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周刊》2024,(13):6-7
<正>对于开埠较早、早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而言,面包是许多上海人的主食之一。据说上海人有100种吃面包的方法。而对于外地朋友来说,在社交平台上,“上海土特产”点赞数最高的帖子中,经典海派西点、网红面包被认为是“上海制造”的随礼佳品。可以说,上海有着全国最卷的烘焙市场,但也因此成了“面包脑袋”的天堂。而具有海派文化印记的面包产业,涵养了独特的城市品格和精神气质,成为上海城市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新民周刊》2022,(26):6-7
城市公园最早出现于1843年的英国。25年后,上海也建起了第一座城市公园。直至1949年,上海市区的公园数量仅为14个。2020年,上海拥有城市公园的数量突破400个,其中2/3以上为近20年来新建。近年来,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而旨在打造“千座公园”的上海,正在成为“公园中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上海店念     
昨日眼底繁花,今朝心头牵挂,曾经惊鸿一面,终于情根难拔。“小”中可见“大”,千姿百态的沪上小店,恰是城市精神的某种象征:多元,海纳百川;坚韧,百折不挠;有韵,余味缠绵。你对一座城市的惦念是什么?有人迷恋纽约的广厦华屋,有人迷恋斯德哥尔摩的清冷明净,有人迷恋伊斯坦布尔的斜阳余晖……而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来说,一座座镶嵌在本埠街头巷尾的宝藏小店.  相似文献   

4.
吴雪 《新民周刊》2022,(6):26-29
当时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是最能展现中国经济状况的城市。中美20多年相互隔绝对抗关系,也让美国民众对中国有非常强的了解意愿。当年尼克松与周恩来那个“跨越最辽阔海洋的握手”为世界带来了震撼。但《联合公报》的发表不是在北京,而是在上海。至于为何会选择上海,知名作家、海派文化研究者马尚龙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上海,在当时,是一个足以回答世界许多问题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周洁 《新民周刊》2023,(40):26-29
<正>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是巩固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在上海,市民对于推门见绿的感受更为深刻。2004年起,上海市绿化部门启动的“春景秋色”工程,大面积种植春天开花、秋天变色植物,形成“春有花成景、秋有色多彩”的景观,助力上海从“绿色上海”变为“彩色上海”,最终迈向“美丽上海”。  相似文献   

6.
金姬 《新民周刊》2022,(6):30-33
尼克松一行人下飞机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贵宾室表示,“尽管上海的天气很冷,但我们能首先来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感到很高兴”。对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旅,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最后一站在上海,并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上海公报》。殊不知,尼克松访华第一站也始于此。虹桥机场吃小馄饨1972年2月21日,壬子鼠年正月初七,一架名为“76精神”号(THE SPIRIT OF 76)的飞机于北京时间早上9点缓缓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飞机停稳后,舱门打开,59岁的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走下飞机,成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踏上中国国土的在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7.
阿晖 《新民周刊》2023,(18):30-33
<正>如果想追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历史之根,看到古代上海的繁华与灿烂,感受其浓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松江博物馆不容错过。而要寻味上海最年轻的崇明区的岛史与古老民俗,在崇明区博物馆一定大有收获。“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素有“上海之根”美誉的松江区,是一座物华天宝的“文博之府”,上海地面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唐经幢、隐藏着中国史前文明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园林——醉白池……,令松江堪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露天博物馆”,刻下了上海最早的都市繁华印记。  相似文献   

8.
《新民周刊》2022,(11):6-7
3月份以来,上海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这是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上海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国家重托。相信上海这座城市的担当,相信上海人民的品格,一定能够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度过这场“倒春寒”。  相似文献   

9.
杨帆 《新民周刊》2022,(17):92-93
这么美丽的城市,不可能只在于我拍摄的照片之中,它的美同样离不开我们这些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上海人民!我是摄影师杨帆,一直坚持用照片来展现上海的大美与辉我煌昆。无论是在百年外滩的万国建筑,还是在南京路的十里洋场,亦或是在陆家嘴金融中心的摩天大楼中……镜头中的这些摩天大楼似乎遁入天际、虚无缥缈,完全隐于九霄之中,成为人们想象中的天空之城,宛似“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0.
《德国研究》2006,21(2):F0003-F0003
各分会通讯员:2006年《会刊》组稿指导思想: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全国全市“两会”精神,围绕上海创建创新型城市和经济新一轮发展,打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做好新时期的留学生工作,充分发挥海归派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建言献策,服务社会,为振兴中华、繁荣上海再作贡献。一、组稿内容(围绕会员和同学会活动展开,文章融入作者自身感受)1.围绕“十一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市2.自主创新与世界科技新貌3.科教兴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4.推进上海“节能”经济发展5.海归派创业事迹与成功人物推介…  相似文献   

