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以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术界热议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话语的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把握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精神砥柱,是凝聚社会各种价值观的思想武器,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于网络文化传播规律的考量,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网络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文化日渐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4):28-29
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时间,邓小平又坐在电视机前。这个节目他每天必看,因为这是他了解世界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他知道,今晚《新闻联播》的内容与自己有关。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维系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视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电视新闻节目更是肩负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任。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作为全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标杆,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一直在做着积极探索。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紧迫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兰凤 《学理论》2008,(5):30-31
人生价值观,就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各种观点和观念。自有人类的文明史以来,人类社会曾流行过,奉行过多种人生价值观,然而,这种人生价值观,说到底都是关于“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观念,即关于人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观念。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主建设传播"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传播课题组"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求是》杂志社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现将会上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正确处理传播过程中的若干关系与会专家认为,正确处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是做好核心价值观与民主建设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文明网的《好人365》栏目天天传播好人正能量,让我们为之深情感动、深切感怀、深刻感悟,这不仅是全国道德模范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好人"的集聚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源头活水"。其一,《好人365》具有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特质。"好交警""好医生""好老师""好媳妇""好老板"等等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4,(Z1)
<正>最近中央电视台发布电视节目满意度报告:全国观众对央视满意度达4.25分(满分5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星光大道》分列今年前3季度满意度前三。毕福剑以9.21%的得票率,成为观众最喜欢的电视主持人。电视以99.23%的高渗透率,维持媒体"老大"地位。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新闻联播》一举拿下全国观众满意度第一的桂冠,应该说并不令人意外。但这个消息刚在网络上传开,便招来一片质疑声,网友们转发着各种此前流传已久的"段子",冷嘲热讽之声不绝于耳。网友们对"人人都爱新闻联播"这一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首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这部著作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立足无产阶级的生存困境,以"人类解放"为终极价值目标,勾勒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逻辑生成轨迹,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价值观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进化与"新型人地关系"模因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天华 《理论探讨》2005,(4):168-170
当今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决定了现时代和未来时代的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即建立新型的人地关系,其根本依托是文化进化.新型人地关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进化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应当以"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文化基因,遵循人类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化模因的传播、渗透和先导作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气候,从而将新型人地关系的价值观、发展观逐渐落实到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去.  相似文献   

11.
王翠  张元 《理论视野》2014,(2):72-7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需要加强对主流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开辟民众参与和监督的平台,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作为主体的民众的现实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确保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使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动态发展和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其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充分展现了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和远大理想抱负,并指明了实现路径为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诵读经典,关照现实,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对教育当代中国青年形成正确择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只有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方式,形成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价值观,进而确立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道德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一、担负树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的责任人类担负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离不开人类自身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是支配人类实践的精神支柱之一。随着人类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由被动地利用自然向主动地利用自然再向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转变;从人是自然的奴仆向人是自然的主人再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方式转变的深刻的变革。这种变化要求人类对自己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从事慈善事业,实在是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事业。在这个事业中,我们最能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获得价值实现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讲,“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和我们精神生活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无穷无尽地...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7,(20)
毛泽在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历史的检验证明,《讲话》的基本精神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新时期的文艺工作仍然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讲话》的中心内容是阐述文艺与生活、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精神危机却日渐显现。欲从老子的《道德经》谈起,论述老子的道与德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是人类心灵品质的最高层,因而《道德经》中的道德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信仰。这些道德就是源自于自然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浅见     
张欣 《理论导刊》2002,(2):64-64
值此社会转型的世纪之交,价值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着重解决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因而是人类世界行为活动的重要的风向标,也是“地球村”各民族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价值观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迁。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价值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形态是传统价值观向现实价值观转变,由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而其核心之一是…  相似文献   

18.
郭小安 《理论探索》2012,(6):113-116
在网络媒介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面临着巨大挑战。优化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应实现"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避免价值观割裂和碎片化;通过差异化传播,以应对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被娱乐化的挑战;提高传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消除负面信息传播带来的后果;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化,解决网络舆论引导与核心价值观传播割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6,(4):63
正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戴木才2015年10月28日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总是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理想,并以其作为"基础材料",凡真正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都可以被吸收、容纳到社会主义之中。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层的美德滋养;另一方面,又要把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有益补充。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与人类文明发展产生"断裂",就不能融入  相似文献   

20.
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样态,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崇高信仰的确立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娱乐至上”为特征的泛娱乐主义在青年群体中迅猛传播,成为一股破坏力极强的社会思潮。泛娱乐主义思潮以丑为美,以庸俗、媚俗、低俗作为审美价值导向,对主流审美价值观形成冲击与挑战,是不折不扣的审丑思潮。由于青年群体的审美能力尚未成熟,泛娱乐主义思潮可能引发青年审美认知力、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缺失的多重隐忧,最终导致青年审美世界的虚无。对此,要完善青年审美教育体系,培育马克思主义审美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青年审美价值共识;强化娱乐空间监管,主动应对青年审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