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唐某,男,40岁。某日凌晨6时16分,同寝人叫其起床时,发现已死亡。死者呈头东脚西仰卧于寝室地板门口处,身上从头到脚盖一白底方块状图案被罩,身下垫一白底蓝花被罩。尸体头颈部套一透明塑料袋,袋口于颈部被一橡皮筋束紧,袋内有散在小水珠;塑料袋上有3处小破口,均用医用胶布封住。口腔塞一男式内裤,双鼻孔塞有纸巾团。颈项部、双手腕部及左大腿被一布带连结,布带两端系成  相似文献   

2.
<正>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 2001年12月17日,在某区一平房内,妻子回家后发现其夫(男,33岁)死在卧室沙发前的地面上。  相似文献   

3.
机械性窒息死的推断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之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RT-PCR,RT-qPCR)技术检测RNA表达水平变化规律,并据之推测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原因,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mRNA和microRNA(miRNA或miR)在机械性窒息死推断的研究文献进行复习综述,并重点探讨miRNA在该类死因推断中的应用,以期为机械性窒息死推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5例尸检资料均来自于2013~2015年作者所在教研室,基本情况见表1。1.2研究方法1.2.1系统尸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依次进行尸表检查、系统尸体解剖,按顺序先解剖胸腹腔及颅腔,在颈部人工缺血后,逐层分离颈部皮肤、肌肉,进行颈部分层解剖,仔细检查舌  相似文献   

5.
机械性窒息后,多迅速死亡,或迅速好转,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迟发性窒息死亡少见。现报道1例皮带勒颈后持续昏迷,后合并肺部感染于14天后死亡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机械性窒息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死者是否为机械性窒息死亡、以及作案手段是判断案件性质、指引案件侦破方向的重要因素.在法医鉴定过程中,诊断机械性窒息需要结合尸体体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等多方面综合判断.PMCT在骨折的检测、异物的检测和气体的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许多国...  相似文献   

7.
机械性窒息后,多迅速死亡,或迅速好转,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迟发性窒息死亡少见。现报道1例皮带勒颈后持续昏迷,后合并肺部感染于14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在缢吊案件中,根据尸体上损伤的形态学检查,对致伤物作出推断,并进一步判断作用力的运动方向、程度、类型,不仅有助于判断死亡方式,还能为侦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机械性窒息死亡常有明确的尸表和内部征象,但并发双耳外伤性鼓膜穿孔之征象尚未见报导,本文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吴某,男,58岁。2014年9月10日晚,被其妻子及情夫合谋骗服舒乐安定后捂压口鼻及压迫颈部杀死。尸体检验分别在死后12小时现场尸表检验及35小时系统尸体检验。尸斑呈暗紫红色,颜面青紫、散在细小出血点,睑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双耳廓及外耳道无损伤,死亡后12小时左外耳道暗红色水样血液、右外耳道浅红色水样血液,死亡后35小时双外耳道内暗红色血液,左、右耳鼓膜紧张部及边缘分别有长约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M  Liu M  Wang X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1,17(4):239-24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损伤愈合过程中启动血管形成的一个特异的有丝分裂原,也是一种有效的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当前有关的VEGF分子生物学特性,VEGF与损伤修复的关系及表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o ZR  Wu JD  Liu XS  Chen BZ  Hu T  Xing HW 《法医学杂志》2007,23(2):142-144
虚拟解剖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型“解剖”技术,它利用影像学技术构建人体器官组织的三维立体图像,为判断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提供线索。由于这一技术具有无侵入性、客观、准确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法医病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虚拟解剖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进展及在我国开展研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miRNA或mi R)是一类21~25nt大小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 RNA不断得以证实,但其在法医学鉴定方面的研究尚未有报道。本文就mi RNA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在心源性猝死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和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法医检验作为交通事故处理中重要的证据,其鉴定意见直接影响着当事方的权益和事故处理。不容置疑,法医检验技术的运用对鉴定意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国内外法医检验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供同行实践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法庭科学的发展以及近年来涉及毒品、毒物等中毒案件的增加,许多研究者对毒物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述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状况,概要介绍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花锋 《刑事技术》2013,(1):13-18
本文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对国内外法庭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综述,深入探讨并分析了我国现有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及HIF-1α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建立大鼠皮肤全层切创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0、1、3、6、12、24、48、72、96h脱颈处死大鼠,提取创周皮肤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gb及HIF-1αmRNA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ygb与HIF-1αmRNA创伤后表达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于伤后12h首次达峰,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5.4倍(P<0.05);随后下降,并分别于伤后48h、72h再次升高,至96h达对照组的2.8倍和5.6倍(P<0.05)。结论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与HIF-1 mRNA的表达呈现时序性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周伟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7,13(4):193-194
将松下牌微波炉(microwave oven,MWO)应用于20例人体尸检材料(心、脑)的链霉菌素一生物素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了10种心、脑组织抗原.MWO应用于尸检材料免疫组化染色时的使用要点为(1)抗原的修复:切片置于0.01M枸椽酸盐缓冲液(PH6.0)中,DEF档(210W),10min,温度92-98℃;(2)滴加正常血清、一抗、二抗及SP复合物后,于LOW档(70W),5min,温度20~37℃,其它步骤与标准方法一致.结果表明:MWO的应用有助于封闭抗原的修复,提高阳性染色程度,降低背景着色,缩短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