11.
应琛 《新民周刊》2022,(11):14-15
在此轮战疫中,上海出现了“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井导致传播”的现象,但这座城市的治理基本面依然坚实。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让我们通过以下数据,来看清这场战疫的“攻防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2,(27):30-30
壹事实一再表明,“捍卫人权”调门喊得最高的国家,恰是残害无辜百姓最多的“刽子手”。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驻阿英军杀害平民的问题。贰网络直播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巨大,网络主播职业化的路径愈发清晰。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叁这听上去像是一种暗示,即在10天的维修结束后,‘北溪-1’不会恢复输气。日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告知部分欧洲天然气买家,由于“特殊情况”,该公司很难保证天然气供应。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一座超大型城市,但居住其间的人却并没有因为城市的大而备受困扰。原因是什么?答案在上海一个个美好的角落里。上海的城市空间有着舒适的底色,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更是加强了城市服务于人的细节,让大家出门就能感受到便利与舒适。城市也是家乡,家乡一定是温柔和体贴的。  相似文献   

14.
周洁 《新民周刊》2023,(42):40-41
<正>对于“上海精神”,朱洁静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上海精神不仅仅是大而化之的包容、海派,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11月2日中午12点,朱洁静从排练厅走出来,来不及吃午饭,又走进演员休息室,接受《新民周刊》的专访。这个休息室很大,除了桌椅,还有演员治疗需要的理疗床,四周的白墙上,是团里演员们的自拍和心里话。有人鞭策自己“练功如打铁,打了再烧,烧了再打”,有人写下愿景“管住嘴迈开腿,好女不过百”,还有人发自心底“希望大家不要受伤”……对于这些天真可爱的年轻人,朱洁静在她们身上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黄祺 《新民周刊》2022,(11):8-13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今天不封城、不停摆是被‘逼’出来的,上海没有退路。一觉醒来查“上海发布”,是最近上海居民每天的“仪式”。3月22日早上8点不到,“上海发布”公布了前一天上海疫情的最新情况:3月2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65例。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总数来到历史最高位。  相似文献   

16.
王煜 《新民周刊》2022,(36):28-29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终于破解了超大型城市的副食品供应难题。用来排队占位置的砖头,是很多老上海人的集体记忆。物资匮乏年代,大清早的菜场门口,家家户户必须派人排队,才能采购到一家人这一天餐桌上的原材料。如此的景象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7.
阙政 《新民周刊》2017,(11):86-91
真实的上海,不仅有欧式高楼、花园洋房、老式石库门,更有洋派公寓、新式里弄、棚户区、滚地龙,乃至被人遗忘多年的工人新村。在百年岁月里,各国殖民者、各地来沪的人,都留下了他们不同的足印,为上海的城市建筑添过砖,加过瓦。上海,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万国博览会”。  相似文献   

18.
阙政 《新民周刊》2022,(8):58-61
让人钦佩的是,这个整体构思后来被全部实现,形成了“上海影城+上海电影资料馆+银星假日酒店+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布局,并一直延续至今。2月20日,不少上海影迷不约而同地来到坐落于番禺路新华路路口的上海影城,看一场电影,与它“告别”。次日起,上海影城就将短暂歇业进行全面焕新工程。晚上23点51分,随着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落幕,影城熄灯,休眠。待到重放光芒之时,一个崭新的电影文化空间终将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9.
《新民周刊》2012,(38):28-31
桑塔纳是上海的骄傲,也是融进上海城市精神的文化标志。它已经不是一款普通的轿车,更是一个联系了城市命运、文化和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20.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2,(26):28-29
徐家汇体育公园,今年底将基本竣工,成为上海设施设备最齐全的市级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和城市的新地标。进入7月,上海陷入连绵的高温酷暑,但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这种天气并没有击退他们在绿茵场上奔跑的热情。在上海“万体汇”成片球场的背后,是正在紧张进行改造施工,被俗称为“万体馆”和“八万人”的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以及上海游泳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