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辟了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便是率先引领英国走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道德观对英国的现代性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与现代性启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英国启蒙思想家用充满道德感的语言促进18世纪英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推动自由主义持续发展,以同情催生了情感主义的萌芽,从而使英国实现了与法国大革命理性迥然有别的现代性和平转型。然而,这种道德观过于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由此也隐藏了现代性诸多问题的根源。观照中国现代性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思想家回应现代历史发展,开创自由主义启蒙话语体系,奠定了西方现代性启蒙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握启蒙时代的脉动,创立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话语体系,超越了现代性西方启蒙话语体系。百年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经历了三个不断激浊扬清、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文化新启蒙运动;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反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21世纪以来的不断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这是一个话语体系越来越朝向切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各阶段现实问题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理性精神的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现代"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传统理性主义,以辩证"实践理性"揭示了资本及其世界历史的复杂现代性生成机制。马克思主义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现代性启蒙,而且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期待与责任担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我主题化"提供了认知与规范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4.
李泳梅 《理论导刊》2006,1(10):25-28
现代性批判理论揭示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弊端,其批判的焦点对准了现代性的核心——启蒙精神。通过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反思,可以观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具体而言,首先要坚定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理想和理性精神,其次要重视理性的价值维度的重建,以弥补启蒙理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启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曾经历过两次启蒙,一次发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这是农业社会的启蒙运动;另一次发生在18世纪,它是工业社会的启蒙运动。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正在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一次新的启蒙,即一场启蒙后工业社会的运动。这将是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启蒙。这将是一场建构的启蒙,如果说工业社会的启蒙运动确立了法的精神的话,那么它将确立起一种伦理精神;如果说工业社会确立了分工—协作的社会体系的话,那么它将根据合作理念去进行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从启蒙之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韦伯所说的社会合理化阶段;二是现代性反思阶段。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完善社会合理化,其性质应是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全面发展的社会范式理性化过程,其基点应是个人的科学知识、道德实践知识、审美表现知识的有效发挥,其目的应是人的个性展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实现。工具理性要以价值理性为导航,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要以审美理性为目的。我们国家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阶段,首先要以启蒙理性精神推动社会合理化。其次,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世界全球化后工业社会的挑战,要坚持现代性第二阶段反思性社会合理化的新宗旨,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面向人类未来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其本来面目,有助于对文明多样性的考察,有助于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有助于思考社会转型背景下思想的再启蒙。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体现在"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越来越成为共识,对18世纪各国启蒙运动的民族特色与差异性有深刻的认知,展开了多层次的比较研究,并对启蒙精神及其内在张力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化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体现在历史情境、思想主题、理论路径、思想学说、历史价值等层面。  相似文献   

8.
"五四"先贤所拥戴的"赛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具有多重意义:现代科学及其技术应用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现代科学还扮演着通过知识启蒙重塑社会文明的角色,而科学世界观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重新理解,则构成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深层内核."五四"以来科学世界观建构的主要教训是避免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在知识和技术、道德和信仰、审美和艺术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通过文化实践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念和完整的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和看法,是每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赠给我们关于个人自由、价值、个性以及道德进步等启蒙理想和意义系统。然而,在启蒙理性和资本逻辑的结合下,现代社会在促进人的进步和提升人的自由的同时,却将个体推至无以复加的程度,个体成了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独立存在物,个体的行为丧失了任何外在的禁忌,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其排他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行为方式。现代性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和利己主义将道德理想只是当作理性不可能改变的欲念投射。在资本的渗透下,现代性文化实践着一种正在彻底堕落的启蒙理想:个体成了自我实现、自我忠实、自我定义、自我创造、自我占有和欲望至上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10.
自17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已经浸润世界每个角落。生产及交往的世界性导致了现代性的复杂化。复杂现代性成为各国通往现代化的关隘,被迫在冲突与误解中前行,而对复杂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是各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在复杂现代性中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强国之路,就必须把批判西方自由主义与坚定中国道路相统一,把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把历史性与共时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2)
从早期政治发展研究衰落的特定时代入手,探究政治发展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人们会发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学界发生的后现代思想转向才是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现代化研究迅速衰落的深层原因。正因为后现代派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动摇甚至消解了启蒙现代性话语,才导致作为启蒙后果的现代化理论研究无法继续下去。研究者从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现代化尤其是政治发展很难脱离文化现代性来做价值无涉的研究。因此,对未来的政治发展研究而言,不但不能忽视或者回避文化现代性的要求,更要在启蒙现代性丧失话语有效性的今天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当然,研究者不是简单地重拾启蒙现代性,而是在充分吸收后现代思想的基础上对文化现代性的内容进行重构,从而揭示出规范层面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以来的西方世界的现代化,其直接动因就是文艺复兴以来的、高扬人之理性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与西方内生性的思想启蒙不同,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是由于外力压迫而产生的,其思想启蒙之路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个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党和政府所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囊括了启蒙运动以来的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并实现了对二者的超越,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单纯强调人之价值、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发展观念。这无疑是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启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理论主张,既是对“人类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又是对“历史必然目的”的理论澄明,持有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批判精神和以人民解放、自由和发展为旨趣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了道德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强调道德的实践能动作用,把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道德标志。唯物史观与道德观的内在融合启示我们,对社会进步的总体评价包含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两个基本方面,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才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社会进步不应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道德领域存在的紊乱乃至危机,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长远发展,因缺乏精神动力,而面临着挑战。"以德治国"作为中国的"现代性谋划",是对现代化总体目标的把握,是对社会发展的终极关怀。贯彻和落实这一治国育人的社会系统工程,将为中国道德现代化建设提供核心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现代性指引人类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文明.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追求现代性成长,表明现代性仍是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现代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势,为当前社会发展指引着方向.然而,社会现代性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警示我们不可盲目地对待现代性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批判应是必然的思维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性成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曹峰 《学理论》2009,(14):54-55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通过对启蒙概念的深入分析,重新审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资源。他们揭示了“启蒙退化为神话”的启蒙概念自身所蕴涵逻辑结果,从而对由启蒙带来的以工具理性为主导、以人的异化为特征、以世界性灾难为必然的现代性世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这对克服工具理性的负面效应、重塑价值理性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开创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经济学话语.资本逻辑是现代性的生成基础,这是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认定.资本逻辑既推动了现代性的演变和发展,又使现代性陷入了二律背反式的悖论之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于,只有正确处理好中国资本市场,转变社会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中国摆脱现代性的困境,迈向一条更合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就是指现代社会的本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在西方启蒙运动和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安排和理性化的文化精神。在当今时代,现代性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由沙夫茨伯里、哈奇森和休谟等形成的情感主义启蒙路线不仅是近代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近代启蒙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资源。他们通过不断经验和反思人性中自然的道德情感和共通的利益感受,逐步拓展和深化人类道德感所固有的实践内容,最终立足于人类道德感的实践本性全面阐释了一个美德的社会是何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我国大学生的道德观主要呈现出社会性与个体性并存,个体性突出;传统性与现代性联姻,现代性鲜明;理想性与功利性交织,功利性显著;积极性与冷漠性共生,冷漠性严重;稳定性与易变性同在,易变性居首等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将出现自主化、多元化、理性化、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趋势。这些既凸显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