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因此,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前提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地说,即要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当代价值以及现实路径进行深入思考,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向与道路,进而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卢燕娟 《前线》2013,(12):158-160
习近平同志在谈及“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必然包含文化复兴。在文化问题上,弘扬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这已成为普遍共识。而如何对待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化,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形成的以“人民性”为根本内涵和主要标志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尚未充分讨论但不失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梅琳  张英魁 《探索》2020,(1):166-17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是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其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因而也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近百年学术史的考察来看,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在总体上归纳为三大进路: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视阈,着重探讨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政策与行为;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视阈,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注重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制度与行为;三是以二者互动关系为主体视阈,兴起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着力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关系。三种研究进路具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时性,共同表现了追求中华文明复兴的自觉意识。展望未来的研究,建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厘清二者百年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经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铜仁市要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更要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敢于争先,全力构筑铜仁精神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再次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迎来了新的春天。如今,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建设若干关系,推动文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鹏程 《前线》2013,(10):46-48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侯帅 《世纪桥》2009,(3):43-44,4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河南的政治生活和各个领域开始恢复正常的秩序。河南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文化大省,河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始得到发展,文化事业与党的建设不断得以完善。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的文化建设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河南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开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这是我省未来奋进的总任务之一,是对当前和今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勾勒了湖南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2,(7):18-20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全国前列。省委十届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之友》2014,(1):26-29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作为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只要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兼容并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始终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那么美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无比清晰、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4,(2):24-24
正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中宣部举办的"文化茶座",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一春天是生命萌发的季节。对春天的向往和讴歌,是全人类共有的普世情怀。然而,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对春天的期盼像中华民族这样强烈,以春节为表达欢庆形式的场面如此宏大,经历的历史如此悠久,投入的情感如此深沉,热力的辐射如此广阔,以至于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无论天涯海角、异国他乡,抑或戈壁深处、孤岛茅寨,春节都成为他们生命中心愿寄托最为深沉、人性表达最为突出、感情释放最为充分的节日。  相似文献   

13.
邵阳  赖勋芬 《湘潮》2013,(1):143
本文从"爱国"、"内省"、"修德"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引作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4.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正确理解和把握这条路子,对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精神,结合我省的探索实践,我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文化历来有强大的同化能力,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融中,是能够保持主体地位,实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更加绚丽多彩的。我们有这个文化定力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张云飞 《学习月刊》2013,(23):46-4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史化创造活力。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近年来,沙市区充分依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基础广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发展要搭上网络经济的快车,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寻求一条可持续、有质量的发展路子。建设文化强省关键在于"化",要把湖湘文化精髓"化开来","消化掉",变成真正的软实力、竞争力。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就湖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我省在跨越式发展中奋力崛起的纲领性文件 刚刚闭幕的省八次党代会,是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河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带领全省人民实现新的跨越,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9.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湖南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改革发展卓有成效。我们要深入分析当前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文化强省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历史和现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他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