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的大学     
朋友,提起大学,你一定会想到北大、清华等许许多多名牌学府。不错,那里是科学家的摇篮,是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刻苦学习的人都能走进大学的校门。我在“大学梦”破灭之后,走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里实现了我真正的“大学梦”。这,就是吉化。 1977年,因几分之差大学落榜后,我报考了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3年后,我分配到吉化工作。工作后我还在坚持自学。  相似文献   

2.
正我前些天当了父亲,全世界的朋友都祝福我和我们一家,我很感动。可是也有很多中国朋友表示怀疑,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我为什么娶了个丑女;第二,我捐了450亿美元,是不是在避税。我决定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顺带再多回答几个问题,比如我为什么不买豪车,为什么总是穿那一件T恤。  相似文献   

3.
刘培新 《学理论》2013,(12):251-252
现在一些中职生的人格缺失,使很多父母感觉活得很累。从孩子上幼儿园到上大学找工作,父母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气力,还得时刻赔小心,生怕惹孩子不高兴。有的中职生甚至伤害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和他人。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人们。从家庭思想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中职生理想人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4)
职业幸福感是大学班主任身心和谐的前提,是大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动力,是大学班主任成就事业的基础。基于专业化建设的视角,提升大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首先就是准确定位。大学班主任应是大学生学术上的领路人,思想上的启迪者,关心生活的长者,可以谈心的朋友,真心鼓掌的观众,疏导心理的辅导者。  相似文献   

5.
章雪 《学理论》2011,(35):77-78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女性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面对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困境,在探究其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高校、个体三个层面提出了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旨在帮助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6.
礼仪之邦     
娄岩 《侨园》2012,(11):23
在美国,每周去自助餐馆几乎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过去是为将就儿子,因为他很喜欢在那里挑挑拣拣,这许是一个孩子潜意识里渴望自由的开始吧.后来,儿子上高中,上大学了,他的朋友都是美国人,有机会我就会请他们一次.不为别的,就是想给儿子争点面子,而他们的选择也是自助餐馆.慢慢我也开始喜欢那里了,因为有许多选择的机会,对平时过惯了呆板、单调生活的人,总是对改变,哪怕是很细微的变化都会情有独衷.  相似文献   

7.
冷面逐人     
文章的标题是从一本书上抄来的。我喜欢这四个字。它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朋友告诉我,A君不回来了,在美国领了绿卡了。我问为什么。他告诉了我一段隐情。A君是某研究单位一位老实巴脚的科技人员,50年代末,或是60年代初的洋博士。一家四口在一间小屋里挤了多年,毫无怨言。改革开放以后,应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邀请,前往研究一个课题。期间,他无时不牵系着国内的妻孥、朋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7,(36)
来信编辑同志: 我的朋友曾为一位著名科学家作传,1985年6月,这部传记著作在国内出版发行。一年后,我的朋友突然收到一封陌生人来信。声称他是某大学教师,业余从事翻译工作。他之所以冒昧致函,是因为他将我朋友所著的书翻译成外文,已经在国外某杂志连载,引起热情的反响,为此,杂志社应读者要求要介绍原作者的情况。这才写信通知我朋友写份简历寄上。  相似文献   

9.
威廉·沃尔弗,19世纪40至60年代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马克思主义政论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忠实战友。马克思在他的科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的题词中这样写道:献给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无产阶级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先锋战士威廉·沃尔弗。在他活着的55年时间里,威廉·沃尔弗由服徭役的小农儿子成长为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其中遭遇了许多危机及折磨,他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干部公选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根本上要从解决"一把手"的态度问题入手"我是外省的考生,第一次踏上四川的土地,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四川,查了地图,才知道自贡在成都与重庆的中间……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之后,我得到了令我自己  相似文献   

