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化解读是当前城市研究的最新研究命题。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虽然一直作为所谓的替代性构想而存在,但它始终代表着对主流城市科学的挑战和对新的可能性的尝试。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城市是社会关系这一根本思想原则,从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阐释了城市的生成机制和社会功能;从城市与资本逻辑、阶级斗争互生成、互统一的关系界说了城市的主体性机制和阶级属性;从城市意识的存在样式及其知行关系界说了城市文化的认识特征。通过对城市主义和生态主义等主流城市研究范式进行批判,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构建了解释城市现象的全新维度,阐明了理解城市问题的思想原理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洋 《理论学刊》2023,(5):42-50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近代以来全球发展现象以及未来趋势的哲学把握。世界历史为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转向提供了历史背景和契机,也带来了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主体、建设目的、建设过程、建设方法论四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谁来做”“为何做”“关键点”“怎么做”四个方面系统回应了世界历史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典型,实现了世界历史普遍要求与民族特色的有机结合,创造出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新选择,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世界历史进程中两种制度之间的力量差距。  相似文献   

3.
莫凡 《理论学刊》2023,(5):81-8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海外影响力提升的历史进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初开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点拓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迅速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提升四个不同的时期。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四大特征,即“学术中的中国”的世界知晓、“实践中的中国”的世界认可、“文明中的中国”的世界认知以及“智慧中的中国”的世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实践智慧,至少包括理论价值塑造理论影响、理论特色生成理论魅力、理论内涵造就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逐步提升其海外影响力的长期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传播领域的重大时代创造,主要是:以理论原创增进国际关注,创造出理论吸引力的新源泉;以智慧启迪深化国际感知,创造出理论感染力的新源泉;以思想分享获得国际认同,创造出理论辐射力的新源泉。  相似文献   

4.
在和平解放湖南、绥远等省接管建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设立军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施军事管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中央人民政府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区设立军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政权机关,并吸收大量的国民党爱国军政人员、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其中,使之成为在中共领导下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机构。军政委员会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关和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对于国家统一,国防建设,边疆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学术建设的过程中,取得重要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对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研究,着力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遵循学术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推进学术研究工作;有效地占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领域,确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学术建设的过程中,取得重要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对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研究,着力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遵循学术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推进学术研究工作;有效地占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领域,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在中国现代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三个重要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促进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性错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推动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积累的新鲜经验,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和进一步发展。这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9.
政治发展理论的兴起,缘于两种学术潮流的影响:一是20世纪40年代末及50年代关于发展的区域性研究的扩展,即学术研究中心从欧美转向第三世界;二是政治学自身的“行为主义革命”。这两股潮流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以“政治发展”为研究主题,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现代生产力发展为主轴,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大工业生产推动的世界历史变迁,彻底改变以血缘关系历史文化为纽带的民族社会,明确提出民族交往空间由民族性、区域性拓展为世界性,逐步形成以现代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交往空间格局,阐明了民族、民族交往、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认识与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方法和基本原则,为我们探索中国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遵循。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必须以现代民族国家为政治载体,民族问题必须从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下来认识和解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要求,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理论的时代特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张金鹏 《理论建设》2012,(6):40-44,98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文化霸权和物化意识批判到对工业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判,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终结后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批判中消费意识形态和信息拜物教的批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历了从革命到批判,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到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过程,最终从乌托邦的理想走向了符号游戏的主观意识解放。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阐述和实施人文精神.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和功能.新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承担着历史教育的功能,它对于重构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无疑是天赐良机.如果说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高校历史教育自然也应当同样具有毋庸置疑的生命性,它必须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这也正是重构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党的历史上,先后产生过三个历史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分别对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第一个历史决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个历史决议在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成果的同时,开始孕育新的飞跃;第三个历史决议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行,就在于党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民族化、时代化。实事求是是贯穿于三个历史决议的主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本松 《唯实》2007,1(1):22-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陈加飞 《探索》2022,(2):1-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生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走向与发展形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产生了多种解释。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视角,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问题。从这个角度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1927年后在“井冈山道路”实践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堪称是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篇。实践起点与理论开篇及其辩证互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发生的内在逻辑与历史逻辑。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双重性及其辩证逻辑,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生的过程性与必然性的历史解释,对中国共产党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柱 《新视野》2011,(6):11-14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三个月时间,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辛亥革命所以失败,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说,还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和妥协性。把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接起来,才有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从而实现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王海军 《理论学刊》2015,(12):21-26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与传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多方面历史影响。该文拟多维度探究和分析这些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文本基础和丰富思想资源;有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学理性研究和运用;为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兴社会科学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普及,提高了广大民众政治觉悟与革命意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养料和丰富素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过程,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曲折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必然有不同程度的低谷和高峰。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三个低谷”和“两个高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继的五个历史阶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才能避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为失误,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完备性与实践创新性、科学真理性与革命阶级性、世界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等内在发展特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起的理论逻辑。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各种思潮的争论与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起的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可能转变为现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剖析,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根本任务,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拉开历史帷幕。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等重大历史事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丰富了新内容、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