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性语境中,一种信仰要有效确立必须建基于当下的现实生活世界,体现对普遍性公民权利的认肯与确证。这种孕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中、以权利的关注与维护为核心、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相涵容的信仰形态,可称之为"法的信仰"。法的信仰指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中,公民个体或社会群体在现实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基于自身的感受、体验与认知,对反映经济交往以及社会存在、发展必然规律的应然价值原则与权利要求的极度认同、真诚推崇、热忱捍卫与不懈追求。这种应然的价值原则与权利要求源生自经济领域,而衍生至整个政治、社会与文化领域,一般会通过具有时代内涵的学说体系得到总结与升华。在现代社会,法的信仰展示为一种包括发生机制、实现机制、文化机制与功能机制在内的整体性的机制建构。  相似文献   

2.
在意识形态领导权逐渐上升为第一领导权的信息网络化、政治生活文化化社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信仰的理论逻辑成为"应然"。而任何信仰都是在主体理性认知的前提下,并实现感性情感上的认同,最终在主体内心中形成难以撼动的绝对地位。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成为信仰的可能条件就是要有主体在理性上的认知即是相信,还要达到感性上的认同即是信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彰显"事实之真",其人民性与阶级性又彰显"价值之真"。"事实之真"与"价值之真"共同回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仰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存在两种模式:利益整合和价值整合。价值整合以民众的价值合意为基础,而价值合意的前提之一是民众拥有共同信仰。共同信仰能够促成价值合意,形成地方秩序。笔者根据浙江衢州周雄信仰的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描述江南地区周雄信仰的历史流变,论证帝国时期的周雄信仰不仅促进了地方社会价值合意和秩序的生成,而且也从文化层面将地方社会整合到中央王权的秩序之中,这种文化建设的模式对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4.
信仰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既有其绝对的价值权威,又受现实社会中诸多因素影响而时常变动。共产主义信仰虽然建构在科学真理性、价值合理性和实践精神的辨证统一基础之上,但目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谷情势、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多元分化及泛道德化批判的网媒意识使共产主义价值体系发生了理想目标渐失、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信仰主体认识的片面性与教条性等危机现象,有违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信仰体系中所建构的原则。因此,在新的时期中,共产主义信仰机制必须建构在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现实社会实践世界之中,并承认其实现路径的漫长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对于经济矛盾和政治冲突,文化矛盾是指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在我国由旧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社会矛盾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表现为内心信仰、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风尚、心理习惯等精神文化领域的矛盾和冲突。文化矛盾根植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它的本质是社会物质利益矛盾的反映,但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物质利益矛盾的解决,并不就意味着文化矛盾可…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一种奠基于一定的价值共识基础上的社会协调过程,它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间伦理原则做基础,而这种伦理原则需要相应的以价值合理性为基础的伦理文化来维系和支撑.中外思想家对主体间伦理进行了多种价值合理性的证明,为主体间的伦理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但都没有为这种伦理文化找到真实的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观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根本性变革,以崭新的思维方式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间伦理文化找到了真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德峰 《求实》2004,(4):39-41
终极价值的核心是信仰问题。儒学以大同、治平和圣王展示自己的终极价值 ,蕴含着理想与现实的文化内涵 ,它以天道性命相贯通 ,以天人、心性融突和合为实现终极价值的立论依据 ,始终保持着逻辑与智慧的理性特质 ,在整合社会生活和塑造信仰世界上 ,赋予生命活动高于其本身的意义。它对于摆脱当代信仰困境与危机 ,提升德性与伦理生活 ,重构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和人生信仰文化 ,都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年群体的社会信仰不仅具有普遍信仰问题的理论特征,又具有青年群体的特殊规律。社会信仰的产生遵循以下阶段:需要认同阶段、伦理内化阶段、精密整合阶段、环境塑造阶段、实践确认阶段;社会信仰的发展遵循特定的规律:保持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易变性与固定性的统一。针对青年群体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要建立健全青年群体社会信仰教育机制,建立以理念、原则和内容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认知机制,完善以模式、途径和环境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运行机制;同时,构建以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信仰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青年群体的社会信仰不仅具有普遍信仰问题的理论特征,又具有青年群体的特殊规律。社会信仰的产生遵循以下阶段:需要认同阶段、伦理内化阶段、精密整合阶段、环境塑造阶段、实践确认阶段;社会信仰的发展遵循特定的规律:保持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易变性与固定性的统一。针对青年群体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要建立健全青年群体社会信仰教育机制,建立以理念、原则和内容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认知机制,完善以模式、途径和环境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运行机制;同时,构建以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信仰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相对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从同质的单一型社会向异质的多样型社会的深刻转变中。这种转型的突出表现就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闪亮崛起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面临着重重挑战:精神生活的物化趋势加剧,信仰陷入虚无主义困境;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滋生与泛滥。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现状在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利用资本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节制资本"以防其异化为控制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树立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建当代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苏共对文化管理体制、舆论控制机制和文化生产机制的改革,造成了意识形态及整个文化领域的混乱。各种社会思潮混杂,苏共不仅没有把僵化保守的文化改革成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文化,反而在改革过程中逐渐模糊了共产主义信仰。面对这种混乱,大部分苏联民众不知所措。他们跟着小资产阶级报刊的舆论宣传,盲目批判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美国式的大众文化、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宗教信仰慢慢地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却遭到淡忘。  相似文献   

