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对于作为文化传统保存下来的儒家价值观来说,纯然是外生的.于是,儒家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产生性关系转换为功能性关系.因此,必须超越"韦伯命题"与"韦伯反命题"所构成的理论"悖论"来思考儒家价值观与中国市场化转型之间的关系.儒家价值观中的一些"合理内核",经过适当的"创造性转化"之后,一定而且应该会对中国市场化转型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石 《中国人大》2013,(14):6-6
市场经济理念的萌芽肯定在中国出现过,但市场经济理念的成熟、完善、理论化和系统化应当最主要还是西方经济学的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也应当算是西风东渐。这种实践理论来源的途径很容易造成感情上的隔阂。在实践中一旦出  相似文献   

3.
杨波  徐伟 《求索》2007,(12)
本文从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省域比较入手,考察了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问题。文章认为,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典型的区域非均衡性,特别是,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的分异。运用计量模型对劳动力市场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不仅受转型过程中的政策和制度的影响,同时一些市场因素也逐渐开始产生作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具有十分典型的经济体制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为发达、富裕的国家,但同时也是贫富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的国家。历史上,美国政府曾经采取过三次较大规模的行动,缓解日益严峻的贫富分化及"富裕社会的贫困"问题。这些政策举措,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两极分化趋势。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劫贫济富"政策举措,减少联邦政府福利开支,对公司和富人进行大规模减税,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穷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导致收入和贫富差距的原因,既有市场因素,也有市场衍生因素(企业的外部市场垄断和内部权利垄断),在我国更重要的是非市场因素,即权力滥用拉大收入和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和贫富差距应该在市场因素、市场衍生因素和非市场因素各方面全面治理,但在我国最重要的是深化改革,完善法制,消除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6.
贫富差距:事实与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妥善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能否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大局,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能否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为此,我们约请决策部门和研究部门的权威人士撰文,从不同方面探讨破解难题之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却将美国切割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无疑是对标榜"人权标杆"与"民主灯塔"的美国的巨大讽刺。当前,美国贫富差距处于历史高位,从国际比较来看,美国贫富差距的严峻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从国内来看,美国的贫困率居高不下,减贫任务艰巨;贫富分化严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现象更加突出,中产阶级日渐衰落,美国"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资本市场在其国家崛起与经济成功转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了金融体系改革,但其成长过程也伴随诸多问题,因此亟待创新和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点。发展资本市场的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与中国的转型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梳理并界定了改革、转轨和转型的不同内涵及相应的改革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中国转型经济的三个层次及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发展与中国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与发展的内涵、观察视角与测度包容性发展关系到人本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惠及更多贫困人口,更多普通劳动者,或者说社会大多数人的增长和发展,因此,包容性的基本对象是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和社会大多数。包容性的范畴至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突出表现为贫困差距的拉升幅度过大。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0(.4-0.6之间为不平均),况且一部分人暴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造成人们心里不平衡,并将对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因此,缩小贫富差距迫在眉睫,本文从七个方面试述缩小贫富差距,以求达到“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产业革命以来,在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作用下,人们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已对人类自身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认真反思传统价值观的负面效应,冷静厘定现实的价值座标和未来的价值取向,积极促进传统价值观向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转换,这对中国在实践层面上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传统价值观的危害与新价值观的确立1、传统价值观念的危害传统价值观念以追求极大的物质丰…  相似文献   

13.
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增大。按国际惯例,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程度的标准是基尼系数。据世界银行测算,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O.33;ZO%的最穷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628%,ZO%的最富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39.8%。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O434;ZO%的最穷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4.27%,ZO%的最富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SO.24%。地区间居民贫富差距扩大。居民收入较高的东部地区与收入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相比较,1985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为1.15:O.88:1;1990年扩大为1…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7,(11)
正从1900年到1929年,30年中,美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其收入不平等程度,并没有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而得到根本改变。在减轻收入不公方面,美国政府的作为收效甚微。以20世纪20年代为例,美国收入最高的10%人群拥有超过43.6%的国民总收入,而其中收入最高的1%人群的财富,更是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7.3%。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想象力是一种重新看待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批判性视角,它主张将个人问题放在历史和结构的框架下进行理解,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助人服务。当前,过于追求"科学的使命",使得中国社会工作普遍缺乏想象力,并制约着社会工作的转型。为此,应从整合发展观念、促进制度变革、开展能力建设等方面培养社会工作想象力,推动社会工作转型。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贫富差距的通常方法是用基尼系数说明。近两年无论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是其他方面的研究结果看,基尼系数都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为此有人依据我国“特殊的国情”把警戒线的上限调至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从而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找到“合理”的依据。但这一推论在逻辑上是牵强附会的,在事实上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袁国芳 《新东方》2004,(1):22-24
民办教育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制定一系列法规,鼓励扶持民办教育。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四款“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社  相似文献   

18.
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2010年9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强调: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含义.中国既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慈善演进过程中,存在传统慈善、近代慈善、当代慈善三种类型,经历了近代与当代两次历史转型。传统慈善是一种养济型慈善,无论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理念,均与农耕社会相适应,体现了对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传统慈善的近代转型,并非自身发展结果,而是千年未有变局的时代要求。近代转型后的中国慈善,开始从养济型向教养型转变,但也表现出一种夹杂新旧、兼具中西的“过渡时代”特征。中国慈善的当代转型则正式起步于21世纪初,目前尚在进行之中。当代转型之际的中国慈善,出现了全新的事物与观念,但仍保存着部分传统习惯。梳理中国慈善的传统历史与两次转型可知,中国慈善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其理想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其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办教育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制定一系列法规,鼓励扶持民办教育。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四款“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社会力量办学做出原则规定。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