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质艺术的交流在彼此极力彰显自我个性的同时,又不断汲取和融合对方的精神、观点和表现语言,从而促进自身变革,实现自我的超越与更新。中外艺术交流始于佛教艺术的传播,佛教艺术的传入使中国艺术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汉文化特点,给中国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注入了新的成份。对佛教艺术的融合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结果,不仅需要外来艺术为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结构作适当调整,同时还需要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结构为适应外来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而有所改变,这种双向式的互动与调整是中外艺术得以融合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2.
闫韶华 《传承》2014,(4):120-125
佛教在中国传播相对成功不是偶然的,其原因除了社会历史因素、地缘关系、传播时机以及中国本土文化的包容性等因素之外,还与佛教的非人格神论密切相关。佛教的非人格神论表现在本体论和境界论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主体部分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具有相似、相通之处,正是这种非人格神论使佛教找到了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罗中 《求索》2011,(4):249-251
通过考察《万国公报》上中国儒生基督徒对圣号汉译如何选词的论证来分析和阐释一种观点:在宗教的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中国儒生基督徒在对"God"一词进行格义的同时也受到基督教思维的影响,并运用这种异文化的概念对自身文化进行反向格义,希望找到两种文化间的最佳契合点。换句话即基督教文明带给儒家知识分子一种新理论或者说是新角度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儒家知识分子尝试用基督教的思维对自身文化进行重新解读与诠释。  相似文献   

4.
王红 《求索》2013,(8):119-121
佛教传入中国后.因果报应、十八层地狱等观念对本土信仰产生巨大冲击。佛教地狱观具有恐怖、冷酷、受难等特点。六朝志怪小说集中表现了中古时期本土民间信仰的特点,其地狱观、复活信仰等无不带有浓郁的人情味与世俗情调。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地狱鬼神观在早期传播中比附中土信仰观念得以流传,并借助志怪小说丰富的复活情节得以发展,该观点以“死而复生者”之口宣扬佛教以扬善惩恶。发展到唐代,佛教地狱观才彻底摆脱文人小说的比附手法,出现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这样完全本土化的宗教剧目,此后,地狱观等佛教诸佛经义理中占据了中国民间信仰之核心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与民间思维。  相似文献   

5.
6.
张付新 《前沿》2010,(5):187-190
佛教传入西域后,逐渐形成了以于阗、龟兹、疏勒和高昌等佛教中心,于阗佛国前后历经千年的兴衰,反映了佛教文化传播的适应性和特殊性。本文从于阗国的早期信仰与佛教初传起论,比较详尽的分析了于阗佛教衰亡的原因,还探讨了西域佛教的东传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玲霞 《传承》2012,(16):64-65,9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却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重视低碳社会的建设,并逐步制定低碳型社会建设实施规划。佛教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点,深入研究和利用这些生态理论,对我国低碳型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彼得·贝格尔继承了马克斯·韦伯的神正论思想,并在《神圣的帷幕》中对各历史时期、各宗教体系的神正论加以探讨。贝格尔在论述佛教的神正论时,依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解释了苦难、恶以及死亡等无秩序现象(anomic)。但这种走向虚无的解释方法也消解了佛教的神正论及其对社会作的合理化论证,造成其神正论理论的内部冲突。这实际上是由贝格尔采用佛教的出世理论解释世间的苦难造成的,他没有阐述佛教的世间和出世间两重因果,也就不可能处理由它们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理论冲突,而这在佛教既涵盖世间法又涵盖出世间法的因果框架中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9.
'六和敬'分为'事和'与'理和'。'事和'即身和敬、口和敬、意和敬、戒和敬、见和敬、利和敬;'理和'即证择灭;'事和'的目的在于达到'理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六和敬'是佛教依据戒律思想而形成的僧制原则,体现了僧团的运作精神,对当今的和谐社会构建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格头苗族生态文化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头村苗族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的保护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的贫困状态,对保护区的保护又产生消极影响。文章对雷公山保护区的维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缘起思想是佛教精义 ,依此演绎显明出佛教的其他思想。苦难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当代人的苦难观虽然较以往有所不同 ,但苦难觉受并没有消失。缘起思想具有符合当代思维理性化趋势的特质 ,对于分析、对治当代人的烦恼与痛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诗人李金发,20世纪20年代,通过移植与模仿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等人的创作,在中国诗坛上建造起一种新的诗格:“象征诗”。这于中国传统诗歌而言,无疑是“新的颤栗”。它推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佛教圆融思想有深刻的文化和谐内涵。其中,无尽缘起蕴含着文化的共生协进;诸法融通体现了文化的互通无碍;绝待平等显现了文化的多元一体。在当今时代,这一文化圆融智慧具有深层次参考价值,值得为文化冲突而苦恼的人类所关注。若能汲取其精华并运用于社会文化交往中,欲达成文化间的和谐将非难事。  相似文献   

14.
李璐 《理论月刊》2007,(11):125-127
佛教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而《维摩诘经》作为魏晋时代翻译佛经的典范之作,其文学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而其作者亦深受经文中佛家处世态度之感染,使得六朝志怪蕴涵浓厚的佛教气息。  相似文献   

15.
曹克颖 《传承》2008,(6):70-71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佛家色彩极为浓烈,本文试以此为视角,浅析其书名由来、小说中人物苦情、苦名、闯关与修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佛家色彩极为浓烈,本文试以此为视角,浅析其书名由来、小说中人物苦情、苦名、闯关与修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黎君龙,枯草堂主人,又名尊龙、大龙、老龙,号枯桐散人,吴悦石工作室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当代中国画视觉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广西画报》"水墨经典"主编。  相似文献   

18.
曹伟 《小康》2013,(10):28-30
近半年来,中纪委频频出手,打出了一套查办、约谈、巡视、抽查、信息公开环环相扣的密集"组合拳",而对网络反腐的重视,监管阵地的扩大,则体现出老虎、苍蝇都要打的决心从北京市区西二环的官园桥往东走,可以看到一座外表普通的大院,它位于平安里西大街马路北侧。这座大院戒备森严,大门两侧没有挂牌,只有标号——41号,标记着它的位置所在。这里便是负责查办高级官员腐败案件的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文本深层经验意义的语言学透视:及物性与作格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哲华 《求索》2006,(4):184-186
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表明语言学以其客观性的描述和分析赢得了文学批评的青睐。及物性分析和作格分析可以有助于文学批评家发掘文本的深层经验意义。文体上的及物性模式凸显和动作起因是分析的重点,二者对于深层经验意义的揭示有着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牛润美 《乡音》2013,(5):31-31
永年县政协常委康晓书,现任县第一医院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还任中华医学会会员、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学部委员等职。多年来,由于他在医务工作中业绩突出,连年被评为院先进医务工作者,荣获省、市、县先进个人和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