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后果促使老龄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直接威胁到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不忍人之心"是儒家找到的关于人性起源的最终根据,并贯穿于儒家思想和实践的每一层面。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儒家对养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也是以"不忍人之心"为逻辑起点的。从历史经验上看,主要有两种形态值得注意,一是从社会理想角度提出的"大同之世"。二是从社会现实形态上看,中国古代把养老问题解决得最好的是汉代。养老城市建设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按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的规律,率先建设以养老文化为主题和特色的城市文化服务模式。二是按照当代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规律,率先建设以养老文化产业为主题和特色的城市文化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影响中国人心理、文化非常深远的一种传统性思维模式,"由天及人"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与博大内涵,其出现、发展及变化亦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本文即以"民之父母"话语为例,由此视角对于"由天及人"传统性思维模式进行重新探讨,以期挖掘出其本身所具的丰富内涵、哲学流变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籁抑或人籁:对艺术本体的存在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颖 《求索》2012,(1):121-123
对艺术本源问题的追问,最终是要归结到艺术的本体上来。而对艺术本体的追问,根本地关涉到其追问的思维方式。如果以一种本体论式的思维方式来追问艺术的本体,结果必然同西方传统哲学一样会陷入困境。本文尝试立足于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依据庄子的"天籁"与"人籁"的区分来审视艺术的本体,在海德格尔与庄子之间作一种互文式的解读,指出艺术本体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事情,即是艺术作品、创作者、欣赏者整体在场、交融为一体的"诗",从而力图敞开一种理解艺术本体的存在论维度。  相似文献   

4.
邹福清 《理论月刊》2007,(11):116-118
屈原是"诗人"还是辞赋之士?自汉代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历代士人争论不休,一直持续到明末清初。汉代士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代以来,士人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问题?从中国的经典诠释传统入手,深入认识"诗人"、辞赋之士这两个概念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揭示出历代士人在解读屈原时,力图将屈原形象定位于"诗人"或辞赋之士的不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任何文化资源的价值都是解读出来的,是不同的人对之加以不同的介入、选择、改造、重构的结果。本文以贵州著名的历史与民族文化事实为例,作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是一个灵秀之地,可以尽享物宝天华、和谐之美。人同此心,古今一理。而梧州,恰好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7.
"刘三姐"是一个文化符号,对这个文化符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共同组成刘三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人的高质量发展。工匠作为构建人类文明,乃至未来工匠社会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了各种文化形态。各行工匠在劳动与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沉淀为深厚的工匠文化,产生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它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其含义与每个历史阶段的启示都有所不同,但都内蕴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社会快速转型的质量时代呼唤人的高质量发展,工匠文化是人的高质量发展之核心,专精特新、“知行能成”成为工匠文化对人的高质量发展之内在价值。可以说,工匠文化是一种以“知行能成”为基本原则并拥有专精特新品质精神的人类社会价值实践活动文化,是一种经典型的高质量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9.
