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使用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入诉讼程序的法律案件不断增多,且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司法机关因司法资源有限,各方面准备不足,影响了《宪法》及其他法律关于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这一权利在侦查、检察和审判的过程中的严格实施,并存在制度的、结构的和法律技术的严重缺陷。着力解决当前缺少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法律人才、少数民族法律翻译职业化不足、少数民族法律翻译用语统一标准难等问题,亟待从制度、程序和组织上,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法律翻译、法律双语人才引入机制、法律翻译职业化的政策法律,建立起双语法律人才库的培养机制,统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法律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的存续状况。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84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民族语言基础,对其本民族语言表现出明确的心理倾向性,具备了传承其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汉语普通话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的使用频度和广度却表现出明显的收缩趋势。因此,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继承和保护其本民族语言,拓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影响力,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蕊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17-2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延续民族生命的血脉。朝鲜族语言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依托,保护朝鲜族语言事关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今天,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朝鲜族语曾陷入危机,为了朝鲜族文化的传承,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保护民族语言和促进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在此回顾朝鲜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历程,分析新经济形势对朝鲜族语言的冲击,从而提出如何保护和促进朝鲜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是从朝鲜族语言的可持续发展中得出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中华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语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对民族语言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肯定民族语言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强调民族语言是历史具体的,反对将民族语言作为服务帝国侵略的工具以及始终强调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角度看待民族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语言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深化对语言文化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慧 《求索》2007,(4):161-163
一个民族的语言只有通过与其他民族语言的接触,不断从中借用、吸收有机的成分,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只有借助于本民族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的接触,才能跟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才能丰富和发展。通过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找到中西文化的最佳契合点,使之珠联璧合,水乳交融,从而建构和谐文化,为建立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现实条件下,少数民族不仅要与时俱进,融入国际发展潮流,同时也要保持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少数民族担负着传承民族文明和融入社会发展潮流的双重使命。外语和民族语言学习是少数民族达成以上两项目标的重要载体,两个语种具有不同的价值方向。在资源、价值等多种因素制约下,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需要在民族语言和外语教育中进行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不争的事实,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教育和外语教育要做到因时、因人、因地、因势才能达到语言教育的最优价值回报。  相似文献   

7.
文静 《前沿》2010,(24):157-159
语言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是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活化石"。受到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一些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功能正在衰退,面临消亡的危机。大力开展对民族语言的整体性调查和研究,是对民族语言文化最有效的保存,制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语言文化开发战略是对民族语言文化最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论城镇化建设中广西民族城镇城市意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轶 《桂海论丛》2011,27(3):104-107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广西的民族城镇化建设是关系到广西协调发展,增强民族城镇的竞争力、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课题。依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来分析,广西的城市意象要素类型齐全,但城镇形态风貌日渐趋同,民族个性逐步淡化。民族特色是民族城镇可意象性的重要因素,广西的城镇建设须避免盲目地追求现代化而丢掉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蕴,应结合广西民族城镇的实际,塑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9.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城镇化,不但需要加强法律保障及政策指导等自上而下的"硬制度"功能的发挥,还需要充分发挥包括信任、社会网络、互惠准则及共同规范等社会资本自下而上"软制度"的作用。社会资本是促进民族地区劳动力迁移的重要驱动力,社会关系是民族群众在城市就业、生活以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依托。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城镇化面临着多元文化融合适应、狭隘民族信任封闭性、缺乏互惠互利准则及共同价值规范等问题,干扰了城镇化的进程。培育适应城镇化的民族社会资本,搭建城镇化社会信任网络,重构各民族共生发展机制是实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就业资源共享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典型的旅游依赖特征。片区城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存在的诸如文化资源开发市场化,文化产业链条单一化,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化,城市文化品牌低端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调互动的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政报》2007,(10):42-42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有关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蒙古语语料库》工程的语料搜集工作是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点项目,项目覆盖区内使用蒙古语及"三少民族"语言的54个旗县(市、区)。该项目是指把蒙古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的真实口语和蒙古文文献原始语料存人大型计算机,并进行储存、检索、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语言工程,对于保护和发展我区民族语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语料搜集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本期专题的五篇文章,分别从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形象传播、城市高质量发展等角度展开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06,(2):F0002-F0002,I000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有25个少数民族世居于云南的土地上,这些民族中,除满、回、水3个民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语言,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其中彝、纳西、傣、藏4个民族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字。这些民族文字,记录和传承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为此,云南成为了我国民族语言文字资源最为丰富多彩的园地。在还有650多万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云南,民族语文工作尤为重要。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着全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翻译、应用、指导和管理工作。由18个民族成份组成的53位成员中,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4人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从事: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法规;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做好民族语文的法规建设工作;做好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开展民族语文应用和有关培训工作;调查研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编译和审定民文教材、读物;配合教育部门指导开展双语教学;负责全省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民族语文对外合作与交流事宜。省民语委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民族语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科学普及、扶贫脱贫、扫盲脱盲、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学术成果卓著,扫盲、调研、学术研究等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省民语委的工作为云南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国务院曾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在省民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民族语文工作成绩斐然。为把党中央的精神传达到边疆村村寨寨,组织译制15个民族16个语种的“十六大报告”VCD,实施“十六大精神进边寨”工程。所承担的《西部大开发中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调研课题,荣获2002年度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一等奖。出色完成“中英艾滋病、性病防治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带来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动和迁移,一方面为了适应城市社会他们需要学习普通话和当地语言,另一方面人口迁移带来了语言使用人群结构变化和语言代际断层现象,这都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冲击。维护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平衡,不仅要加强普通话的推广,保证不同民族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消除城镇化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阻力。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多样性的少数民族语言及地方方言,注重动态使用过程中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共同的语言是民族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没有共同的语言,民族就难以形成。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首先表现在语言的不同上。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把民族语言视为民族构成四要素中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7.
翻译工作作为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交流的纽带,是文化传播的必经之道,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今年8月初,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将在上海召开。全球翻译界、文化传播界的精英将齐聚上海,参加这一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行的国际翻译界的盛会。  相似文献   

18.
外宣翻译的目的和跨文化传播特征决定了民族地区的外宣翻译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路径。要达成文化传播目的,民族文化的外宣翻译需要综合应用受众策略、选择策略、淡化策略等多种策略,结合侗族文化对相关策略进行了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9.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甚至就是民族文化本身。推动各民族用本民族语言创制新词术语,有利于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增强民族文化的适应力和创造性。展示这些新词术语,有利于弘扬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推动民族文化传播,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恩施州的社区文化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民众的好评。但恩施州的社区文化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政府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