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浅论青年学     
“青年学”这个概念的出现,已经多年了。尽管这几年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渐趋热门,“青年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却仍然显得异常缓慢,有些青年工作者甚至对“青年学”提出了异议。本文试图对“青年学”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于光远同志说:青年学是一个科学群。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青年学的研究涉及了许多学科。对青年学持有异议的一些同志认  相似文献   

2.
文摘卡片     
○余逸群撰文论青年学的学科独立性。他认为青年学在我国青年科学体系中并未真正牢固确立地位,其面临的挑战首先来自青年社会学,其次来自青年文化学、青年人类学、青年伦理学、青年未来学、青年行为学等学科。青年学怍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青年理论工作者寻  相似文献   

3.
青年研究是具有高度综合性新型学科,它涉及的学科众多。创立中国自己的青年学,首先应当加强对中国特色的方法论的研究。从整体上研究青年是青年研究在方法上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青年研究最终发展成为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不仅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青年研究的发展,必然要建市起一门“青年学”;也有人认为,“青年学应属社会学范畴”。笔者认为,给青年研究“正名”的条件尚未成熟,为青年研究划分“归属”亦嫌太早,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看,有一点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大家公认青年研究的对象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这非常重要。“因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尚是一块处女地,从何下锄去开拓呢? 笔者以为,是否可以先分别从青年学“科学群”中的各学科入手,对青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分别或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青年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和建立青年学的理论体系。在青年学这个“科学群”中,集合了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有关学科。其中,社会学与青年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对青年研究提供帮助。当然,社会学并不能代替青年学,因为青年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国税局武汉江岸分局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引导青年学理论上探索路子,改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年3月湖北省、武汉市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先后被授予全省、全市“青年学理论示范小组”称号。特别是1997年9月我局青年学理论的巨幅照片还参加了十五大前夕中宣部举办的“辉煌成就”展览。在最近中宣部向全国转发的《宣传信息》中又报导了我局青年学理论的情况。回顾我们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年学元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元理论研究是促进青年研究专业化、学科化的基础研究。作者通过对我国二十多年来青年学元理论论文的述评,简要总结和分析了前人的成果,以推动青年研究的新发展,奠定青年研究明确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青年学再攀新台阶的思考黄志坚最近,我读到一位青年同志的文章,对青年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特摘录其中的几段:“90年代青年学理论的发展,是以80年代的成果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它自身内在的必然的自我走向自我完善。这是90年代青年学...  相似文献   

9.
(一)导言随着香港步入后过渡期,香港与大陆的关系更为密切,再加上大陆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两地文化汇流将会进一步增加。由于广深两地与香港相距甚近,彼此语言更以广东话为主,青少年价值的互为影响是必然的现象。这篇文章旨在介绍香港一项近期的青少年价值系统的探索研究,剖析香港青少年的价值观在中西文化汇流下的特性。此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香港青少年在殖民统治下,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是否不复存在呢?香港青少年价值观是否有其独特之处,有异于西方青少年的价值系统呢?这篇文章除了将研究结果发表外,亦会讨论上述的问题,期望这些讨论对中港两地青年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及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青年科学研究虽然起步晚,也有十余年发展的历史,当我们反思这些年青年科学研究论长短时,“青年学”的学科建设颇令人瞩目:在学科专著不断问世的同时,关于学科建设和研究方法论的争论时起时伏。十余年的研究历程,唯有经常回顾、检讨方有今后的拓展。为此,本文试图就此发点议论。我国“青年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八十年代,以五年为分界,划为两个阶段,是”青年学”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11.
在“以人为本”的如火如荼的社会转型历程中,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如何关注本是弱势状态的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成了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历史发展的考察,对当代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的现状作一番深入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青年学等的角度探讨其心理特征并提出综合调适的对策,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前青年学期--青年研究的兴起; 青年学初创期--从青年研究到青年学;青年学丰富完善期--青年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单光鼐呼吁:应该重视青年研究的方法论。他认为,青年研究的对象与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目前,青年研究尚处于“资料积累”阶段,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地企图在一、二年内建立“体系”,是违背科学研究规律的。现在只能是“青年研究”,建立“青年学”应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他反对偏重问卷忽略研究的倾向,提倡青年研究要数学化。他指出,青年研究应与  相似文献   

14.
青年心理防卫机制属于青年学的范畴,就目前整个青年学研究状况来看,这个课题尚属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很少有人涉猎。本文现就这个课题发表一些很不成熟的意见,旨在抛砖引玉,以促进这方面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年学的创建,是近20年来青年研究学科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尽管,在历经短暂的发展后青年学已是硕果累累,但是,其繁荣局面并未真正形成.相反,现有研究的缺陷,正在阻碍着它的理论进展.无疑地,超越现实,摆脱困境,将成为90年代青年学研究的主旋律.一、现有研究的缺陷及相关分析青年学理论进展的速度之快令人赞叹.赞叹之余,我们更多地注意到了研究的缺陷.总得来看,现有青年学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体系构成上,内容庞杂,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再樊青年学新台阶──’94全国青年学研讨会综述钟惠1994年12月,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青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全国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联合在深地青年学院召开了全国青年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继1986年在杭州召开的首...  相似文献   

17.
全国青年学研讨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团校、社科院和高等院校的三十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就国内外青年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交流。并讨论了青年学的对象、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庚存先生新著《中国近代青年史》已于 2004年4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对中国近代青年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特殊群体的理性审视,展现了进步青年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轨迹。该书在成功拓展青年学研究领域的同时完善了青年学的框架体系,是一部青年学研究的力作。通阅全书,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对青少年如何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目前在学术界并无系统化的探索,对青少年组织认同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意识引导的方法和途径。本期特别策划以青少年的组织认同为出发点,从学科交叉与综合的视角探讨青少年组织认同现  相似文献   

20.
以台湾地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态度作为切入点来探索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真实看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两岸长期隔离和台湾特殊的发展路径、台湾当局的“政策导向”以及两岸交流制度方面等原因的影响,台湾青少年在看待中华文化时存在着一些误区。由此,我们认为应该通过网络、学校等途径来改变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误解,从而加深他们对大陆的了解和认同,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