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使犯罪学在犯罪学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奠定了犯罪学的基础理论。对这两个学派的历史源流和相关理论进行对比,能找到犯罪学的发展轨迹,理解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理论核心,为犯罪学研究扩展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3.
犯罪控制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有机协调的若干犯罪控制因素所构成的具有控制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有机联系的体系。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对犯罪行为主体进行客观分类,犯罪控制可分为积极的犯罪控制和消极的犯罪控制。前者明确指出哪些社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倡导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守,哪些社会行为背离社会规范,需要加以约束,以及社会应该怎样积极主动地引导、教育并控制人们避免背离正常的社会行为的轨道;后者则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谴责、批评、制裁或处理。从对犯罪行为主体的积极控制看,又可分为犯罪的外在控制和犯罪的内在控制。内在犯罪控制是通过将社会规范内化作用于人们自觉的行为;犯罪的外在控制是通过外部的强制力量将社会规范作用于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它包含了对社会制裁的运用。从对犯罪行为主体消极控制的角度看,也可以作如下划分:对犯罪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制裁;对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谴责。  相似文献   

4.
古典派犯罪学是启蒙思想的产物。同时也是西方犯罪学研究的起始阶段。之后产生的实证派犯罪学、犯罪社会学派对于古典犯罪学派的继承和批判,使得西方犯罪学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犯罪概念如何界定,文章从学科界限、犯罪动态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角度,比较了我国犯罪学研究中的两种犯罪概念的各自特点,认为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应根据刑法的规定为宜。  相似文献   

6.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犯罪测量是犯罪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方犯罪学发展缓慢,原因就在于测量量具缺乏标准化。测量量具不标准不利于犯罪学核心概念的精确,不利于实证研究的比较,不利于理论与实证互动,不利于研究成果的累积与转化。对于初学实证的我国犯罪学界,普及量具标准化意识有独特的意义。犯罪学测量量具标准化有利于西方犯罪学理论的中国化和我国本土犯罪学理论的验证。量具标准化不会影响犯罪学的多元比较,它是灵活的、发展的,不是固定的、模式化的。量具标准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定期评估。  相似文献   

8.
三百年来的犯罪学研究表明,犯罪成因与刑罚设计及演变无太大因果或对位关系,两者在历史上都有独特的演变路径。未来,犯罪学要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实证为基础,系统评估各种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9.
重视对当代犯罪中观、微观规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犯罪学研究中究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还是认识事物的现象事关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问题。"犯罪原因说"是自犯罪学建立以来犯罪学家们透过犯罪现象认识犯罪本质,进而制定犯罪对策的犯罪学说。被称为科学犯罪学或者新犯罪学的"犯罪现象存在论"通过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发现"犯罪现象的本质、产生、存在形态、发展和变化规律等"。问题的关键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并没有超出"犯罪原因说"的范畴,最终又回到了犯罪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12.
犯罪学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犯罪是指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犯罪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外因层面,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法制环境中存在的某些不利因素,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滋生滋长的土壤;在内因层面,犯罪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理论阐释了在知识产权犯罪巨额收益的基础上,诸多犯罪外因极大地降低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成本.最终导致个体犯罪动机的形成。提高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以及大力改善执法不力的现状,是当前形势下知识产权犯罪防治之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以实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菲利将实证方法引入犯罪学研究,创立了自己的犯罪社会学理论体系。在对犯罪原因的分析上,他在否定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因素三元论;在对犯罪现象的分析上,提出了犯罪饱和理论;并在把社会防卫作为刑罚目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防卫措施。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思想实现了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在近期的研究成果中有两本特别令人关注的新作:一本是2004年出版的《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另一本是2006年出版的《发展犯罪学——从传统犯罪到现代犯罪》。为什么两书并提呢?这是因为我觉得二者很像姊妹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以实证求证犯罪规律的产生和发展,后者是以实证探求犯罪的发展轨迹,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内涵,而以对实践的实证为前提。《发展犯罪学》的主要特点有:  相似文献   

15.
犯罪控制的初衷在于减少、遏制犯罪,但控制措施的不当使犯罪控制被异化,一方面控制、遏制着犯罪,另一方面却在制造、激发着犯罪。我国无论是“严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犯罪控制实践,还是犯罪控制的基本理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应当在一体化的视野下确立纠偏性的矫正理论,从犯罪控制的之中、之外、之上的视角出发,在犯罪控制的理念、犯罪学理论、社会控制、司法控制四个维度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犯罪问题时,人们习惯于以刑法犯罪定义作为思考的逻辑出发点。事实上,除了通行的刑法犯罪概念外,还有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只有正确认识两种犯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的实质所在,才能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并形成科学的犯罪观念。两种犯罪概念虽有联系,但区别是根本性的,这就是二者对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是从各自的立场去理解和把握的。较之刑法犯罪概念,犯罪学中的犯罪只遵从于危害社会行为的客观性,既不受刑事违法性要素的制约,也不对应于刑罚处罚。  相似文献   

17.
要用犯罪学的理论指导犯罪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对策的制定是控制犯罪最重要的环节 ,但指导犯罪对策的理论 ,可以是刑法学的 ,也可以是犯罪学的。刑法学主要研究犯罪的刑罚 ,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用犯罪学的理论指导犯罪对策的制定和实施 ,才能带来更有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从宏观层面寻求犯罪控制的路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中最为活跃的传媒应该成为最佳的路径切入点。传媒是社会氛围的主要缔造者,它对于初次犯罪和再次犯罪的作用力也日益明显,因而应该通过控制传媒,严格坚持犯罪学视野下的影视作品审批制度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实现对犯罪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犯罪学应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学科任务决定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但是,当前我国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存在着结构性缺失,即注重对"初级犯罪现象"的研究,忽视了对作为犯罪对策效果的"次级犯罪现象"的研究,从而导致犯罪学理论体系在完整性上存在缺陷。要完善犯罪学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缺失,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在理论上构建犯罪(刑事)学科一体化;在实践中加强对犯罪对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犯罪条件论     
犯罪条件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犯罪发生的必要条件。控制犯罪发生的条件同预防犯罪产生的原因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二者构成了犯罪防控的主要内容。其中,社会预防关注的是犯罪的产生机制,本质上是消除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条件控制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本质上是遏止行为人犯罪动机的外化。将犯罪条件纳入犯罪原因结构体系,清晰了犯罪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的关系,明确了犯罪防控目标和犯罪治理走向。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犯罪原因论的结构层次,丰富和完善了犯罪学的罪因结构体系,实现了"犯罪原因与犯罪社会预防、犯罪行为与犯罪条件控制"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打开了一条理论通往实践的更具操作性的路径,有效弥合了犯罪预防中"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战术"、"治标"与"治本"、"虚"与"实"的裂痕,由此终结了亦步亦趋对接传统犯罪学犯罪预防范式的单向性学术传统,犯罪多元化治理体系得以确立。但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治理方式:一个治本,一个治标。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