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6年8月,张学良将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为改造和加强东北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适应抗日救国形势的需要,逐决定成立东北军学兵队.该队从成立到解散历时不到一年,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党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指挥员和党的领导干部.1 1936年夏,张学良将军委托东北军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筹建学兵队.张将军接受了宋黎同志关于“学兵队队员要从北平学生运动积极分子和民先队中挑选”的建议,并嘱  相似文献   

2.
世人皆知张学良因“皇姑屯事件”与日本关东军结下“杀父之仇”,但是,极少有人知道日本关东军与张少帅早年曾经有过一次让世人切齿的“杀子之恨”。张学良1915年和于凤至结婚以后,先后生下一女二子。1920年春天,张学良  相似文献   

3.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4.
边吉 《党史纵横》2001,(12):48-48
周恩来,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大写的名字。缺少他们,中国近代史就会失去重心。张学良一生中结识了为数不多的共产党人。周恩来,是张学良结识的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1991年4月末,张学良向美国记者谈起了周恩来,他说,我与周恩来感情极好。一句感情极好,大有惺惺相惜之情。周恩来对张学良评价更高———历史的高点、人性的高点、人生的高点———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1936年,身为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却不愿再与共产党打内战。原因之一是张学良欣赏并赞同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原因之二是他率…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将军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千古功臣”.他对军阀割据后的统一,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对西安事变结束内战一致对外所起的杰出贡献,都是众所共知的.张学良将军是一位民族英雄,又是一位杰出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现在就张学良的教育思想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钱承军 《党史博览》2021,(12):27-31
东北大学(简称"东大")学生是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军.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东大万余名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向正在临潼指挥"剿共"的蒋介石请愿.对于这段历史,当以东大学运领导人宋黎的回忆最为详尽.不过,在涉及学生组织与学校当局的关系、张学良校长与学运领导人的互动、不同派别学生之间的矛盾诸方面,其内容尚存与史实不符之处,需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7.
被周恩来总理赞为“民族功臣”的张学良将军,不仅作出发动“西安事变”的惊人之举,而且为振兴东北教育事业做出过贡献.1928年7月,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主持东北的政治、军事.此时,教育事业陷于困境,教育经费艰窘,不仅无力发展扩充,教育队伍也因难以维持生计而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的早年教育,与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很大关系。张作霖文化素养很低,自称是“绿林大学毕业”。他在与对手的角逐中,常吃苦头,深感文化在实现个人野心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因而,张作霖极不愿意让自己遭受的痛苦再在儿辈身上重演。他决心要把子女培养成文武全才,特别是对其长子张学良,更是倾尽心血,全力栽培。张学良7周岁时,张作霖就特聘当地的儒学名流为其启蒙。张学良的启蒙老师是台儿县举人崔骏声,后来又续聘海城名师杨景镇、白永贞、宋文林、金梁、张梦九等为张学良讲授经史典籍。张学良聪颖好学,饱览经史子集,研习诗词歌赋。当时,张学良的陪读者,有姐姐张首芳,弟弟张学铭,堂兄弟张学诚,表兄赵兴德等人;而张学良的成绩最好,深得老师嘉许。有许多资料佐证,张学良文学造诣很深,可能这与他在启蒙时期受过私塾汉语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以后张学良又师从高洪文。徐启东及英人普莱德·伊雅塔学英语。  相似文献   

9.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有不少论著谈论,许多人已耳熟能详。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关怀,至今仍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文献和对有关人士的采访,将此情形做一介绍。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使张学良大为敬佩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  相似文献   

10.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不能不令人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一致抗日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更不能不想起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将军.本文拟就张学良与抗日战争做些研究,以此作为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杀父之仇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是奉系军阀的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出身绿林,1916年任奉天督军,一度曾任北洋政府首脑.1928年张作霖在日本一手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死.张学良继父业于危难之中,成为主政东北的最高统治者.杀父之仇在张学良心中深深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后来不止一次说到“我恨日本!”“我对日本非常不满.家仇国难集于一身,同日本有不共戴天之仇.”张学良在接受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最初我不知道父亲被炸死,部下仅告诉我是负伤,所以我晚了几天才回家.如果当时告诉我真相,我会立即赶回去.我一点都不怕日本军,如果他们在杀死我父亲之后再杀死我,我相信一定会有比我更厉害的‘张学良’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