11.
邓霁  童民 《侨园》2006,(6):20-21
转眼之间,来澳门留学已经有半年多了。对于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第一次出远门的我,时常会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但是在澳门时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有时会帮我抹去丝丝乡愁。澳门是个多元化的地方。这里的大学教学的硬件、软件条件都不错。就拿我所在的澳门科技大学来说,我所学习的MBA专业是一个需要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老师来自两岸四地,几乎都有留学海外的背景,这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模式。而且图书馆查阅英文数据也比较方便,语言和文字的多元化使得交流变得具有挑战性,学生们需要多语言沟通,这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们的思维。别具…  相似文献   

12.
刘庆昌 《民主》2010,(10):38-40
在我走过的生活道路上,曾经有过许多的师长和朋友,他们在我不同的成长阶段和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给过我各自不同的影响。可以说,与每一位师长和朋友都发生过难以忘怀的故事。如果把那些故事编织起来,就是一幅幅动人的人生画卷,足以让我感到充实和自豪。而在这幅画卷中,总会有为数不多的人们,成为我们人生故事中不会也不能省略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离别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多年相聚的朋友,忽然之间迫于无奈,离别远去,其情可哀.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朋友送别的内容更是比比皆是.朋友送别有离别的哀愁,有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同样朋友送别也有开朗昂扬的感情,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重在表明心志.也就是说朋友送别更多的却是表现一种豪情,一种关怀.  相似文献   

14.
程青 《瞭望》1992,(18)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从我走上创作之路,不管什么风云变幻,对此我一直是坚定不移的。” 女作家谌容从1975年发表长篇处女作《万年青》起至今已创作长中短篇小说数百万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她最初走上文学之路,正是因为深入农村生活。1962年,谌容因病被机关精简。1963年,她经朋友介绍,来到山四汾阳县农村,决心在这里上一下“高尔基的大学”。她先写剧本,继而创作小说。后以《人到中年》、《错,错,错!》  相似文献   

15.
读张海迪动人事迹的报道,觉得她对成才问题颇有见地。海迪有个朋友,因考不上大学而懊丧,海迪鼓励她说:“成才不一定进有围墙的大学,社会大学的门时刻是敞开着的。” 张海迪自己便是这样做的。她在床上自学了汉语拼音,通过镜子的反射掌握了英语发音的口形,系统地学习了语文、数学  相似文献   

16.
出版是我的生命●程青撰文在走访出版界时有位朋友向我推荐外研社社长李朋义,他说:“李朋义你应该见见,他说得上是目前中国出版界‘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外研社全称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于1979年的一家大学出版社,主要出版外语教材、工...  相似文献   

17.
吴江 《瞭望》1991,(31)
民主促进会办的《民主》杂志,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究竟有没有民主思想、民主传统的讨论。这本来是极平常的学术问题,不知怎的,如今却成为相当敏感的问题。当我读到这本杂志的时候,刚好一位朋友写信来,谈他今年2月间去檀香山参加一次国际文化研讨会的观感,除了说起近年西方又提起多年被冷落的黑格尔以外,特别向我传递一个信息:美国某大学一位华裔教授不久前作过一次演讲,最近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到坐办公室的朋友,向我谈及他们时常被头晕、胸闷、周身无力等不适感所困扰的症状,这些朋友经检查,大都无器质性疾病。无疑,一种亚健康现象,显现在这些朋友身上,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办公室综合症。  相似文献   

19.
刘爽 《侨园》2002,(1):22-23
留学的日子乏味得很,真的记下来就是一张日程表。不过我有一张日程表很特别,那就是安特卫普之行。同行的人叫小卓,是我来比利时后认识的朋友。我们在同一所大学读书,他读法律,因为是借了朋友的钱来读书,所以玩命儿一般学习,在一年内拿到了硕士学位,过几天就要回国。小卓是南方人,性格、体态却是十足的我们北方味儿,所以我们特别投脾气。他说来比利时一年没出过布鲁塞尔,问我有没有空陪他去别处看看。这个小卓出国之前办过十年案子,把人都琢磨透了。我爱旅游,时城市景观也能有理有据地  相似文献   

20.
春节到来之际,我想起了这几年走过的路。我因此想念行进路上一切关怀过我、扶助过我的人——海内外的朋友——见过面和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我感谢他们,在我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