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行政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取缔,其法律性质如何一直存在争议,到底是行政处罚还是行政强制措施,目前仍然难以定论,从其概念和特点人手加以分析,也仍然难以得出结论。然而,卫生行政执法却不能回避使用这一具体行政行为。本文作者提出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中取缔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取缔,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法定职责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取缔的法律属性却始终存在着争议。在《行政强制法》出台后,厘清行政机关取缔的法律属性,解决其法律适用问题成为必要之举。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取缔的法律属性既不是行政强制措施,也不是行政强制执行,应属于一种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3.
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该法第一次明确了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的定义.这是行政法领域里的一次重大的立法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行政执法人员困扰已久的难题,对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也有较大的规范和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卫生行政执法领域里较... 相似文献
5.
“取缔”行政行为的法律属性之争至今尚未定论,一直影响着对“无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查处效果。本文认为,卫生行政执法中,无须考虑其最终“归属”。“取缔”不论属于行政处罚,还是界定为行政强制措施,均不应影响该行政行为的具体操作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因行政取缔行为没有明晰具体的法律规定,引发了学者们对取缔行为性质理解的差异。本文认为:行政取缔行为不是行政处罚行为,不是行政强制行为,而是行政命令行为,并呼吁建立健全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自医疗执业监管成为卫生行政执法的一部分起,取缔无证行医就一直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监营的一个重点和难点,2005年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共取缔无证行医25.1万户次,使无证行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医疗执业行为得以逐步规范。然而,随着卫生行政部门打击无证行医力度的不断加大,无证行医的隐蔽性也越来越大,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医托”现象也逐步加入到无证行医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案例:江×系A公司职工。1997年4月16日,江×在上班途中经过A公司生产区二道门时,工友陆某骑自行车将二道门栏杆撞倒而被A公司生产保卫科经警拦住要求赔偿。应陆某要求,江×出面与经警付×交涉。因两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后江×跑至厂大门向保卫科领导反映情况,保卫科领导要求付×到厂大门说明原因,付×极不冷静,在保卫科办公室用甘蔗猛击江×头部致其昏迷倒地,江×随即被送往医院治疗。此后,江×以A公司为被告,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法院以付×与江×发生纠纷及付×打伤江×的行为发生在付×管理A公司事务过程中,付×行为系职…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咸宁市某县卫生局在进行食品卫生执法检查中,发现一家个体酒店所持的卫生许可证早已过期,且许可证上的经营者与正在从事经营活动的从业人员不一致,便及时制作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多次通知其依法办理卫生许可证。后因屡次拒绝办理,该县卫生局决定作出取缔和罚款1500元的处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后,该从业人员放弃陈述和申辩。5月10日该县卫生局扣押该店“白雪”牌冰柜一台,对此,当事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审理判决卫生局败诉,并返还扣押原告“白雪”牌冰柜。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公安行政执法能否有效、严格、规范、科学地执行,决定了公安工作能否顺利有序地开展。针对当前公安行政执法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从强化证据意识、规范行政执法和强化公安行政执法监督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避是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一种常见的欺诈行为。在禁止法律规避的问题上,各国的国际私法理论、立法和实践各有不同的主张。在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关于禁止法律规避的规定尚不完善,拟以专编规定我国国际私法规范的民法典草案。对法律规避问题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围绕禁止法律规避制度在中国国际私法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禁止法律规避应当是我国国际私法中一项独立的、一般性的、非歧视性的制度的观点,并在分析《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的体例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国际私法中的禁止法律规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孟繁盛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5):59-62
2009年4月20日起,中国的航空公司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新的机票折扣方式,使得机票价格上浮。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生效的《反垄断法》自然也被牵扯其中。一时间,对本案的猜测之声不绝于耳,究竟是谁偷吃了"禁果"?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是出于于"玩猜谜游戏",而是从本案的现知事实出发,就应该得出该案存在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有关执法机关在其中存在不作为的问题。对此,应采取对策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和法学理论研究水准以及实务界积累的经验展示,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本文认为探讨各项诉讼制度的改革和程序的微观设计是无比重要的,但更为要紧的是确立修改的宏观思路。 相似文献
16.
Weidong Che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2006,1(2):153-163
Re-modify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within theoretical circles. Many scholars discus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modify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author considers re-modifying Criminal Procedure Law based on basic
scientific ideas; if these ideas contain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fighting crime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itially setting
up a procedural idea and a view of legal truthfulness, giving priority to justice with due consideration to efficiency, and
obeying and consulting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diciary justness guidelines that will be followed in re-modifying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n this re-modifying will be successful.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eople Justice, 2005, (5)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中揭示,程序法和实体法共同脱胎于诉讼法,此时的诉讼法是诉未分解时的诉讼法,而现今之诉讼法虽名为诉讼法,实则程序法而已;对民事诉讼中的几组概念的混用进行澄清;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合理关系是自足与互助的,并质疑时下流行的“层次论”观点。 相似文献
18.
弗兰德泰尔等著的民事诉讼法一书,具有严谨的理论体系,融学术理论与诉讼实践为一体,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新颖,对研究美国民事诉讼法,以及重新认识和借鉴判例教学法等,都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一书展示的两个理论命题(合作性司法模式和案卷笔录中心主义),以一种制度变迁的大历史观和理性行动者视角,站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立场,分别从刑民边界模糊还是清晰、两种司法正义观的冲突以及时空交错背景下的刑事诉讼制度变迁三个角度对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此,对于未来的刑事诉讼制度变革,"拿来主义"式的法律移植效果恐怕不佳。在司法实践层面,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方性的制度创新和试错;在理论研究层面,则需要更多扎实的实证研究和基于中国问题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典之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被列入我国的立法规划。我们认为,民事诉讼法之修改应当首先在体例结构上将其内容分化,然后纯化民事诉讼程序自身内容,使民事诉讼法成为名副其实的“诉讼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