的不一致性等因素限制 ,村民在民主监督中不可能完全理性 ,采取“最优方案” ,而只是从具体情况出发 ,采取符合其“欲望水平”的“满意方案”。这种非常态的平衡是由于村民的有限理性造成的 ,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建议进一步畅通村民自治信息、健全村治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安排、提高村民、村干部素质 ,以加强民主监督 ,增强村民自治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抓住和用好机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至关重要。但理论宣传不能心浮气躁,那种指望理论武装一蹴而就的想法既不科学、更不现实,只会使理论武装成为无本之木、让理论宣传自说自话。只有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创新理论宣传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各民族干部群众中得到推广普及,成为建设“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南省澄江县基层理论宣传工作越来越引起重视、越来越得到加强。尤其是在当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澄江县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理论宣传工作的地位更加凸显,作用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9.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有助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纵深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成都市A区B村实践为例,明确政府、村党组织、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的角色定位、利益冲突、权利义务或权力责任分配,认为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公众参与困境的原因在于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分配不当、信息交流不畅、监管纠错不足,并提出以权责匹配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协调路径,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诺思的“制度理论”分析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认为应该完善乡镇政权的制度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概念辨析张道航80年代初,随着中国农村“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行政体制,改为“乡(或镇)、村、村民小组”新的三级行政体制,“社队企业”也随即更名为“乡镇企业”。姑且不论乡镇企业这一概念是否科学,就后来乃至今天,人们对乡镇企业这一概念理解上所...  相似文献   

12.
查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遇到的问题较多,立法解释划分“村务”与“公务”,不符合查处案件的实际,导致出现案件管辖矛盾;立法解释未将村民小组长和村会计、出纳列为执行公务的主体,未规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可成为渎职罪主体,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为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应修改或者取消“2000立法解释”,无须划分“村务”与“公务”,否则,就应赋予检察机关以相对宽泛的机动侦查权,将村民小组长、村会计、出纳归入立法解释中所指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规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也可成为渎职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盈江县旧城镇旧城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村落,辖9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有746户3333人。全村设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8名。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来.村党总支按照“五好五带头”的要求.围绕中心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夯实基础.做活产业支撑,盯住热点难点工作不松劲,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成效喜人。  相似文献   

14.
“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难题在于“乡政”与“村治”的矛盾,实质是乡镇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两种权力的冲突。在观念层面上,政府需要转变传统的管制行政理念,村民需要转变片面的过度自治理念;在制度层面上,要明确界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外因素来看,可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协调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还可通过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私人感情”联络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四位一体”的村治新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构架。构建“四位一体”的村治新模式,有利于消除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化解村官信任危机,促进村治组织架构中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要理顺村治新模式中“四驾马车”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力的相互平衡与制约,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村党支部人员、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的下设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立法解释》所规定7种行政管理工作的,应当属于刑法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标准应以其是否从事公务为标准,行为人无论具有什么身份,只要其依法从事公务,就应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立法解释》规定的7种国家事务,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挪用公共财产的,应当认定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从事《立法解释》规定的7种国家事务之外的事务包括村自治事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利用职务之使侵吞、挪用本单位的集体收益资金的,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对同一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不同管理事务的行为定性时,应当遵循刑法的谦抑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不应作为渎职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光星村28组的村民小组长陈炳兰是位66岁的老人,在村任职长达42年。近年来他因年龄原因几次提出卸任都被村民极力挽留,村民们直言“你不死,我们就选你”。媒体记者因此夸赞陈炳兰为“辞不掉的组长”。村民小组长通常是中小坞子的“垮长”,大多不是村“两委”成员,只能算是广义上的“村官”。这个职位,待遇比村“两委”成员更低,陈炳兰说,“生产队长当了16年,没有报酬。村民小组长搞了26年,一直拿200元年薪,4年前才涨到300元”。这么低的报酬,很多人怕是早就“撂了挑子”,但陈炳兰就冲着村民们的信任,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来说,湘粤村试行的一肩挑和交叉任职至少有以下积极意义:首先能够减少村干部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再者有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和村民自治的领导;还能有效促使村党组织成员践行“三个代表”,眼睛向下看,向群众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向任命他的上级看。笔者以为,湘粤村用“一肩挑”模式来解决当前在村民自治中产生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目前的一种逐渐流行的做法。这种做法在实际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一做法与“村民自治”的内涵相悖,在解决“两委”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党员生活(武汉)》2016,(12):F0002-F0002
钱冲村地处荆门、孝感、随州金三角腹地的王义贞镇西北部,由原钱冲村、肖庙村、仁和村的杨家;中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户数427户,人口1630人,党员58人。  相似文献   

20.
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主体,构成了现有的农村民主治理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民主选举受干扰、组织间关系不清晰、功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以农户行为动机为基础,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出发研究,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现有机制存在着"激励不兼容",如激励村民参与选举的因素和约束参选者公平竞选的因素失灵,激励村干部不当利用权力的因素增多而权力约束机制失灵,激励村干部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因素增多而维护农民利益的因素弱化,"村两委"职能重叠等。因此,农村基层组织优化应从重建村民会议、成立村务工作小组、建立农村公务员、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加强党建工作强化核心领导地位五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