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官要有官德.官德,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当官无德,必然致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公民要有公德,为官要有官德;为官无德。必致党风、政风日下。因此,为官必重修德,修德务须“十慎”: 一、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第一道“防线”崩溃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打开了,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被处以极刑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是一位,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也是一位。他们之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  相似文献   

3.
孔子为官从政仅四年,但他一生都在评政、议政,品味其为官之道,感悟有三:为官要“志于道”、要走“正”道、还要善“权”道。  相似文献   

4.
为政以德,修己安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治国兴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必须不断加强从政道德修养,践行为官之道,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掌权为民,用权谋事,走正道,干正事,立正业。为官首先要正,做堂堂正正的领导者。人品决定官品、为官之道首重“正”字。要做正,就要在加强官德修养上下工夫,它的核心是做人民的公仆,为政清廉,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履行职责,不渎职,不谋私,不腐败,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以权谋事”而不是“以…  相似文献   

5.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6.
刘森 《党建》2010,(6):48-48
“政者,正也。”古往今来,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即“官德”始终受到社会关注,被视作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树立良好的官德,才能逐步养成应有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增强自觉遵守制度的内心动力;才能自觉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自觉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官德建设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官德建设具有二重意蕴,即官员的引领经济之德建设与为官从政之德建设。强化六种意识,是官德建设的逻辑前提。强化宣教、加强自修、健全监督、优化环境是官德建设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官德例说     
正所谓官德,就是从政为官的道德。纵观古今,为官无德者,没有不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为官德高者,则为世所尊崇,为民所赞颂。官德包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克己奉公、崇节尚俭,等等。为官如何修身立德?我们大可以从历史上一些贤官良吏的从政为官事迹中,感受与领悟他们的为官之德。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4,(1):116-117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10.
官德是为官者的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党员领导干部注重修养,道德高尚,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败坏,不仅难以服众,还会败坏党的声誉,带坏社会风气。因此,加强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政者,民称之为官,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德。所谓"为官之德",是指从政为官者在一定岗位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各级领导干部岗位实践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社会对领导干部职务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政德,即为政之德,执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说:"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可以说,政德的核心就是官德,从政德行是对为官当政者的一种特殊职业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条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些  相似文献   

13.
做官先做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高度评价郑培民同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高尚情怀,号召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解决好人品官德问题,切实做到做官先做人。一、职位高尚须品位高,要常修为官之德。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官德,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作家萧…  相似文献   

14.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15.
赵增  章洗 《奋斗》2004,(7):43-44
“勤政爱民乃为官之本,清廉敬业是做官之道”,这是,王运义从政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6.
官德,乃为官之魂,从政之本也。修德,修的是一种与权力相连的特殊的职业道德。为政以德,立业立德。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一个领导干部要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取得政绩,就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为道德素质是为民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崇高的道德理想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科学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无德之人,为官一方,乃百姓之祸也,焉有百姓称颂之理?为官应修德。欲修德,当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党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要求。1944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7.
某单位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在谈到如何为官从政、立身做人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这句话道出了做官与做人的关系,官位与官德的关系,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做官首先要做人,这既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和标准,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做人的重要性和“官德”的重要性,历来都是被重视和强调的。《左传》将它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江泽民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  相似文献   

18.
<正>"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是才的统帅、才的形成、才的体现。因此,做人要讲道德,从政要讲政德、为官要讲官德。官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常态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求干部必须严以修身做事。严以修身乃做人之本、从政之基、成功之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贯要求、  相似文献   

19.
要讲官德     
官德,即从政道德,也就是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它是万德之首。是社会主义道德系统工程的主体和枢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今天,必须加强从政道德的建设,也就是说,要讲官德。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是重德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万物莫不尊道而重德"的句子,指出道德这东西既尊且贵。官德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党的建设、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切中为官从政之时弊,直指管党治党之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