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鉴定人因出具错误鉴定结论导致诉讼当事人的损害应当承担专家民事责任。这不仅是出于鉴定人的特殊诉讼地位,同样也由他的专家属性所决定。其承担的的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且该赔偿责任的主体为鉴定机构更为妥当。在法律责任豁免上,由于鉴定人与普通证人性质迥异,不宜赋予其普通证人才享有的广泛豁免权,但是依然可以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免责。  相似文献   

2.
错误鉴定结论是指偏离客观事实或歪曲客观事实的结论,其范围应该限定为在科学技术方面不符合被鉴定对象客观实际的结论。鉴定结论是否错误,有其自身的客观标准,即该专业的科学技术标准,而不是某个司法人员、某个鉴定人、某个机构(含办案机构)自己的主观判断。鉴定结论是否有错,必须由同专业的鉴定专家集体认定。实践中要注意纠正司法实践与鉴定实践中判定错误结论的几种不正确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和仲裁法皆把司法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鉴定人是鉴定结论产生的主体,必然受到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规范,而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在我国当前的诉讼模式下,诉讼证据依靠两个屏障加以过滤:其一,当事人、鉴定人出庭质证参与诉讼;其二,由法官的采证、法官的内心确信而形成。所以鉴定人出庭出具作为证据的司法鉴定结论,接受当事人的质询和法官的询问,这是鉴定程序的最后阶段,也是鉴定结论能否升华为诉讼证据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法庭对鉴定结论的采信。鉴于此,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十分必要和必须进行规范。当前,鉴定人出庭甚少,该制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件检验工作中存在着文检鉴定机构混乱、鉴定主体不合法、对文检鉴定人员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体制、鉴定人员的素质及技术设备与现实要求差距较大、鉴定程序不合法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建立一元多极化司法鉴定的体制,从立法角度确定鉴定主体的法律地位;设立鉴定人制度,规范鉴定人行为;规范文检程序;加强文件鉴定复核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人的主体地位决定其是改善和健全现阶段司法鉴定制度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环节。在当前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难、出庭率低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弊病。高校司法鉴定人作为鉴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鉴定理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司法鉴定人以其身份之特殊性在当今司法鉴定领域承栽着特殊的意义,对其出庭等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必将打开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是公检法三机关自侦自鉴、自诉自鉴、自审自鉴 ,不利于实现公正。设立专职司法鉴定机构、完善程序制度、实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 ,建立专门的鉴定人资格和登记注册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法院委任的鉴定人因出具错误鉴定意见而致法院错判时,侵害了当事人的胜诉利益,其责任性质为侵权责任。胜诉利益在侵权责任法上的保护程度弱于民法上的绝对权,法院委任的鉴定人实施的鉴定是一项准司法行为,现阶段我国鉴定人的执业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完善,这三方面决定了对鉴定人的错鉴侵权责任应采取一种相对限制的态度,其构成要件为:鉴定人出具了错误的鉴定意见;鉴定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错误的鉴定意见给享有胜诉利益的主体造成了实际损害;受害人对于错判已经无法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予以挽救,并且受害人对此并无过错。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内设鉴定机构存在鉴定机构、鉴定人不审核登记,不申请CNAS认可,超范围鉴定,鉴定程序违法等多种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现象。应从公安机关鉴定的合法性方面来改变现状,对公安鉴定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充分利用好专家证人制度,制定统一的鉴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以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推动公安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对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作用。对照执法规范化要求,目前我国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还存在法律法规衔接不顺、鉴定标准操作性不强等不足。基于此,应及时修订有关法规、制定详尽可操作的标准、增加鉴定机构主体和加强对鉴定人的培训,使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满足执法规范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准鉴定结论类证据,对交通事故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民事赔偿份额,更关系到刑法上罪与非罪的界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准鉴定结论类证据,在我国现行交通事故认定程序上存在许多弊端:没有委托鉴定程序,交通事故认定机构不中立,鉴定主体不符合鉴定人员在诉讼法上的要求以及缺乏专业的救济途径。因此,有必要设立独立、专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建立启动程序上的委托制度,完善鉴定人制度,以确保事故认定结论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