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毛泽东研究》2021,(2):F0003-F0003
《毛泽东自传》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7月来到陕北访问三个月后写的《西行漫记》一书中的一部分。据1937年11月8日上海黎明书局发行单行本《毛泽东自传》广告“本书是毛泽东先生亲向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氏的口述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原文在亚细亚杂志上分四期发表,经本社译出并在《战时旬刊》中连续刊出。”该书记述了毛泽东同志从诞生至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脉络,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  相似文献   

2.
1970年8月,经毛泽东批准,斯诺携夫人实现了第三次访问新中国的愿望。前两次访华,斯诺实地了解了中国人民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后所取得的成就。他回国后在美国进行了38次演说,一直殷勤地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他自费拍摄了记录影片《四分之一的人类》,并写成《大河彼岸:今日红色中国》一书,向美国各界介绍"红色中国"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的读书评语中,《水浒》是一部政治小说。而毛泽东的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本书。1936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说: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新闻记者,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作品连续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有力地促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了解,使中国人民为争取进步的斗争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斯诺的记者生涯,是和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九二八年,他刚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就来到中国。那时只有二十二岁,是个“充满好奇心和打算无成见地了解全世界的青年”。十三年后,当他离开中国时,已成了世界知名的记者;成了为反对世界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帝国主义而献身的战士。关于他的变化,斯诺自己这样说: ……我的一部分将永远留在中国的褐色群山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那末印刷厂就是这种精神食粮的加工厂,印刷部门应对社会怀有怎样的责任感呢?最近记者来到我国最大的印刷厂之一——北京新华印刷厂,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进工厂,记者的目光就被堆放在厂院、车间里的一排排待发的书刊吸引住了:《刘少奇选集》、《当代中国丛书》、《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6.
徐波  王毅 《瞭望》1988,(21)
中国大地上横跨时空的“两次长征”,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本世纪最优秀的记者之一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这位身上装着心脏起搏器的八旬老记者,在前几年把埃德加·斯诺称之为“激动人心的远征”的那次长征写成《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奉献给了中外读者;今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他又兴致勃  相似文献   

7.
去年,海伦·斯诺在美国出版了她的新作——《我在中国的岁月》。这部自传体的回忆录出版后,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本世纪写得最好的十个女性传记之一”。《一个美国女记者在中国的冒险》,记述了海论·斯诺一九三七年延安之行的传奇式经历,是本刊根据安危的译文节选的。总题与小题均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专电 这是一个传奇故事。 卡尔逊和斯诺、史沫特莱都是中国的老朋友。斯诺著有《西行漫记》,史沫特莱写了《伟大的道路》。在中国,知道这两个人的,可以说是成千上万。卡尔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988年3月6日,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阿灵顿公墓里,早春的阳光下,一位高鼻子和三位黄皮肤的70来岁的老人沿着山坡在寻找一块墓碑。610号、620号、630号……653号,终于找到了!这块同周围成千上万的墓碑没有什么两样的碑,历  相似文献   

9.
1936年,著名美国记者斯诺撰写《西行漫记》,拉开了西方记者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抗日根据地情况的序幕。此后,这一类报道陆续增加,但数量有限。1944年夏,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到达延安,美国记者、外交和情报人员在延安开展全方位观察和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采访,发回大量新闻报道和调查报告,把美国对延安抗日根据地的报道推向高潮。本文根据新闻报道和观察组的调查报告档案,梳理记者团和观察组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实描述展示延安抗日根据地的整体形象。记者团的报道和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的报告,构成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观察与评估依据,并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陆茂清 《各界》2012,(12):6-12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红区的采访录,当时的西方舆论高度评价:该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正贾祖璋(1901-1988年),浙江海宁人。1924年进入商务印书馆,1931年入开明书店,一边当生物科普读物的编辑,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普写作。共有《鸟类研究》《鸟类概论》《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生命的韧性》等科学小品集和有关鸟类的专著20余种问世,此外还编写了《中国植物图鉴》和多种生物、博物  相似文献   

12.
仰光专电 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已译成缅文,共分9册,预定3月在缅甸出齐,第一、二、三册已在仰光等城市发售。这是中缅文化交流中呈现出的一朵奇葩。 《红楼梦》是由缅甸著名翻译家、作家吴妙丹丁先生翻译出版的。30多年来他为缅中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少贡献。1961年他到瑞典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后曾访问中国,会见了郭沫若、茅盾、巴金和曹禺等中国著名的作家。他曾把曹禺的《雷雨》和《日出》、老舍的《茶馆》以及斯诺的《西行漫记》等书译成缅文。1977年他还翻译了韩素音的《毛泽东与中国革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游泳池的书房会见了斯诺和他的妻子。毛泽东和外国人谈话,仍然表现出他坦诚的品格。当斯诺赞扬中国人不反对节育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时,毛泽东毫不掩饰地说:"你这个人受骗啦!"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分析师斯科特·肯尼迪和克里斯托弗·约翰逊发布了一份《完善中国公司:"十三五"规划》的报告,对中国最新的政策蓝图进行了分析。以下是《华尔街日报》记者与报告作者的问答。问:难道五年规划还没有过时吗?中国为什么仍在使用五年规划?答:中国早期的五年规划是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4,(17)
2003年,受非典影响,中美经贸大事主要集中在9月以后。 9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向中国提出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要求。 10月,美国贸易代表佐利克和商务部长埃文斯先后访问北京,同时表示了对中美贸易逆差和公平贸易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达陕甘宁边区,采访、生活了4个多月,获得了大量有关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手材料。之后,他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通讯报道,引发轰动。在此基础上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国内通行译名为《西行漫记》。《西行漫记》作为西方记者笔下的红军报道,较为生动客观地展现了西北红军的生活、战斗和精神面貌,一直是了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有许多国际友人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1988年6月,在纪念斯诺《西行漫记》出版五十周年时,许多同志认为,国际友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他们的著作和事迹,翻译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七年八月上旬,我在抗大二期十四队学习时,中央组织部找我谈话,告诉我说:美国新闻记者斯诺夫人要到前方去,需要有一个翻译,要我做这个工作,陪同她到山西前线去,随军采访、报导军民抗战情况。由于单独行军不方便,要我们同西北战地服务团一道走。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3)
冷战期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所著《苏联行为的根源》成为美国决策者研究对苏政策的重要参考。二战后美苏没有携手共建世界最终走向冷战。今天,中美关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如何看待"中国行为的根源"是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变量。基辛格是分析这个变量的代表人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认为,没有可兼容的价值观的赤裸裸的权力的均势是脆弱的。延续这样的逻辑,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探讨了中美两国价值观兼容的可能性。美国决策者应当注重中国行为的这一根源,避免《克劳备忘录》中的错误,与中国共建世界。  相似文献   

20.
李潞 《瞭望》1988,(36)
今年春节,赵紫阳、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邀请外国老专家叙谈。柯鲁克和伊莎白这对夫妇当面向领导人陈述了对教育问题的意见。这是两位普普通通的外国朋友,在中国已经生活了40年,他们与中国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1936年,出生于英国的大卫·柯鲁克在伦敦报名参加了保卫西班牙共和国的战斗。在他被派往巴塞罗那做政治工作期间,他从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