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传统文化为村落共同体再造提供了优质文化资源,凝聚了村庄文化内核,为公共生活和社会整合提供了手段,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消灭小农,而是服务小农,打造服务小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适度发展,不能大跃进。乡村教育要以本土文化为资源,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今日乡村建设引入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忽视了原住民的参与,没有原住民的参与,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在资本下乡和农业资本化的背景下,乡村建设要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防止乡村建设的去农民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正万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旅游业和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全域展开、全面推进、全员参与,积极探索具有万盛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创新融合促产业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布局四大农业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茶叶、猕猴桃、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2)
本文认为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在"五位一体"生态乡村建设中以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可以促进优质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质量。结合民族贫困地区生态乡村建设存在着诸如思想理念落后、环境封闭滞塞的、文化人才断档等深层次的问题,最后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已势在必行。要通过改革创新,减少农业资源错配、无效和低端供给问题,扩大农业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开创山地农业的贵州新路。一、贵州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加强顶层设计贵州省委、省政府一开始就注重强化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对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统筹规划,调配资源,细化分工,明确责  相似文献   

5.
项蕾  杨刚 《当代贵州》2018,(46):18-19
“校农结合”是贵州推动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创新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学校食堂供给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6.
政府主导下的输入式文化公共品供给面临着资源闲置、供需错位等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本土化实践是突破这一困境的重要方式。基于山东博山的田野调查,分析乡村文化建设本土化实践的特点、意涵、机制和效果。研究发现,乡村社会本土性文化资源是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以其为载体开展的乡村文化建设具有文化外延丰富、参与主体广泛、组织成本微小等特点。具体实践机制上,基层政府在分类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思想引领和组织再造对乡村社会本土性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改造,具有回应农民文化需求、引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村落共同体意识等文化建设功能。重视乡村社会本土性文化资源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质是在尊重城乡农民文化需求差异基础上的一种包容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趋势。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突破农业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农村产业间多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求实》2022,(2)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作为“德治”的载体,新乡贤是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发现,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制度供给和推动集体行动。其中,制度供给是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运作过程中提供基本的博弈规则,而治理共同体的各主体各司其职,完成多层级的制度供给。新乡贤负责供给乡村社区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和互惠机制。在集体行动中,新乡贤具有强烈的利他精神,拥有一定的治理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行动初期的初始成本难题,并通过德行领导来动员和组织村民。同时,新乡贤推动形成嵌套组织结构,不仅提高了文化公共品供给的参与度,而且降低了组织成本。事实表明,新乡贤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农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由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下地方政府偏重经济建设而轻视文化发展,以及传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阻碍,当前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总量和结构性双重失衡,严重制约了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求失衡,要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出制度、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从而切实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实实在在抓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农业产业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因此,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  相似文献   

11.
正回音壁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任袁家榆:2018年,我们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产业精准扶贫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绿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聚焦农村改革和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重大行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支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后发赶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由农村社会变迁带来的代际关系、家庭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使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同时市场经济、劳动能力、收入结构及个人经历等推动了农民的分化,农民的养老诉求差异明显。而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内容、主体和模式还没有及时跟进,养老服务供给的错位与失衡问题并存,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实际需要。要结合农村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农民养老的多元诉求,推动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差异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塑造家庭养老责任和伦理秩序,提升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大量农民工进城使得故乡情感淡化、乡村空心化现象影响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供给不足导致农民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造成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拉大等问题。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复兴传统村落文化为目标,协调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以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宗旨,协调有效供给与需求满足;以发掘乡村地域特色文化为动力,协调区域发展和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2)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自身问题逆向倒逼下的客观需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要求,为我们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求指明了方向。供给侧改革开局一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表现出了阶段性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业态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德亮 《奋斗》2008,(3):35-36
我省2000年启动的农村税费改革.至今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随之而来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一系列关系到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农村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等农村发展的集体性事务.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所建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已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农村社会全面发展所需的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摆在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弥补我国"三农"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理念、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深化改革等六个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7.
省委     
正重点工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8月12日,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会议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现场会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强县富民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21,(6)
正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之一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并对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任务,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童云 《理论建设》2017,(6):38-44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尽快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提供"资源—资产"转变的平台,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完善的产权交易机制,从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数字化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层次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亟需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平台,以提高供给服务质量和效益作为主攻方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化供给。目前,我国的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突破基础设施均等化程度较低、资源内容精准化程度较低和服务环境管理精细化程度较低等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供给服务的市场化参与程度较低、需求采集机制的精准化程度不够及相关法律保障法规和政策涉及内容较少等。因此,应从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提高数字化需求采集和预测技术的使用率、普及率,完善以数字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相关法律政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