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解放湖南、绥远等省接管建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设立军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施军事管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中央人民政府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区设立军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政权机关,并吸收大量的国民党爱国军政人员、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其中,使之成为在中共领导下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机构。军政委员会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关和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对于国家统一,国防建设,边疆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增长速度为依据,可以分为1949—1956年快速增长、1957—1978年慢速增长、1979—2012年高速增长、2013—2015年中高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英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英雄,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形成了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英雄观。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确立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深化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化阶段。新时代,赓续传承和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地位,宣示党的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彰显党开拓创新的政党品格,提升党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梳理和概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推进关于英雄的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中共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与建设思想的总称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在不同时期绵延嬗变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成果颇丰。梳理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历史脉络对于深化中共文化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话语,对外能表达党的政治纲领,对内能明确革命的基本问题,为党在国共摩擦愈演愈烈的情势下,赢得了一定的政治主动。新民主主义话语的建构,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对未来国家政权不断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也是国共两党抗战的合作性和矛盾性交互生长的产物。新民主主义在抗日根据地的各种实践,使根据地人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的合理性,也加深了外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燚 《探索》2022,(1):40-50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源于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民历史观、人民国家观和人民政党观的认知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国家制度体系和党的中心工作等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正风反腐、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其启示主要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刘海军 《探索》2022,(6):1-1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识时代的思路、观点和方法,为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两大脉络,一是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二是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再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转变与深化;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则经历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再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层层递进。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将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统筹起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任务,使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把握历史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引,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理论智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独立自主的民主化探索已逾百年。伴随民主实践的纵深发展,党的民主话语在理论形态上呈现为“无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式进路。立足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建构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以民主实践为源头活水,以积蓄文化底蕴为重要保障,切实增强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阐释力、引领力、传播力,持续彰显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为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蒙象飞 《探索》2022,(3):29-41
百年来赶考与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有机互动,前者是后者的实践形态,后者规定了前者的方向和内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引着新赶考之路的前进方向,也赋予了新赶考之路的时代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根本路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进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需要以科学理论引领赶考之路的正确方向,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发走好赶考之路的奋进动力,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形成走好赶考之路的历史合力,培育时代新人确保走好赶考之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1.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顽固派利用此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不仅在舆论宣传上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而且还采取军事行动妄图攻击延安,叫嚣"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在对客观形势进行正确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并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讲明了共产国际解散的基本情况、历史原因及影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团结一致为争取抗战胜利奋斗到底的决心。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造谣和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本质,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和军事斗争,成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集中力量进行党内教育和整顿,提高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加强了党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凝聚与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将文字改革提上了工作日程。1949年至1958年的文字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化领域最重大的运动之一,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时代局限性,新中国文字改革的政策与实践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关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①。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党章建设,不断探索通过党章建设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如果把从党的二大到十八大的党章中有关纪律建设的条文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可以鲜明地看到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逐步完善对党内纪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常宴会 《探索》2023,(4):177-188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多种隐喻,包括战争隐喻、建筑隐喻、生命隐喻和容器隐喻等类型。战争隐喻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斗争性,旨在争夺话语权;建筑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性特征,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系化;生命隐喻强调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突出培养接班人的工作目标;容器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工作借助的传播媒介,要求意识形态工作依循传播媒介的特性来提升工作效果。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兼具认知和修辞功能。从认知方面来看,战争隐喻在所有隐喻中居于主导地位,反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它要求意识形态话语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变化,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应调整。从修辞方面来看,适度运用隐喻符合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在实际运用时,要特别重视受众的感受。认知与修辞维度的统一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先进性,又要不断实现话语创新,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宫厚英 《理论学刊》2013,(4):99-103
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社会矛盾的"指示器",也是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无法回避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各种思潮粉墨登场,形成一道独特的思想图景。思潮丛生,纷繁亮相,正深度拷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成功引领社会思潮,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已然成为历史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艰巨任务。随着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具体实践的推进,学术界也掀起对"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这一课题的关注热潮。宽视域耙梳其研究现状,多维度综述其理论内容,本身也应是这一学术热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和普及,抓住戏剧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和教化方式,通过对其内容、形式的改造,将其逐渐发展为蕴含着革命话语的革命戏剧,在提高农民素质、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构建了以"民族""人民""阶级""劳动"等为关键词的话语体系,并运用革命戏剧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传统戏剧的改造与革命话语的输出统一于革命戏剧,革命话语通过仪式化运作、生活化叙事、情感化表达、英雄化导向的方式嵌入革命戏剧,让民众真正认可并实践革命话语,有效地推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构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雷锋话语是中国共产党话语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的体现,对提升全民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建构与推进雷锋话语,是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聚为民服务之心、育新时代“螺丝钉”新人、兴“自强”文化、展“奋斗”形象地深刻体现,我们必须在政治方向引领中推动雷锋话语的传播,整体设计推进中强化雷锋话语的认同,榜样氛围营造中实现雷锋话语的发展,切实推进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真正推动中华民族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蒯正明  秦芬 《探索》2022,(1):29-39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相继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演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的“四部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四个伟大成就”,其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由先进性、代表性、纪律性等特质塑造的使命型政党,使命型政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方向引领与理论指导、制度创设与制度构建、精神塑造与精神支撑、价值统领与推动发展、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等功能。党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建设与现代化国家建设深度契合、相互影响。“四个伟大成就”本质上是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进行的政治创造、理论创造、制度创设、实践推动、精神塑造等一系列活动的结果。党百年奋斗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最根本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和党建布局的动态演进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战略支撑;使命引领与创新性探索相结合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演进。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寻了建党之初的党派合作、抗战时期的协商尝试、建国之际的协商功效以及建国之初的协商推进,也吸纳了协商受挫时期的深刻教训。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协商民主组织平台,提升了多党合作的重要地位,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既有方针,开拓了社会协商的全新场域,指明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方向。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概括了协商民主的独有特点,将政协协商视为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了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推进了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十六大之后,我们党将协商民主纳入政治文明视域,把政治协商融入决策程序,明确了协商民主任务,创新了协商民主理论,颁布了协商民主制度,使协商民主建设得到提升。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界定了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阐释了协商民主的独特地位,厘清了协商民主的多方来源,明确了协商民主的实践重点,拓展了协商民主的网络形式,指明了协商民主的努力方向,建构了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实现了协商民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克祥 《探索》2022,(2):103-115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并不是党的十八大后才形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实践由一个个相关精神品质逐步积累升华而成的。其中七个方面对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塑造最具决定性意义。坚持独立自主,铸就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之魂;开展全党整风,形成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原生形态;推动不断学习深深融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血脉;深刻反省自身历史问题,升华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改革创新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时代化;坚持不懈严惩腐败,锻造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本质元素;全面从严治党,塑造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新形态。这七个方面代表七种宝贵精神品质,它们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自我革命精神与革命精神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从本原上说,无论哪种精神都源自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