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印度近代的(对外)民族主义斗争和(对内)世俗主义改革的“双重奏”局面中,国大党恰当地把握住了这两者各自的轻重缓急,并以尼赫鲁为代表,面对宗教传统深厚且教派冲突激烈的社会现实,形成了自己成熟而系统的世俗主义的国家观念。而国大党世俗主义国家观念的形成是印度世俗化在制度的层面得以实现的先导。  相似文献   

2.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自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虽然主要着眼国内,但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印度的对外政策,持续影响印度与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观察印度外交的重要视角和不可或缺因素.未来该思潮将保持崛起势头,“国民志愿团”等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将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安东·萨阿德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待伊斯兰教的彻底的世俗民族主义立场在阿拉伯世界是罕见的.他对伊斯兰教采取的是排斥宗教干预政治的世俗主义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坚持民族认同,反对宗教认同;坚持政教分离,反对教士干预政治;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教派争端.  相似文献   

4.
印度宗教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其基本国策是坚持世俗主义。但是,宗教对印度的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只要认真考察一下,就会感受到相当浓重的宗教氛围。在印度,绝大多数人都信奉宗教。根据199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印度教约占全部人口的82%,其次伊斯兰教约占人口的12%。  相似文献   

5.
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产生于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以宗教、民族和国家为认同基础的不同民族主义相互竞争,决定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在斗争中的主导地位。独立后,国家民族主义构筑出空洞的民族主义外壳,国家政治经历了极为重要的转折,民族主义进入重构时期。当前,民族主义日益呈现出其实质性内容更加充实、关注的焦点由政治转向经济,以及内涵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浅析“印度教特性”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教特性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倡导的宗教民族主义观念,旨在恢复印度教在印度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统一全民思想,并作为制定国策的标准.印度教特性政治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缘由及现实土壤.近年来的古吉拉特教派冲突是该政治策略具体操作的表现形式之一.印度教特性政治目前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突出的角色,但因为它的负面作用,其对未来印度政治生活的作用将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7.
谢勇 《东南亚》2015,(2):50-54,109
萨瓦卡尔是印度教民族主义领导人,是印度人民党的精神领袖。他的思想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独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国内外政治、社会和外交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主要思想包括暴力革命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印度教特性理论、宗教社会思想、泛印度教意识和"两个民族理论"。萨瓦卡尔的思想产生和发展与其生活的时代紧密相关,其变化也无不体现着时代的发展,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变化,并影响时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印度近代宗教改革中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实现 ,西方的宗教观及其哲学、政治、社会与伦理思想也渗透、传播到了印度社会。主要在民族独立动机的驱使下 ,印度近代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诉诸西方的理性、人道、自由、平等和入世进取的思想 ,同时汲取印度古代宗教的思想遗产 ,致力于革新本国宗教传统中的不理性、非人道和消极玄虚的因素 ,表现出了一种较明显的世俗主义取向 ,并对印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对宗教少数派的政策及实践,认为印度人民党试图在国家层面助推"印度教特性"政治的意识形态。通过对宗教少数派发动"牛保护"运动,推行"反改教法",发起"回家运动",以及公然发表对宗教少数派的仇恨言论和发动暴力袭击等,使国内宗教少数派处于恐慌和不安之中。莫迪政府面对来自印度右派的煽动,除了表面的敷衍,更多的回应是沉默,甚至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共谋,印度多元传统及其世俗主义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印度近代民族主义政治改良运动走的是一条既坚持宗教与社会改革的精神革命取向,又充分适应民族自治与独立这一首要任务的“中道”。改良运动活动家们的思想探索、宣传与实际的争权行动,在印度的世俗化进程中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80年代 ,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通过宗教改革和社会运动逐步实现了政治复兴。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复兴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政治发展进程。除去经济改革因素的影响 ,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变化无疑在这个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历史变革的产物 ,并日益参与到印度的政治多元格局中去。其极端主义趋向将影响印度政治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不了解印度的宗教,可以说根本不可能认识印度。印度是一个有着多宗教、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姓等复杂问题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以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著称。印度以世俗主义原则立国,但饱受教派主义之害,因此弄清其多元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是深入研究其宗教问题的基础,也是把握印度社会政治的关键之一。2004年9月初,印度政府终于公布了2001年人口普查的宗教方面的数据。据此信息,我们可以对当今印度国内的宗教状况有个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3.
宗教性、整体性、地方性构成了阿拉伯民族的三大特点,并对近代以来的阿拉伯政治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性在伊斯兰改革主义、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都得到了体现.在伊斯兰改革主义中体现为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的混合;在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体现为以宗教认同否定民族认同,但两者的政治主张又有所不同.整体性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基础.强调民族认同高于宗教认同,对伊斯兰教既排斥限制,又加以整合与利用,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对待伊斯兰教的典型特征.地方性特征构成了地方民族主义产生的历史基础,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以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基础,建构自身的民族认同,排斥和贬低泛宗教认同,并奉行反对政教合一的世俗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实现了一场民族意识的自我认同与确证。基于历史、宗教、种姓等方面原因,印度民族主义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应是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而后者使得印度民族主义复又出现了内部的自我分化与对立。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至少包括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和印度锡克教民族主义等,受篇幅所限,本文暂先只对印度教派民族主义中前两大派别的历史演进与内在机制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5.
印度宗教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坚持世俗主义。但是,宗教对其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印度,绝大多数人都信奉宗教。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目前,各种宗教信徒的人口构成已发生一些变化,但基本格局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6.
独立前缅甸民族主义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前缅甸民族主义精英对缅甸独立后的总体发展道路以及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宗教与政治关系、民族问题与国家结构、对外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暴露出的特点对缅甸独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印度外交呈现强势姿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国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当前政治格局中,印人党一家独大取代国大党与印人党对垒局面;印度政党分化为三大势力并形成联盟政治模式,不因单一政党一时坐大而改变;印度教民族主义超越世俗主义成为印度主流政治思想,且有极端化趋势并存在向南亚邻国外溢风险。在此政治生态变化的推动下,印度“硬”外交走向前台:维护所谓南亚霸权强度增加;放弃不结盟传统,转而借重美国实现印人党版“大国梦”;在多边外交中谋求主导权;推动“印度制造”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外交的强势姿态还将继续,尤其是对华示强将持续。  相似文献   