无知之幕     
《时事报告》2014,(9):58-58
无知之幕是关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在人们商量给予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里的不同成员何种对待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走出这个幕布后将成为什么角色,然后大家再讨论应该如何对待每个角色。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解不仅存在着文本视域的单一性缺陷,而且在内容的解读上也一致把对立统一辩证法看成是该理论的核心,从而遮蔽了列宁理论的历史原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无疑是一个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理解、内涵丰富多彩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1914-1917年相关著作中,从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大逻辑出发,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核心内容做出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辩证法"在东西方思想史上均有不同的阐释;后现代主义在中西学术界也有殊异之解读.本文倾向于把主奴关系辩证法解读为"人的内在自我教化"和"方法论功能",并以此作为理论质点,绘出现代性的主人谱系和后现代性的奴隶谱系,把主奴关系的辩证运动理解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生的真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刘亮红 《求索》2014,(6):104-108
韩愈是懦学发展史上新旧转捩之关键人物,其懦家道统论不仅开辟了宋明理学之初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韩愈思想中圣、贤、君子层次分明的理想人格论是为批剖佛老害政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践行懦家仁义之道,而怨有等羞、能有大小的人有不同的践道方式,但归其一点即是行其所宜,这一总啄则的确立既体现了韩愈孜孜于匡世救俗的现实目的,也流露出他疾呼世人行懦家仁义之道、攘斥佛老的良苦用心。韩愈以践道行宜为核心的理想人格论不仅是韩愈自身人生价值的支撑,也是后人全面解读韩愈自身人格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全球化,怎样在全球化时代采取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决策是这个时代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与以前社会发展的各个时代不同,当代社会世界普遍联系的日益密切,竞争与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都不得不认真来研究现时代的本质含义.事实上,正是如此,谁在更深的层面上把握了世界的深层含义,谁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因此,对于目下的全球化,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是审慎的研究和对待.相对于其他中西学者在对全球化的非哲学式解读,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视角,探讨当前世界的全球化发展的真实含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拼音文字不同,汉字并不一定要组成词汇、句子才有意义。单一的汉字,就兼容了音美、形美和意美。一字一历史,一字一故事。我们的汉字是一种能以小见大的全息语言,一个小小的部分即包含了有关整体的全部信息。现代生物学发现,生命的密码都藏在基因里。只要撷取一个小小的细胞,无论是来自头发梢还是脚后跟,都可以解读出这个生命的全部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可以通过DNA代代相传。我们汉民族在生理上继承了祖先的基因;在文化上,同样领受着先人的馈赠。而这同样被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基因,就藏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汉字里。文化的基因和生理意义上的基因一样,融化在血液里,融化在每一寸身体发肤里,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人是由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构成的.不同时期移民及其后裔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族群特征.然而,在以大都市名称命名的大都市人(如上海人)与其他地方的人群相对应的情况下,其本质已经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了区域性族群意识,并通过文化表述出来.大都市人的族群性或族群意识是通过想象的共同体来实现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建构模式的产物.大都市人族群意识的形成,伴之以族群边界的维持,构成当代大都市人族群意识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前沿》2012,(1):57-60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认识自由的方法论前提。自由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应该对每个人的自由权利给以尊重;人的自由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人与人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人的自由依赖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的需要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因。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可以把人的自由划分为生存自由和发展自由。按照自由的内容可以将自由划分为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以及法律自由等。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因素综合影响着人的自由实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人是目的亦是手段,科学发展之实践既要从目的上关怀自身,也要从手段上予以提升。文化发展的目的、方向、内容与方式的依据也就是对人自身目的与手段的关照,关照的路径就是履行文化发展的社会教育功能。《易经》所言“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化也是化人,文化作为环境,从根本上塑造人的品质。文化社会教育的关注也就是从本质上体悟文化发展的意义,促进实践中的文化自觉行为,明了文化发展的规范作为。  相似文献   

18.
白彤东 《探索与争鸣》2024,(3):74-81+178
孙向晨教授在《论家:个体与亲亲》一书中提出现代中国乃至理想社会需要保有个体与亲亲这双重本体,此种对亲亲在中国文化中本体论地位的论断有以偏概全之嫌。哪怕是在儒家哲学内部,也有对家的不同理解,哲学家应该做的是从规范角度构建家哲学。在这一点上,张祥龙和张再林教授试图给出更加充分的家的形上学。但这种努力无法在现代社会多元的事实面前拥有普遍意义,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种“薄版本”的政治哲学。在这个视角下,孙向晨对个体观念的独特性及其西方来源的论述有太强的形上学意味,而一种对现代性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个体观念的普遍根源,并探求个体真正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无法逃避又必须较好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最重视的就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求助于中国传统文化,领略华夏先哲智慧,无疑是明智之举."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儒道两家在此问题的处理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不真正连带之债制度应纳入我国未来的民法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道斌 《前沿》2005,(11):123-127
民事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导致债权债务的多样化,不真正连带之债即为其一。由于法律自身的局限及人们实践和研究的不足,不真正连带之债制度在民法上尚未纳入成文法典。本文试图就不真正连带之债的基本含义、产生原因、法律效力、与邻近民事法律制度的区分以及在程序法上的意义作系统探讨,揭示社会生活对该项制度的迫切需求———应该纳入我国未来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