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欢  陈峥 《长白学刊》2021,(2):148-156
优秀传统典章制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理念,深深打上了“大一统”观念的烙印,始终贯穿着“礼乐教化”的精神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典章制度所蕴涵的智慧进行总结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安邦提供历史借鉴,为地方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念参考,为当前涵育人格修养提供...  相似文献   

2.
陈爱爱 《人民论坛》2021,(4):107-109
培育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文化,“以文育人”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理想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乏力,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对此,必须要从学校教育与社会传播两方面着手,营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中.前几年对国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关注好像比较多一些,近几年对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则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为中华文化的赓续增添了全新动力。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经验可知,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发展成果的标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文明交流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挖掘整理传统文化资源,树立科学传统文化观,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提升国际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6.
杨琴  高君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52-5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给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极大压力.因此,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增强创新意识、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以及创新乡村文化治理模式来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此实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赵新  李焕芹 《前沿》2014,(9):133-134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新媒体形式,传统的意识形态被颠覆。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如何传承、怎样传播,都是我们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对近年来的热点网络事件进行剖析,简要阐述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探讨如何以新媒体为载体来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重大的时代命题、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其哲学基础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高度统一,其深刻内涵在于二者在叙事方式、思想智慧、价值导向和理论品质等维度的有机结合,其融通进路在于哲学变革途径、价值重构路径、话语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国内学者对习近平文化自信的相关重要论述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述:文化自信"是什么"主要阐述文化自信的内涵、内容和特征;"为什么"要提升文化自信主要阐释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文化自信产生的多维依据及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价值;"怎么样"提升文化自信主要围绕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构建文化强国。总体而言,学者们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重要论述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一些领域有待加强,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应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重要原则、发展机制,以及文化发展经验教训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视角方面,应加强研究文化自信在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费英秋 《人民论坛》2023,(20):68-70
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就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自我批判的革新性、与时俱进的超越性的价值意蕴。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内容、思维方式、精神品格的三重耦合,内容方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自我革新和自我反省的优良传统,思维方式方面兼具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征,精神品格方面在人格、使命、境界等领域具有契合性。未来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时代精神为引领正确处理“守与变”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战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需要厘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统一的关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转化的关系、内化和外化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和创新有机结合的关系、人化和化人相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守正创新是在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立场和原则。马克思对受资本逻辑裹挟的创新进行了批判,并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创新活动的终极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守正创新思想。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现实关切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阮清方  张伟 《岭南学刊》2023,(5):99-1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相结合,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两个文化系统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这三种关系时秉持的基本理念有诸多契合点。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之学”相契合;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看,二者均倡导团结、和谐和自由的价值理念;从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看,二者都注重从类、集体和个人三个层次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和价值。从上述视角对二者契合点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政治忠诚是公安院校的重大职责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忠诚教育资源,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其培塑内在气质,涵养忠诚警魂。新时代,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同公安忠诚文化贯通起来,创新公安院校忠诚教育思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元素、注重教师勇担使命的垂范作用、拓宽学生家国情怀的厚植渠道、营造忠诚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和网络空间,提升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实效,培养绝对忠诚的合格预备警官、建设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坚定自信,明确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和精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的特点,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中华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意蕴,在春节团拜会等场合集中阐释包括春节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并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18.
加强运用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是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点。掌控新媒体的话语权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要积极构建和融入新媒体平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提高思想引导的艺术,着力优化热点问题的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明 《理论月刊》2020,(2):42-52
"中华文化"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的论述中是一个具有引领性和总括性的动态概念,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从"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观点的外延逐渐扩大,内涵逐渐丰富,强调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及思维与行为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要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实现三者在历史上逻辑上的统一。当前存在着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本位主义等若干错误的文化立场,影响和误导着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提出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出发点,是标识中华文化身份的内核要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落脚点在"坚守",尤其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这三对"关系"。要在文化自觉的思维下继续反思、审视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发力;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坚守住中华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邱曙东 《人民论坛》2023,(7):104-1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书法文化传播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传承、审美和教化等功能。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重点克服一些行业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