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与他们创立自己的革命理论同时开始的。1844年4—8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这篇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45年秋天,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第一次公开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反克利盖的通告》、《驳卡尔·格律恩》、《德国的制宪问题》、《诗歌和散文中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一、从否认“科学社会主义”到科学论证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是在很长时间内,他们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直到1873年恩格斯才第一...  相似文献   

4.
懂得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时代会造就人。恩格斯曾经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5—446页)不无瑕疵地说,恩格斯说的正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国家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继承,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与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即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等。通过分析研究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的时期,即1853年以前的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涵义并不完全相同。本对1853年以前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作了考察,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把“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看作一种与欧洲社会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地域性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需要"范畴的研究。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需要"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从三种不同视阈深刻揭示了"需要"范畴的本真意蕴:从本体论上看,人的需要是现实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的彰显,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内在尺度;从认识论上看,人的需要是自然、历史、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过程;从价值论上看,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化解特定现实矛盾的价值实现过程,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必须通过主观目的和实现的客观过程二重标准来判定。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关于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宗教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间因素"的思想,为后人研究社会心理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普列汉诺夫在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心理是居于经济关系、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思想.这不仅是时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观新解陈胜云"马克思主义中最使人苦恼的问题之一就是自然辩证法问题。"①雅克·利德萨的这种说法,被学界层出不穷的、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作的批评所证实。有的学者指责恩格斯是宇宙人"',有的学者则指责恩格斯的辩证法理论范式缺乏现代科...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正式提出通过“中间环节”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的设想快一百年了,正确认识和把握过渡的“中间环节”,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将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国家将直接掌握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被消除。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切实庄塞到十九世纪出现于西欧的合作社以及嚆来发晨包裹的合作工厂之炙的合作生产形式.一八八六年一月.旺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指出:“我的建议要求把合作社推行到现存的生产中去”,并且明确提出:“至于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6页),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中间环节”是指“合作生产”,即有组织的联合劳动,但还是比较抽象的,只是原则地提出问题,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  相似文献   

11.
对恩格斯"恶动力"论断的传统解读存在逻辑上的困境:一方面认为恩格斯追求人性至善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指出恩格斯主张历史发展客观上需要"恶动力"。只有在恩格斯的语境中历史地、辩证地解读这些论断才是科学的态度。恩格斯认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恶"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恶"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不具有普遍意义。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本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两条线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社会道德才能适当介入到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中来,否则,就会引起经济发展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白敦遥 《理论导刊》2001,(12):10-1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核心内容之一,但在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中,对此却严重忽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在该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真正的共同体”,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119页)显然,这种“真正的共同体”是一种联合体,各个人在联合中获得自由。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一八九五年在《卡·马克思〈一八四八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所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要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策略思想,在当时以至现在受到了各国社会主义者的普遍重视,但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种流传颇广的说法是,恩格斯在晚年放弃了马克思和他共同制定的革命策略。事情果真是这样吗?完全不是。这恰恰充分反映了恩格斯从实际出发来制定革命策略的辩证思想。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这就有一个正确认识革命策略的“变”与“不变”的问题。什么是策略?以往流传较广的解释是:策略是规定无产阶级在较短时期内的行动路线,是同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有关的。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策略所涉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它经常是指在整个长时期内无产阶级准备力量去进行“未来战斗”的原则和纲领,而不仅仅限于对具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恩选集》第一卷285页)长期以来,不少文章和著作都把这句话中的“暴力”概念理解为暴力革命,所以都把这句话作为马、恩的暴力革命思  相似文献   

16.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本为根据,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澄清了我国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的一个误解,即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作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公社及其发展道路的看法基本一致同时又存在一些差别,而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道德自律的概念由康德提出,并被黑格尔的他律思想所发展,但他们的思想都有局限,因而由马克思、恩格斯作出进一步的改造。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之中的自律和他律思想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将人类道德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进行考察,认为其与个体自由和社会秩序密切相连。微观上实现个体的道德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宏观上实现人类的自由及其秩序,构成马克思和恩格斯道德哲学的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他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为捍卫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卓越的斗争。恩格斯一生中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所作的斗争比任何人都多。一切对马克思主义的诽谤和攻击,恩格斯都一定要给予有力的回击。但是,他自己是以极严格的科学态度对他和他的伟大朋友的著述进行严肃的自我批评的,同时,他也要求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当谈到十八世纪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先驱者时指出,他们都“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他们的经济效率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效率主要有三种:生产效率、周转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效率是基础,缺少必要的效率,公平问题将无法真正解决。在当前中国,我们需要关注公平问题,但也要高度重视效率的取得。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效率观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的“狂风暴雨时期”宗占林恩格斯并不是生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变化阶段,最后与马克思走到一起,共同工作了40年,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逝世以后,他又独自发展和捍卫了这一学说。因此,恩格斯的名字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