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义 《党的建设》2011,(12):61-62
毛泽东一生批阅《资治通鉴》十几遍,通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历史思维已经成为他的政治思维和诗词思维的重要运思形式,诗中蕴史,诗史合壁,出入古今,他的诗词饱含情怀。  相似文献   

2.
杨义 《党的文献》2011,(1):46-54
毛泽东一生投身实践,吟咏性情,以窥历史之真谛。其诗词历史情怀的源起有三点:湖湘情缘的真挚深邃的感染力、把握历史的巨大魄力和运用文史知识的驱遣自如的笔力。以此为前提,毛泽东采取兼容创新、化旧为新的方式,在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给唯物主义历史观增加了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民性这三种基本的诗性表达形式,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感性形式,并为之增添了不少中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里所谓的诗,其实是一种泛指,也包含词这一文体。这一点,在毛泽东的诗词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中,写于1934年的《清平乐·会昌》一词,就鲜明地表达了他在革命形势危急关头,在自己的正确意见一直得不到采纳且自身遭到不公正排斥之际,那种对革命未来充满信心,发自心底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地位之后,要进而成为全民族的领袖,首先要有一个民众认可的过程。像历代造反英雄一样,造反者总是被统治者诬为寇、匪,描绘成青面獠牙、非人非畜的怪物,中国共产党则一度被诬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既是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又是毛泽东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形成雄浑、豪放、壮丽、优美的艺术风格。臧克家曾说,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毛泽东诗词广泛传播与普及,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本文撷取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诗词创作、传播、研究过程中的若干珍闻、要事和重要成果,以期加深人们对这种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高峰 《党史纵横》2010,(11):7-11
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期间,在井冈山和瑞金等革命老区瞻仰历史遗迹,高唱红色歌曲,流连红色山水,接受传统教育,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灵魂与身心的启迪和洗礼。那种震撼与感动,是只有在历史与现实的融贯中才能体悟的。特别是,在这里吟诵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时期写下的大量恢弘诗篇,更仿佛置身于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真正感受到了革命领袖与革命战争的豪迈与悲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