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乡村绿化 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华 《世纪行》2013,(5):27-27
一、我省加快乡村绿化十分必要,大有可为一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二是挖掘潜力的客观需要。三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二、当前我省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今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生  相似文献   

2.
任皓 《传承》2013,(8):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文 《传承》2013,(6):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建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学家杨诺斯基于1987年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杨群 《当代建设》2003,(2):14-15
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区域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其目标是建立起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生态平衡、景观适宜的环境,促进城市结构的有机耦合,完善城市的新陈代谢,增强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经济腾飞与环境保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一言以蔽之,生态城市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二要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一、深圳发展生态城市具备的优势深圳自建特区以来,始终坚持把实现人与环…  相似文献   

6.
发挥森林生态体系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扩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中的作用,必然要求重视其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2004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王保畲 《学习与实践》2006,(12):150-156
生态城市应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迭加,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自然生态靠一条“生物链”维系,人文生态靠一条“文脉”传承发展。人文生态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和以文为魂。城市人文生态的丰富多彩和延绵传承,构成一个城市的个性魅力和“城市记忆”。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个性魅力,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应以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构建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凝炼城市人文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着力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9.
10.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城市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安 《前沿》2010,(5):125-128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而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生态文化的深刻内涵。而当前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面对这一严峻的全球问题,不仅需要人们在实践上重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而且更需要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形成一种文化支撑,即加强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为此需要从政府决策者宏观层次、企业生产者中观层次以及市民微观层次三方面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此外还应发挥学校教育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无疑需要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临海市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0平方公里,人口118.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万,是台州副中心城市、浙江省城市群规划中列为大城市规划的3个县级市之一。临海山水绕城,历史厚重,个性鲜明。近年来,临海市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持之以恒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初步实现“优化、提升、彰显、做优”四大成效。优化城市形态。临海建城已有2000余年,是全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统筹古城与新城发展,古城坚持做“古”,成立台州府城管委会。编制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限高、定色、控量”,实施历史街区和文化古迹的修缮和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存原汁原味的历史、人文气息。新城着力做“新”,突出现代风貌,过去2年实施了220个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24g元,2014年安排项目164个,计划投资61亿元。古城新城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临海“一城一江三湖六河八山”,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我们把城市作为花园来建设,不断凸显“山、水、城”特色,全面展示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湖的精致和城的大气。投资204L元,把位于新城核心区的滞洪区,建设成水面1.5平方公里的灵湖生态公园,碧波荡漾、白鹭翻飞。半湖山色半湖城,成为新城区建设的点睛之笔:通过扩建改造,恢复老城区东湖的宋代园林风貌:推进灵江两岸治理,沿江布局4个公园,打造“十里灵江、十里画廊”。强势推进“五水共治”,清理河道垃圾,拆除涉河违章,开展河岸覆绿,城市河道基本实现“水畅、河清、岸绿、景美”。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15日下午,西湖岸边的福州西湖大酒店华宴厅内人头攒动,来自民建、工商联、经济、农业、社科、新闻出版等界别的政协委员们和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以及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农办、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省造林绿化,加快建设生态福建的问题进行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坦诚建言,政府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建议,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省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建设青年中心正是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青年工作体系,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集中反映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但同时又集中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表现为生态问题,仅从单方面去审视和处理这些问题是不行的.从旅游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当代旅游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以期旅游城市的建设与生态经济的发展能够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7.
浅析城市居住区绿化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欣慧 《前沿》2005,(8):202-204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能贴近居民生活,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文章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多项措施,并指出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是连接思政理论与具体行动之间的桥梁。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明确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目标可从职业层面、大学生层面和自然人层面三个方面构建,形成清晰的目标体系;实施策略包括思政元素挖掘应紧扣专业知识、精选思政素材、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把握呈现时机、教师以身作则,期望能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是觉中央对天津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新期待、新要求,其核心实质是要求天津率先探索出一种科学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充分体现和绝好抓手,有必要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目标、载体、龙头、主线。  相似文献   

20.
张秀冰  王剑峰 《前进》2009,(7):16-18
2006年2月12日,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同志在娄烦调研时提出,努力把娄烦建设成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2006年7月13日,娄烦县第八届党代会制定了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三年见成效,五年创一流,八年建成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总体发展思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娄烦县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太原市的转型发展,逐步形成了“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太原城市后花园”的具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