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文化场”是以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为环境背景和信息源,以政治结构为作用对象,由不同的政治文化层经政治实践的中介互相联结、耦合而定形化的信息变换系统。从这一角度摧进政治文化的研究,对于把握政治文化同环境系统和政治结构的作用方式,进而揭示政治活动系统的规律和模型等,都是有意义的。发生机制:政治文化场在时间维度上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非基督教运动”(1922—1927)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历来是作为近代以来一系列反教被事件中的一段历程被叙述的,将其作为独立的历史现象而展开专门研究,却向无令人满意的成果.近些年来,得益于思但文化研究的助力,对该运动的历史影响,开始成为研究者的兴趣点,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进展.本文试图对该运动研究的主要观点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参用资料.一、非基运动卫生的历史背景非基运动发生的直接导火线,乃是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选定1922年4月4日在中国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的第11届大会.消息传出后,首先引起上缺、北京社会舆论的关注.随…  相似文献   

3.
4.
非基督教运动是1922~1927年发生在全国范围的、反对帝国主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的运动.人们纷纷组织起来,运动可谓轰轰烈烈.一方面,一些社团把对宗教尤其是对基督教的批判与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结合在一起,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基督教社团和人士在运动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作法,对自身进行反省.运动在不同团体的推动和影响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宣传革命主张、组织群众运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22年3月开始的非基督教运动,就是由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一非基督教运动的发动有其历史的原因.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长期性和群众性,企图用主观的行政和暴力的手段来消灭宗教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论政治文化与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化是由一定文化环境孕育,经过长期社会历史过程在人们内心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的综合。政治教育是一定的政治体系包括阶级、国家、政府、政党等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理想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对其社会成员实施的旨在提高政治素质的教育活  相似文献   

7.
“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形态各异的文化传递模式具有不同的传递主体,这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维度。因此,本文从“三喻文化”视角,审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其特征,并对“三喻文化”并存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优化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合力和整体效应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0,(3):50-50
<正>林甘泉在1月12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按照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传  相似文献   

9.
论基督教文化对巴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蕾 《理论学刊》2004,13(3):106-108
本文主要探讨基督教禁欲主义和世界主义对巴金思想创作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不应该从单纯的教义、教规的约束出发,重要的是应该探讨基督文化精神对巴金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巴金作品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任春峰  肖毓 《世纪桥》2008,(9):10-11
20世纪60年代的"四清"运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又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后果。纵观正反两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在党的领导方式和作风建设上,为今天党的建设提供了启迪:其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地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其二,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方法,搞好党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是彼此"溶身"的整体,是社会成员总体生活的辩证环节和辩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彼此"溶身",是总体生活"主导—多元"矛盾结构的一个方面,总体生活的诸环节对此种"溶身"具有复杂的意义,应当予以实事求是地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彼此"溶身"。  相似文献   

12.
权力、制度、文化作为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三个自变量,决定了国际政治格局这一因变量。国家间权力对比的动态变化为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提供了动力,国家权力的动态变化体现在权力在国家间的转移和向非国家行为体的扩散。国际制度反映了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分配结构,为国际政治秩序的稳定有序提供了保障。文化、观念影响了国际政治的利益建构,为国际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体制改革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是提出这一总目标的依据,也是影响总目标进程的客观条件,其中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中...  相似文献   

14.
吉泓冰 《唯实》2007,(2):81-82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文明的范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对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阶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文明的范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对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阶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原本隐藏在政治、经济、军事背后的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和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和桥梁,是影响国际关系、引发国际冲突的内在根源,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当然,文化"软实力"内蕴在相关主体之中,文化的作用常常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其作用发挥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应该特别关注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以及传媒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竞业 《探索》2012,(4):176-182
对文化作哲学研究,要研究"自由的文化"、"文化的自由"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文化"自身的自由在于"明道"、"弘道"和"寻道"。"文化人"的自由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自由人"是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个人自由发展条件的人。"文化人"是以开放思想、创新理论和高尚道德影响他人的人。"自由人的文化"与"文化人的自由"在互渗互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作家是基督教带来的世俗文化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暂时把基督教当作心灵的寄托,用基督教话语诠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但是,从接受的模式看,作家们对基督教的认可最终融会于国家民族的复兴,回归到传统文化家国同构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杨绘荣 《探索》2012,(6):108-113
政治文化作为一整套政治态度、信念和情感的集合体,常常被视为维系社会稳定的软因素,社会科学家们一般认为它难以解释变化。维尔达夫斯基在批判两分法的基础上,归纳出五种政治文化模式,并进一步引入惊奇这一概念,为政治文化的变化提供了多种可能的路径,更重要的是,他将政治文化的变化与社会体制的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考量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正义”原则能否实现及其制度形态优劣是一个社会政治系统得以运行的先决条件.无论何种正义,无论程序层面还是实质视角,其最终政治价值旨趣都在于实现对政治主体的生存、安全、平等、发展、民主等需要的契合.多元价值观前提下的政治民主,也就是“正义”的求同存异.如何使“正义”不成为政治生活的乌托邦,文章试图从现代政治哲学视野找寻路径,在不同政治利益价值理念交错中实现“正义”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