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张宗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把建立和开放劳动力市场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用“劳务市场”、“劳动市场”这些含糊不清的名称来进讳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普遍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拟对这一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体制成因及其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在总结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对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启示。一、西方"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在西方"大市场小政府"模式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是基本经济制度,是整个市场体制的基础,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呼唤愈益迫切。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说明了建立包括劳动力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势在必然。然而就当前许多人的思想观念而言,依然对劳动力市场能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存有疑虑。本文试就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建立与发展劳动力市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扫除阻碍我国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障碍,使劳动力市场不断发育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宇 《学习论坛》2006,22(4):35-37
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其原因并不是农村劳动力数量少,而是其就业技能素质低,根源在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缓解“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正处在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从17年改革的实践来看,劳动力市场问题不仅制约了企业改革的进程,也是我国整个市场体系中的“短板”。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发育和发展,对于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加速实现二元结构的转换,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节约活劳动等方面,都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如何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做一些探讨。一、劳动力市场与其它生产要素市场共性与特性。(一)劳动力市场与其它生产要素市场的共性所…  相似文献   

7.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堵点在于劳动力市场流动不顺畅、土地市场不统一导致生产要素不能在市场上进行有效配置,不利于促进分配公平。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向;积极建设有为政府,提高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能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80年代曾经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问题进行过讨论,那次讨论对于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起了开拓性作用,但是不能不承认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一“悬案”。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确立,各地劳动力市场已在开始建立,这就为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应该是鼓起勇气如实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的时候了。一、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市场体系发育规律浅探姚挺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市场体系的发育紧密相关。市场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其发育的规律。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借贷市场和土地市场是构成市场体系的四大基本市场。这四大基本市场交换关...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是“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可以进入市场,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换,毫无疑问,劳动力是商品。但是,很多人不以为然。最近,国务院研究室招集首都部分知名经济学家座谈,有人发言:“目前,我国广大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都很低,报刊舆论不宜老宣传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主人翁,主人翁可以出卖自已的劳动力,这怎么解释得通呢?”“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之一,应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11.
15.我国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的目标主要是:为确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使一切生活、生产消费品和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房地产等生产要素成为商品,形成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实现交易的市场化;各类商品和要素流通顺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市场规则健全,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垄断、封锁和分割,反对不正当的竞争,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建立多种经  相似文献   

12.
眭帆 《唯实》1997,(1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机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渐趋合理.但是,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我们应当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不仅是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它也将为我们解决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现象正是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起步和探索。那么,如何看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健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价格,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通过价格调节来实现。因此,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价格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四、提高浙江产业竞争力的策略1、浙江产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进入90年代以后,在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上涨的趋势下,浙江省轻纺工业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比较优势降低,贸易环境恶化,作为经济主要增长点的潜力日益缩小,难以继续带动整个经济及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农村工业 专业市场”的发展模式也逐步丧失了其曾有的优势.这主要是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先发优势已不再具有,因而建立在“轻、小、集、加”基础上的“小商品、大市场”格局不仅在新一轮发展中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而且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和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空间不断萎缩;产业层次低,企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使得产业竞争力难以得到提高,所有这些已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改革道路。80年代初,大批家庭工业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发育,带来了温州农村经济的第一次飞跃,取得了与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苏南模式”齐名的地位。这种以家庭工业为基础,实现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被称为“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必然带来我国新一轮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决定》中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对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研究源于8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构成的研究。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理论界对此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在中央文件中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劳动力市场”的提法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就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是商品,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也应该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市场机制就不能对劳动力的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意味着劳动、就业、分配领域不存在商品经济关系,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性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培育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由于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有规则的劳动力市场远未形成。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尤其是86年开始实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有所发展,但对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还远远谈不上,其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