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监督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一种新型监督形式。网络监督具有监督主体更加广泛、监督客体更加全面、监督成本更加低廉和监督效果更加显著等诸多优势。如果利用得当,必将极大促进中国政治监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是"人民至上"与"人民民主"两个基本要素的统一。其通过给予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中的更多话语权,促成基层社会的政治认同,这是毛泽东对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所做的重要尝试。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与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即制度实践是历史活动,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不能将制度实践与人民主体性割裂;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实践主体,还应该是共享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果的主体。如何将传统政治优势与现代治理方式充分融合,弥合理论构想与现实实践的反差,建立起科学的人民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监督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发展获得感,是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所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技术深度发展和互联网使用日趋广泛的今天,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本文在对网络舆论概念的廓清基础上,对网络舆论特征引入新的解析,并预测未来我国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得出网络舆论主体的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将逐步增强,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制度体系建设将不断完善,网络舆论终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4.
人民一词是当代政治学和哲学中最难理解、意义最含混的词汇之一。曾经人民代表着一种带有强制正确性的宏大话语,而人民一词的话语霸权在后现代主义和哈特、奈格里那里遭到解构,他们用异质性的、独特性的、松散的诸众概念来取代人民。但是在哈特、奈格里的新书《宣言》中放弃了诸众的表达,而采用了平民(commoner)的表达。而平民一词,可以追溯到罗马建城时期的贵宗和平民之分,贵宗和平民之分又进一步涉及到作为政治总体的大写人民和被政治体所排斥的小写人民之分,他们之间的区分是一种包含性排斥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包含性排斥,导致由其组成的利维坦式的共同体总会存在着一个与之对抗的由赤裸生命合体而成的比蒙,而利维坦和比蒙的关系总是处于内战之中。而以巴迪欧、阿甘本、哈特、奈格里为代表的人民话语,面向了真实的太一的未来国度,在那个国度里,利维坦和比蒙同归于尽,而代表未来国度,以及现有国家消亡的新人民可以真正在自由的篝火旁共享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其流行,被赋予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网民对复杂的社会境遇的独特表达。从集体行为的视角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催生多种因素共同建构网络舆论场的形成,显示了网络空间的群体力量,以及在话语制造方面的集体行为,话语权力是网络舆论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网络民粹主义以网络场域为传播媒介,立足"人民审判"的合理性这一政治逻辑,形成了从议题构建到社会动员的传播路径。它是民粹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形成与传播的结果。扭转网络民粹主义倾向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是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国家一方面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管,构建健康的网络公共领域,培养媒体的公共品格和公民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7.
积极构建组织监督和网络监督合力长效机制,既是现实中监督工作的困境诉求,也是组织监督与网络监督具有互补性之必然。基于现实,为进一步达到两者优势的互相叠加和劣势互相规避的效果,尤其需要从对接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构建一个完备的组织监督与网络监督的合力长效机制。同时,要妥善处理好组织监督与党委政府、其他监督主体及网络监督之间的关系,加强在理论上、监管方式上和技术上的创新,以促进和保障组织监督和网络监督合力长效机制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
陈燕秋 《学理论》2012,(19):34-35
我国的改革是一番全新的事业,没有经验可循,没有理论可参照,只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把人民群众的创造作为改革重要的经验来源。有些人所持的改革只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人民无关,把改革当做是少数精英的任务,忽视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王伟凯 《党政论坛》2009,(13):28-29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通过人民日报“强国论坛”网站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个重要的渠道。”有鉴于此,一些领导干部开始通过网络与民众交流,接受社会监督,而社会民众也主动运用网络对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关注。就领导干部而言,确定合理的维度视角是有效利用网络监督、践行更加高效的社会服务的—个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承载,逐渐自由成长为21世纪大众网民表达其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网络舆论是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心理的反映,具有一呼百应、自由自发、互动性强的特点,从而得以快速传播;但由于其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冲突性和难控性并存的多面性特色,也在信息扩散中相继出现信息失真、纰漏、诡辩等形态,某种程度上形成一种误导倾向,这种非正式传播渠道为引导大众道德价值观、中和道德评价、建构道德信仰等带来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当下社会道德建设的完成,需要借力于网络舆论这一新媒体下的新传播途径,但借力到什么程度、如何借力、怎样规避其潜在风险等都值得探讨,正是在此基础上做以思考与梳理。  相似文献   

11.
网络监督正在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难以替代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监督形成的舆论压力影响公共决策,促使公共政策反映和实现民意;网络监督打破了信息垄断,促使政党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网络监督的快速便捷,促使政府提升回应性;网络监督的全民参与性,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网络监督的社会调控功能,有利于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人民民主是网络民主的根本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网络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应该发挥网络民主的全民性,壮大人民民主的主体,发挥网络民主的参与性,推进中国的民主选举,发挥网络民主的沟通互动和汇集民意的功能,改进中国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发挥网络民主的强力监督功能,强化中国的民主监督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网络监督权力腐败的规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新场域。尽管当前网络监督遏制权力腐败具有奇效,但其失范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扭曲真相与匿名诽谤、个人隐私权的破坏、人肉搜索导致的舆论暴力、网民集体非理性引发的网络暴力、未审先判等弊端不一而足,目前缺乏规范性已经成为网络监督权力腐败的最大硬伤。利用网络监督权力腐败,充分发挥其作为新兴反腐参与方式的作用,必须走规范化道路。加大规范性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大规范性立法与制度建设、加大党务政务以及官员财产公开的力度、加大技术和网络伦理规范是实现网络监督权力腐败规范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沿着毛泽东同志"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思路,找到理想的实现形式,乃是反腐败斗争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早在我党执政前就指明,"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是跳出"人亡政息"周期率的必由之路。建国后,他为找到人民监督政府的有效实现形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实际,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什么是理想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实现形式。当前,实现"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伟大理想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也面临着几大难题亟待化解,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知难而进。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1],党中央对于打击腐败之决心犹如磐石,社会各界也正在积极参与到这场打击腐败的攻坚战中,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反腐参与通道。想要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工作的积极作用,首先应该了解网络反腐是如何兴起与发展的,明确网络反腐的含义,认清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民众层面构建适合网络反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吴川 《学理论》2013,(14):23-24
21世纪人们完全进入了信息社会,大量网民开始关注我国政治发展,影响力大的反映在反腐问题上。但是,看到网络反腐取得的成绩时,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为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加强传统反腐形式与新型反腐形式的融合;加强政府政务和官员财产信息的公开;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监督反腐舆论的融合,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流和引导作用;加强网民的责任意识,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人民主体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为坚持"人民中心论"提供了基础;"人民中心论"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主体论"提供了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应然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的人民观,无论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自觉与执政自觉层面或是从整体性与个体性层面,都体现了"人民主体论"与"人民中心论"的辩证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正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1、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激发了网民舆论监督的参与度。网络在促进人们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活动的网民越来越多,网络时代人们的交往广度被拓宽,人际联系密度加深。庞大的网民数量已经为我国网络反腐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互联网将各个地方的越来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栋 《学理论》2012,(10):67-68
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武器之一,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同时,网络监督也面临着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