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美 《党史文苑》2014,(4):24-26,3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在带领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形成了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对群众负责,一切向群众学习,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一切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内涵的毛泽东群众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观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4,(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等内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建立与群众长期联系的制度、消除特权现象、加强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以及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九十多年来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制定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新形势下全党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4.
陆武成 《党的建设》2013,(10):19-20
(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群众、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追根溯源,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对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其主要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相一致的;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然而,在极少数领导干部中,却表现出种种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背的官僚主义,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呼声,心中无数,知之甚少,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麻木不仁,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6.
谭扬芳 《党建》2014,(10):23-25
正群众观是一个人和一个政党如何对待群众的观点总和,实质上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的最集中的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性标志。习近平多次强调群众观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重点是群众工作;近年来还领导全党上下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密切党群关系。听其言,观其行,习近平的群众观事实上即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习近平的群众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渊源习近平的群众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思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来行使执政权力的党。中国共产党在行使执政权力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认可和巩固。另外,中国共产党行使执政权力只有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探索如何有效地制约执政权力,正确行使执政权力,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需要的根本利益问题,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4,(3)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这一观点表现在群众历史观、群众实践观、群众动力观、群众利益观、群众发展观等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的利益观、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的蓝图设计,都是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达。在思想方法上,在实践路径上,在发展目标上,在价值取向上,在理论品格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等。新形势下,我们学习和弘扬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陈云一生忠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思想理论宝库中蕴含的人民群众观,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核心就是指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敬民的形象深深镌印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颂。研究学习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而且对新时期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21,(1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百年来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新时代党的群众观。探索新时代党的人民群众观的生成逻辑,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开展我党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伴随着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要点,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回到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中系统整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中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的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础上,在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伟大成果。刘少奇的群众观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增添了新的科学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特贡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刘少奇的群众观,对于今天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对党依靠和领导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作为已经拥有60多年执政经历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至少应该牢固树立如下三种观念:执政权力来自人民群众,要为人民群众执政,要为人民群众执好政。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执政现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人民服务执好政,必须过好形象关、能力关和业绩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超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神本主义、自然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消解西方人本主义的解释范式,科学证成“以人为本”理念的溯源。中国共产党坚持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即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积淀和淬炼“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坚持和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结合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了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7.
吴珍美 《新视野》2005,1(5):64-65
邓小平关于"以民为本"的群众观,内容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观点、"人民赞成不赞成"的观点以及"依靠群众"的观点等,都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着"以民为本"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作为已经拥有60多年执政经历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至少应该牢固树立如下三种观念:执政权力来自人民群众,要为人民群众执政,要为人民群众执好政。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执政现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人民服务执好政,必须过好形象关、能力关和业绩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群众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安的"党群连心户"活动结合本地特色对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创新性的意义。目前,正安的"党群连心户"活动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并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密切了党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范本。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渝政 《求实》2004,3(10):13-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容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江泽民同志把生产力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三项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强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