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7.
8.
<正>在缢吊案件中,根据尸体上损伤的形态学检查,对致伤物作出推断,并进一步判断作用力的运动方向、程度、类型,不仅有助于判断死亡方式,还能为侦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机械性窒息死亡常有明确的尸表和内部征象,但并发双耳外伤性鼓膜穿孔之征象尚未见报导,本文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吴某,男,58岁。2014年9月10日晚,被其妻子及情夫合谋骗服舒乐安定后捂压口鼻及压迫颈部杀死。尸体检验分别在死后12小时现场尸表检验及35小时系统尸体检验。尸斑呈暗紫红色,颜面青紫、散在细小出血点,睑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双耳廓及外耳道无损伤,死亡后12小时左外耳道暗红色水样血液、右外耳道浅红色水样血液,死亡后35小时双外耳道内暗红色血液,左、右耳鼓膜紧张部及边缘分别有长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本文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对国内外法庭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综述,深入探讨并分析了我国现有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及HIF-1α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建立大鼠皮肤全层切创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0、1、3、6、12、24、48、72、96h脱颈处死大鼠,提取创周皮肤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gb及HIF-1αmRNA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ygb与HIF-1αmRNA创伤后表达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于伤后12h首次达峰,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5.4倍(P<0.05);随后下降,并分别于伤后48h、72h再次升高,至96h达对照组的2.8倍和5.6倍(P<0.05)。结论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与HIF-1 mRNA的表达呈现时序性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将松下牌微波炉(microwave oven,MWO)应用于20例人体尸检材料(心、脑)的链霉菌素一生物素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了10种心、脑组织抗原.MWO应用于尸检材料免疫组化染色时的使用要点为(1)抗原的修复:切片置于0.01M枸椽酸盐缓冲液(PH6.0)中,DEF档(210W),10min,温度92-98℃;(2)滴加正常血清、一抗、二抗及SP复合物后,于LOW档(70W),5min,温度20~37℃,其它步骤与标准方法一致.结果表明:MWO的应用有助于封闭抗原的修复,提高阳性染色程度,降低背景着色,缩短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