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7年以来,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在全市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得到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有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全市组织部门紧紧围绕主题实践,发挥职能作用,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执政的组织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7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为重点,辐射边疆各族群众,不断夯实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各级党组织持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知党恩感党恩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临沧市农垦局自成立以来,忠诚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以"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为己任,不断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的时代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努力提升边疆治理效能,关键在于不断推进边疆地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边疆与内地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边疆治理,促进区域与内地的协调发展,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要努力探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的有效实现形式。一直以来,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问题是党和政府推进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边疆治理直接关系到边疆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的时代要求,这凸显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这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坐标、明确了定位、赋予了使命。云南作为欠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要求,为新时代边疆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云南省临沧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从提高党对边疆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9.
清代边疆政策是中国边疆史地学传统研究项目.主要研究范围有:陆疆政策和海疆政策;边疆开拓、边疆管理、边疆开发和研究;民族宗教政策、边防政策.以及与边界问题有关的外交政策研究等。清代边疆政策的宏观考察,对于现代中国治理边疆制定政策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边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边疆治理成效明显、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边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边疆社会内部的矛盾日益凸显,受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更加复杂严峻。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给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华能糯扎渡水电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有力践行国有企业“六个力量”,有效促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谐美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工程,在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和发展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近代,云南边疆危机背景下,清廷、民国各时期政府对云南边疆地区的治理,继承民族国家的传统边疆治理方法,同时在治理方法和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一定程度上管控了风险。通过对近代云南边疆治理的全面透析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研究,总结其经验,能够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国防教育,使各民族树立国防意识,是保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全的需 要,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边防巩固的需要。目前. 要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探索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治理逻辑中,法治边疆的建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有机构成。建国以来,边疆地区的各项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实践中,由于边疆与内地发展不均衡,制约了国家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传统非法治的治理方式以"习惯存在"影响了法律规范的"后天习得"。构建法治边疆应调整立法思路,防范国际风险、增强国家认同,突破法理困局,消弭法律冲突,树立法治权威,寻求法治统一,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边疆被置于巨大的场域之中,边疆治理需要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中进行谋划与发展。"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符合了边疆空间场域变化的趋势,立足解决边疆地区多样性区域性问题,实现了对"族际主义"治理取向内涵的共生与超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边疆治理理念。实施"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判断边疆治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内部区域特征和外部空间环境,通过边疆治理的战略重构、制度重构和实践重构,促进边疆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边疆治理不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多民族交汇共存的特点,都对该地区形成多元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体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南边疆治理法治化进程的迈进显得较为缓慢和困难。传统保守观念和现实法治状况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法治化形成了一定阻碍。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法治环境的营造、完善西南边疆执法程序和法律体系、改善边疆民生以及畅通边疆人民的诉求渠道,把边疆地区治理与边疆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推进我国西南边疆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边疆陆续发生了多起恐怖主义犯罪事件。以2014年“5·22”暴恐袭击事件为例,探讨边疆恐怖主义活动的方式、特征及成因,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打击与防范边疆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边疆民族地区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是构成党的执政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内地和沿海地区,我们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安全环境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国际性、敏感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执政安全的物质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制度基础都需要进一步夯实,尽快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国家安全疆域的非地域化、模糊化、扩大化和网络化,使国家安全基本内涵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心理边疆逐步凸显出来,成为国家安全新的着眼点。同传统地理边疆相比,心理边疆具有自身的内涵和特点。信息化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维护,必须在确立心理边疆观的基础上,内强国力,外树形象,不断捍卫国家心理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