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4,(13):34-34
正1976年7月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当时身为一机部外事局主要负责人的江泽民全身心投入到职工的生活安置工作中。而他本人却没搭地震棚,就借住到汪道涵的家里。江泽民和汪道涵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汪道涵比江泽民年长11岁。江泽民的养父江上青在抗日战争岁月里和张爱萍并肩战斗过,后不幸壮烈牺牲。汪道涵在张爱萍领导下的华东地区工作,非常崇敬江上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传》作者库恩评价汪江关系时说:“汪道涵与江泽民之间终身不渝的友谊,改变了二人的生活。”现在来看,这种终身不渝的友谊也改变了开放年代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汪辜戏缘 2005年12月2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逝世。此前一天,是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农历一周年忌日。1993年.两位老人在新加坡越过会议桌把手握在一起,由此开启影响深远的“汪辜会谈”。据其身边人介绍.辜振甫逝世后.汪道涵表现出的沉痛不仅是对老友的哀悼.更是对历史的感慨,其生命最后时刻仍在牵念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江淮大地自古英才辈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汪道涵的名字当之无愧列在其中。汪道涵原名汪导淮,意为立志疏导淮河造福人民。后在其父亲汪雨相的启发下,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更名为:道涵,意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有作为的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汪道涵生长在中国大动荡、大分化的年代。他在追求光明与进步中,终于找到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他视国家安危、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5.
求学上海寻求真理 汪道涵,安徽省嘉山县(现为明光市)人,出生于1915年,原名汪导淮.其父汪雨相是清末秀才,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童年时期的汪道涵在明光镇小学就读,1928年升入明光镇小学初中班.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昂,汪道涵和同学秦其谷、李正恩等十几名青年学生上街进行了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1931年10月,上海工人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立即出兵东北抗日.消息传到明光,汪道涵、秦其谷带领十几名青年学生扒上火车到南京参加了这次请愿示威.同年底,他报考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相似文献   

6.
孟素 《世纪风采》2013,(6):26-31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因提纲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而载人史册。他的一生,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7.
正汪道涵(1915-2005),两岸关系战略思想家、政治家。安徽嘉山人(今安徽省明光市),1933年l月参加革命。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职。系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当选过中顾委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会谈,开启了"汪辜会谈"———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由此,汪道涵也结识了一些台湾人士,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8.
1日至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沪访问。陈良宇、韩正、李炳才、罗世谦等领导亲切会见并宴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夫人一行。5月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同日,连战在上海与大陆各地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代表餐会时,就两岸经贸关系发表了演讲。  相似文献   

9.
“汪辜会谈”的主角之一汪道涵,是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他不仅是老革命家、教授、博士、“超级书迷”,还是我国政界知识渊博的学者型领导,在外交活动中被称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以九十高龄,走完了传奇而辉煌的人生之路。千里迢迢举家奔延安汪道涵191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嘉  相似文献   

10.
洪梦 《世纪风采》2010,(7):31-3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走势如下: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确立;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名义访美,在国际上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关系跌至冰点;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应新形势,大陆方面采取主动,推动第二次汪辜会谈;  相似文献   

11.
冯都 《党史文汇》2001,(8):38-39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是"汪辜会谈"的主角之一,每当他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握手的时刻,世界各地都会密切注视着这位传奇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的党史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党史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的总称。江泽民的党史观彰显了一系列丰富特征,表现在: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新论荟萃     
中央目前关心的三大问题 上海市府顾问汪道涵教授在一次理论研讨会上谈了中央目前关心的三大问题,并发表他对这三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从整体战略上考虑通货膨胀问题,是中央正在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膨胀,但同时也要能控制通货膨胀,汪道涵认为,我们不必害怕通货膨胀,关键是我们要对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做到心中有数。对通胀,不承认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与姆贝基举行会谈12月1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南非总统姆贝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主持召开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首次会议。江泽民说,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的正式启动,这将把两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江泽民看望人民科学家钱学森12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钱学森家中看望这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的人民科学家。江泽民说: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要继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期待     
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当代文学乃至影视作品中,给人一个很突出的印象是,反腐败题材的作品日渐增多,且质量也在攀升:这些作品或风行于书市,或播放于银屏,其影响之大、之广,亦是前所未见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可喜的势头.令人高兴:它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反映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1994,(11)
江泽民主席夫人王冶坪《北京青年报》今年9月16日刊登潘式和撰写的专稿,介绍江泽民主席的夫人王冶坪。现摘登如下。王冶坪生于1928年,与江泽民主席同岁,也是江苏扬州人。两人于解放后结婚,婚后生有两子。江泽民于1956年自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归国,在长...  相似文献   

17.
1965年年中,部里(一机部——本刊注)有意将江泽民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调到北京,协助管理全国的电机生产,但是一项新的、更为重要的任务突然出现了。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包括一个原子能研究中心在内的一项重要工程刚刚成立。汪道涵(时任一机部副部长——本刊注)建议由不到3岁却有着动力工程领域过硬履历的江担任所长兼党委副书记。这是一个有30多人的新机构。1967年1月江从上海探亲回到武汉,他发现“文革”的冲击已像冬日的寒风,横扫了这座城市。江保持了低调,他穿上旧军服,与普通人装束无二。不过作为研究所所长,他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政治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社会稳定是江泽民思考政治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特色是江泽民思考政治建设的立足点,党的建设是江泽民思考政治建设的突破点,政治文明是江泽民思考政治建设的落脚点,积极稳妥是江泽民思考政治建设的方法原则。江泽民主政的十三年,在其政治建设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萃苑     
《先锋队》1998,(2)
文萃苑酷爱读书的江总书记1926年,江泽民出生在扬州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江家与当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有通家之好,祖父是江南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父亲、叔父也属当时较有地位的文人。江泽民是在扬州东城的东关中心小学完成小学学业的。初中时,江泽民就读于育才小学...  相似文献   

20.
词义     
海峡两岸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依恃外力不过是饮鸩止渴。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汪辜会谈 10周年”纪念日上语 捐赠活动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得搞行政命令或硬性摊派。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