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家庭文化的变化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家庭文化的变化趋势及思考李桂梅文化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而采取和选择的生活方式和全部生活内容,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文化也会随之而改变。文化是一个变动的动态系统,它是在一定的历史继承的基础上,新文化不断产生、发展、变异的过程。家庭文化也同样如此。在一...  相似文献   

2.
王海  程玮 《中国人大》2012,(15):47-47
狗伴随人类生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类与宠物犬“舐犊情深”的事例举不胜举,各种宠物犬也已完全融入了养犬人的家庭生活,成为家庭当中的重要一员。然而,养犬虽然是人们充实生活的正常需求和心理调适的良好方式,但只有在尊重社会公共道德和他人利益的范围内依法文明的养犬,把需求有序纳入城市管理的范畴之内,才能真正建立起人、宠物狗、社会三者和谐共处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3.
未来家庭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宗 《湖湘论坛》2001,14(4):79-81
家庭伦理与其他社会伦理一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发展变化了,家庭伦理也必然或迟或早要发生变化。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来家庭生活将会如何变化 ?未来家庭伦理的模型会是什么 ?未来家庭伦理将会遇到哪些难题 ?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共同规律,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有共同的指标。在今后的四、五十年里,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将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当前或今后所出现的家庭模式和家庭问题,可能会在我国产生或出现。然而,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民族传…  相似文献   

4.
农村家庭功能的强弱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若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现阶段家庭的某些职能会向其他群体和组织转移,它作为社会细胞的地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毒品,“毁灭个人,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它不仅危及个人和家庭,还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它不仅吞噬着人类的一切文明和希望,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一咄咄逼人的人类公敌,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家庭?家庭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以婚姻为纽带的生产、生活单位,也是人类两性共同生活的组织形式。 家庭始于何时?目前,民族学和历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氏族之前不曾有过家庭,并误解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第三版的一个注:只有氏族开始解体,各种各样的家庭形式以后才发展起来: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距今约三百万年左右,当人类的祖先——古猿从使用天然的棍棒或石块到能够制造简单的石器,猿开始变成人的时候,人类社会随之诞生,人类的原始家庭也逐渐形成。笔者是持第二种意见的。本文打算就远古人类原始家庭的几种形式(包括过渡形式),特点及其演进的动因作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薛书敏 《人民论坛》2013,(7):186-187
家政思想是有关人类家庭共同生活及处理家庭事务的思想。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价值观、家庭态度、婚姻观念、家庭伦理观、家教观。民国是我国历史上风起云涌的重要转折期,文章从历史的视角,剖析了民国期间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生活习俗、婚姻观念等家政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8.
给心灵放假     
可能是因为自己出身于农民家庭,也可能是因为二十余年的城里生活让我看多了城市生活的虚浮与琐屑的一面,每当想起祖国广袤大地上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做着春种秋收工作的农民们,我的心里便会涌起杜甫式的"叹息肠内热"。我以为,农民的劳动,是这个世界上少数真正有价值的劳动之一,它是我们人类生命的一种依托,是很神圣的。  相似文献   

9.
王玉田 《人民公安》2006,(24):14-18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一直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过去家庭养犬作为贵族化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转眼间,物换星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狗已作为常见的宠物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并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时,人们猛然发现,它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安慰的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翟璐 《公民导刊》2013,(6):11-11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不再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它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随之而来行业内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凸显,消费者和旅行社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积极支持、大力配合,也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家庭文化是保证家庭成员健康、文明、科学、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家庭文化主要包括家庭意识文化、家庭行为文化和家庭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形式,表现家庭文化的特色;意识文化占主导地位,集…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三十多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失独家庭就是如此。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在全国失独家庭至少有一百多万个,每年还以7.6万个家庭在增加。这个数据让人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失独家庭的产生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并已成为中国转型时期一个风险要素,这样的风险不应让失独家庭独自承担,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共同作为。  相似文献   

13.
李云龙 《人权》2009,(6):12-14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贫困的生活状态剥夺了人应有的价值,使人们无法满足人类基本需要。贫穷是对最基本人权的一种剥夺,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依社会风俗和社会法律规范化了的人类个体的两性结合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这一社会的细胞 ,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 ,成为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社会行为和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恋爱、婚姻与家庭的形式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层面去研究和把握它 ,去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还要不要无私奉献?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确把我们党置于一个新的历史环境。市场经济既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利润,等价交换是它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等价交换,不同利益主体才能让渡自己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流动。但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只适用于市场经济活动,而不能泛化到非市场领域。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它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但是,其它生活…  相似文献   

16.
前言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民族文化传统和习俗得以延续、发展的主要渠道。青年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青年的社会化过程,而家庭便是他们最先接受社会化的地方。同时,青年与家庭的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以情感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它是影响青年个性最深厚最持久的一种关系,家庭对  相似文献   

17.
金磊 《中国减灾》1999,9(2):60-62,F00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安居乐业”,也就保障了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人类生存在世界上,可赖以生存的,可以触摸的,就是他活着的环境。在地球上,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给人类最为温馨感觉的就应当数“家”了。家是狂风暴雨的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无论是...  相似文献   

18.
谈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矛盾王舒波事业与家庭,这个不起眼的矛盾,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若处理不好,却直接影响广大职业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到亿万家庭的和睦幸福,乃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它,解决它。为什么过去一直没有成为问题提...  相似文献   

19.
家庭理财一般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般家庭的“易变现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较易变现的股票、黄金等等,这些款项的总和应调整到足以应付4~6个月的生活各项支出,这样在面临任何家庭收入突然中断的危机时,您的家庭仍有较充裕的时间面对困难。 第二个原则:要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并做好保护措施。所谓的“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入者”发生严重事故(伤、病等),家庭经济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在人类社会中为解决“生活风险忍受度”所设计出来的最佳工具,就是“人身保险”。 通过由全社会来分担风险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夫一妻制家庭也叫个体家庭,它不同于群婚时代那3种家族或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以男子居统治地位的比较固定的配偶关系。因此又称单偶婚,是人类婚姻家族发展第四种形态。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传统上所谓的文明时代是指阶级社会而言,即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这一整个历史时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和家庭存在和发展的时代,不过它的性质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即实行名符其实的、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因此,一夫一妻制是人类最后一个婚姻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