18.
梵社是“近代印度之父”罗摩.摩罕.罗易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为宣扬其宗教主张和政治主张而创建的。它是罗易所领导的一个强大改革运动的最显著的产物,而这项改革明显是针对传统印度教自身的弊端,同时为了应对英国政府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而展开的。梵社运动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学说改变了印度社会的某些传统,革除了部分弊端,改造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凯末尔时代的"土耳其模式"是世俗权威政治的产物,其基本内涵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激进世俗主义、民族主义和西方化。土耳其历史的发展重塑并改变着土耳其模式的内涵,并形成了埃尔多安时代的新版"土耳其模式",即奉行消极世俗主义、民主化、市场经济和对外自主性,强调尊重宗教传统价值观。新版"土耳其模式"是土耳其教俗力量较量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属性,显示出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温和化以及伊斯兰与民主可以相容的特点。新版"土耳其模式"为政治转型中的阿拉伯诸国提供了借鉴,并产生了示范效应。但是,"土耳其模式"乃独特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难以被复制的,它本身尚未定型,有其局限性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代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以提拉克和甘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中,既出现过反思和批判传统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也存在一股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宗教民族主义潮流,但两种倾向相互补充与中和,并未形成明显的冲突.以提拉克和圣雄甘地为代表的宗教民族主义者,诉诸印度宗教传统的精神力量,以此唤起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起民众的凝聚力和行动勇气,并提出独特的非暴力策略,对印度的民族解放与独立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