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前,毛泽东在莲花县作出了引兵井冈山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改变了文家市前委会议向湘南退兵的决定,揭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荡漾在莲花人民心中的绵绵情结。  相似文献   

2.
对于毛泽东何时何地决定上井冈山,过去曾有多种说法,史学界的论证也不尽一致。随着近十几年史料的新发现,历史的帷幕被撩得更开。“引兵井冈”的真容逐渐展现。 在文家市并未宣布“到罗霄山脉中段去”,前委的决议是“退往湘南”,即放弃秋收暴动原定的打长沙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李水生 《党史文苑》2007,(11):26-27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攻克莲花县城,师部驻扎在城南宾兴馆,毛泽东下榻馆内,次日,毛泽东在此召开了莲花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并接到了宋任穷送来的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密信指示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  相似文献   

4.
周少玲 《党史文苑》2007,(11):F0002-F0002
2007年10月26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萍乡市委主办,中共莲花,萍乡市史志承办的“毛泽东引兵井冈莲花决策”学术研讨会在莲花县召开,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相似文献   

5.
刘家桂 《党史文苑》2006,(11):24-30
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一生与永新似乎特别有缘,在井冈山的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他除了与永新妹子贺子珍喜结良缘外,还曾先后十余次来到永新,其中主要是在农村开展了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难忘的永新情结.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毛泽东对井冈山已经有所了解:二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是决定性因素;三是军力情况使退向湘南割据汝城的计划已经变得不可能:四是毛泽东一路上对宁冈、永新一带地形和有关情况作了深入调查.毛泽东在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使毛泽东的"上山"思想由构想变为现实.是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毛泽东对井冈山已经有所了解;二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是决定性因素;三是军力情况使退向湘南割据汝城的计划已经变得不可能;四是毛泽东一路上对宁冈、永新一带地形和有关情况作了深入调查。毛泽东在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使毛泽东的上山思想由构想变为现实,是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9.
1927年9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失利,部队向西退却的途中,根据江西省委的信托和对莲花、永新、宁冈等地情况的了解,在莲花宾兴馆召开了前委军事会议,作出了引兵井冈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带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点燃了在全国终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莲花宾兴馆会议则是星火之源。  相似文献   

10.
1927年9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失利,部队向西退却的途中,根据江西省委的信托和对莲花、永新、宁冈等地情况的了解,在莲花宾兴馆召开了前委军事会议,作出了引兵井冈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带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点燃了在全国终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莲花宾兴馆会议则是星火之源.  相似文献   

11.
萧克战关城     
李晓斌 《党史文苑》2008,(12):42-43
2008年10月24日,星殒月沉,大地哀恸。102岁高龄的开国上将萧克离开了我们。莲花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萧克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他的逝世,使共和国又失去了一位开国元勋,莲花人民又失去了一位老朋友。  相似文献   

12.
从修水一路沿罗霄山脉南下,所经之地几乎全部都是当年秋收起义部队战斗和跋涉过的地方,随着山势一点点在走高,井冈山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的心潮也愈加澎湃。  相似文献   

13.
正90年前,在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在莲花城南宾兴馆召集的前委会议,作出了放弃退往湘南而转兵井冈山的决策。引兵井冈,转入农村,揭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应当说,莲花决策是中国革命发展另辟蹊径的新起点,是实现党的战略重点转移的决定性一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秋收起义受挫,文家市决议退兵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14.
穆修 《世纪风采》2007,(12):42-42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一曲悲壮激越而又情意绵绵的井冈山红歌飘出车窗,在盘绕攀升的山间公路上回荡,使金秋十月的井冈山叠翠竹海更加秀丽迷人。这优美的旋律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魅力触发起我对故乡这块红色热土的眷恋和尊敬,深深地勾起了我对80年前发生在此地那段开天辟地的壮举的回顾。  相似文献   

15.
据现有资料考证,当年直接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共有73人,他们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家喻户晓,广为人知。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鲜为人知,如谭衷、何国诚、邓财喜、陈修齐、文延梁、肖克允、李鄂、刘耀文、陈鹏、王继武、谭楚材等11人。  相似文献   

16.
熊轶欣 《世纪桥》2020,(1):18-20,69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发端于八七会议,相对成熟于古田会议,包含了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开展人民战争、建设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红军作战指挥原则等思想。本文从历史文献特别是毛泽东著作的角度,对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井冈山雕塑园内左侧中排屹立着一座年轻红军将领的汉白玉雕像,这是园内问座雕像中的一座。这位年轻红军将领双眼直视前方,脸上显露出坚韧不屈的神情,他就是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作出重要贡献的宛希先。雕像的基座刻着宛希失的生车时间:1906.10-1929.11。他只活了短短23个春秋,就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然而,宛希先却不是牺牲在浴血击敌的战场上,而是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宛希先:毛泽东十分器重的领导骨干和得力助手宛希先,1906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宛家大屋一个普通店员家庭。少时,其父期望儿子长大以…  相似文献   

18.
孙伟 《党的文献》2018,(4):54-60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岁月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丢失过两次。第一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井冈山的物质条件、东固的斗争经验和赣南、闽西的实际情况,决定红四军主力不打回去,留在赣南闽西发展,由彭德怀率小部分兵力打回。第二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形势与之前相比有较大不同,如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日趋形成,赣南、闽西的红色区域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央已经同意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创建大块革命根据地等因素,决定不派红四军主力收复被敌人占领的大小五井等地。上井冈山是正确的、合理的,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下井冈山也是必要的、符合历史趋势的。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08,(4):28-2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湘南暴动失败后,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在这期间,还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红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后陈毅)。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里,何长工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完成了毛泽东交给的一项又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为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