12.
李红珍  周明海 《探索》2012,(1):162-166
政治价值是人类在政治领域所显现的超然本性在精神与观念层面的凝结,必然带有某种应然与抽象的色彩,也与人们实然的政治生活保持某些距离,呈现出某种"底线性"和"共通性"特征。这也表明在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普世性政治价值。但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政治价值就可以不分条件地被普世化。政治价值普世化是一种源于人类理性自负的理论冲动,它总是试图将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特定政治价值予以普遍化,不切实际地放大人类共性价值的存在范围,从而限制了多元价值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当下中国学界的政治价值的普世化诉求只是对市场经济时代价值多元化困境的一种无奈回应,且其方法论基础也具有深刻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3.
苗瑞丹 《理论学刊》2020,(2):161-168,封3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理念,文化共享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构建文化共享治理机制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与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权利原则三者的统一。文化共享治理机制构建的基本路径是:发挥政府的核心主体作用,构建文化共享的政府主导机制;鼓励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构建文化共享的多元参与机制;发展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构建文化共享的社会供给机制;引导社区组织建设公共文化,构建文化共享的基层载体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08,(12)
布罗代尔从长时段、总体历史的史学方法论出发,考察人类绵延厚重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界分为"物质生活"、"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三个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分的领域。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同于市场经济的社会生活的顶层活动领域。它的根本特性是垄断,它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毋庸置疑的区别。资本主义由经济世界孕育和催生出来,在经济世界的中心区是它最活跃的地方,它通过垄断控制高额利润,对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进行结构性剥削。  相似文献   

15.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在精神动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今天,忽视信仰的精神价值容易导致社会信仰危机和个体生活世界意义感的丧失,官场的贪污腐败、商场的假冒伪劣和学术领域的抄袭剽窃,都是现代社会中信仰危机在各自领域的具体体现。文章认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应当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中国共产党避免信仰危机的出路。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必须依赖共产主义信仰本身的科学性与战斗力,必须依赖人们的实践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布罗代尔从长时段、总体历史的史学方法论出发,考察人类绵延厚重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界分为"物质生活"、"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三个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分的领域.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同于市场经济的社会生活的顶层活动领域.它的根本特性是垄断.它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毋庸置疑的区别.资本主义由经济世界孕育和催生出来,在经济世界的中心区是它最活跃的地方.它通过垄断控制高额利润,对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进行结构性剥削.  相似文献   

17.
魏波 《前线》2017,(3):34-37
探讨文化自信需要深入到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中去把握其生成与发展机制。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文化与意义世界,在自我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形成了文化自信。变革与冲突引发了文化认同的危机,由此带来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文化批判构成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机制。现代性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现代性的扩散则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困境。基于上述认识,培育文化自信需要在社会转型的系统进程中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在自我反思与批判中高扬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9,(6)
在现代性的社会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脱离日常生活的"悬浮化"局面,克服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融合"。"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应然的合理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不外在于日常生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本身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依托日常生活""借助日常生活"并最终"融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使命。从实践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融合"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批判与价值引领原则,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关切"为突破口,以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为中介,同时结合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与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厚明 《先锋队》2013,(16):40-41
今天,是密切联通的信息时代,也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互助同在,成功与失败相随,光荣与梦想交织,人们可能不缺乏富足安逸的物质生活,不缺少聊以自慰的一官半职,在精神生活中,人们还有着各自的追求和信仰——作为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面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实,面对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选择,我们究竟该信仰什么?信宗教的人说到底是追求一种精神安慰和内心安宁,西方信  相似文献   

20.
曹文宏 《求实》2016,(12):61-68
价值是人类生活的意义世界,是区别人与动物的人类学本体论尺度,因而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绝对性和超然性体现。从此意义上说,政治价值就是关于人类政治活动领域的应然性规定,它是全部政治生活的终极性意义来源。而围绕政治价值取舍所形成的有关人类政治生活应然状态的一整套观念体系就是政治价值体系,它是政治价值的系统性构成,且有其内在的层级结构和要素。对于目前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政治价值体系的调整与建构,是顺应政治变革和引领未来政治走向的时代要求,其中,政治价值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原则又是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