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和 9·11事件促使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新战略将本土防御、反恐怖和反扩散作为优先考虑方面 ,提出了“前沿威慑”战略 ,并对“核威慑”战略进行了根本性调整。欧洲和亚太依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 ,但重心有逐渐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趋势。美国调整后的战略对中美缓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短时期内有利于台海紧张局势的缓解。但美国依旧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和围堵中国的一张牌 ,加大了中国和平统一的难度。美国的干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今后引发台海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调整经济结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必须加强产业导向和政策引导,发挥民营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结合起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体制性障碍;必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云南省经济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形成新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以推动云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促使经济结构与需求结构均衡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推进规模经济;四是大力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大规模推进存量资产重组;六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扩内需,促增长,巩固经济的回升复苏,还是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中国都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台湾经济“四化”问题与两岸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初期,在全球化、区域化大发展背景下,在两岸经济合作日趋紧密而政治对立不见缓和的矛盾纠结中,台湾对外经济层面凸现出"出口导向产品单一化"、"新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发展战略泛政治化"等问题.文章对上述"四化"问题的现象和成因加以探讨,重点分析大陆经济成长对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进而阐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解决台湾经济"四化"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论台湾经济转型及其对劳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台湾经济 60年代中期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传统经济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现代经济的转变,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开始逐步调整与升级,实现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两次经济转型不但带来劳工结构与劳工就业结构的变动,而且也提高劳工整体教育水平,并促进劳动流动。  相似文献   

7.
战后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其间台湾的区域经济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世纪前后,在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冲击下,在台湾当局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的制约下,台湾区域经济地位面临边缘化的挑战。为此,陈水扁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建设台湾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心的目标策略。然而,离开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支撑,所谓的“中心”不过是“空中楼阁”,将难以消除台湾沦为亚太区域经济“飞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李非  蒋亚杰 《两岸关系》2008,(12):28-30
伴随着两岸领导人互访的深入,以及民间交流的热络,两岸发展之路不断拓宽,经贸往来的蓝天愈加开阔。  相似文献   

9.
丁力 《中国发展》2002,(4):37-48
本文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入手,研究了建国以来四次调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阐述了农业新阶段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外延、意义,从新的角度对所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及总体思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湾经济转型与制造业劳动成本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制造业劳动成本经历了一个大幅上升和缓慢下降的过程,但劳动生产力指数却几乎以相同的速度持续提高。60至70年代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扩张拉动劳动成本迅速上升。80至90年代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大陆使劳动成本上升缓慢直至回落。台湾电子业劳动成本降幅最大,且该行业在大陆的投资规模最大,这种强相关关系表明,投资大陆降低了该行业对岛内劳动力的需求,抑制了劳动成本的上升并进而使之下降。  相似文献   

11.
台湾监察制度在监察体制方面富有特色,在监察职权方面,具有政策监督和护法监督相互融合、稽查监督与控诉监督相互作用、对人监督与对事监督相互区别和控诉监督与惩戒监督相互分离的特点。台湾监察制度既与孙中山的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与中国古代御史制度有相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经济体与台湾经济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区域化的潮流中 ,中国大陆经济与台湾、香港经济经过 2 0年来经贸关系的发展后 ,已初步形成一个市场和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将逐步成熟。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台湾经济进入 2 1世纪后 ,处于衰落状态。其原因虽然与国际经济不景气有关 ,但其内部政经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台湾经济今后要能继续顺利发展 ,根本出路在于顺应中华经济体的发展趋势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和经贸关系正常化 ,借助大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 ,增强与东盟的经济关系 ,才不会趋于边陲化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湾金融发展在产业升级中作用的考察 ,认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早期 ,政府的金融扶持和创业投资公司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从长期看 ,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金融业的现代化是产业升级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6,(4):46-53,69
基于两岸经贸交流的特殊性,行政立法在台湾对大陆经贸法规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在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上,台湾方面行政立法“泛化”与“缺位”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立法院”立法与行政部门立法严重失衡,行政法规在相当程度上掌控着两岸经贸交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直航、陆资对台投资、复委托机制等两岸经贸交流核心议题上,相关配套子法始终付之阙如。这一现象已严重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台湾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概述 2 0 0 2年台湾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 ,分析经济发展中呈现的若干值得注意的新趋向 ,并阐述一年来台湾当局对经济战略及政策措施的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16.
得助于出口的强劲增长和工业生产的增长 ,2 0 0 2年台湾经济从它 3 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逐渐恢复过来 ,而出口与工业生产的增长则是由于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所带来的。但高失业率在短期内甚至在长期内仍将是台湾经济的难题之一。“非典”传染病的拖长将会给台湾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2 0 0 2年宏观经济评估台湾经济在 2 0 0 2年有了平稳的恢复。台湾“经济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所编制的经济测示指标说明 ,从 2 0 0 2年起台湾经济已从前 15个月的“弱质”指标转向“稳健化”指标。 2 0 0 2年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台湾的国…  相似文献   

17.
张世宏 《台湾研究集刊》2004,32(3):23-29,68
1960-1973年是台湾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此后台湾经济才步入持续、快速、健康的成长之路。本文对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台湾选择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因,1960至1973年出口扩张时期台湾经济成长的动因,以及台湾当局为确保台湾对外贸易成长采取的政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期客观评价这一时期的台湾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时发表有关当前台湾经济问题的评论性文章,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当前台湾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台湾经济发展本身出了问题的一种反映。那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真的出了问题吗?如果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何表现?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解读?进而,从理论层面看,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只是一个单纯的个案意义,还是有其一般的借鉴之处?显然,这些为社会各界相当关注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学界特别是台湾经济研究界必须直面与回答的问题。九州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由国家教育部人…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经济增长率在 2 0世纪 6 0年代年平均增长 9 1 %、70年代 1 0 2 %、80年代 8 1 % ,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 ,90年代也保持了 6 4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亚洲金融危机后 ,台湾经济所受危机的影响在亚洲地区中属最小 ,台湾经济素有“亚洲优等生”的誉称。为此 ,台湾第一次经历了较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台湾居民心理上引起了很大的不安 ,企业界又掀起了往中国大陆投资的高潮 ,台湾居民对中国大陆方面所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支持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对安全保障也有影响。为此 ,自 2 0 0 1年夏季以后 ,经济复苏问题便成为了台湾执政党与在野党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解决得好,企业就会站稳脚跟,充满活力,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企业将陷入泥潭,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倒闭。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总结经验教训便不难看出,历次调整无不是由于“过热”引起的。由于历次调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者多,虽然调整都取得了成绩,但是由于部分同志的“短视症”,使得调整也出现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负效应。负效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调整的认识上发生了偏差,不少企业的领导者仅把调整结构当作克服困难的重要举措和渡过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