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作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代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一项带有战略性、导向性的重大举措。沈阳新松机器人  相似文献   

2.
实现工业智能化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推行的两大战略性任务。工业机器人融合了科技革命和数字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要素,具有进步性、协同性、创新性等多重属性,以机器人开发和应用为主要代表的工业智能化是助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工业智能化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外贸竞争力变革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助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其实现路径包括: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打造机器人产业的基础生态;引导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各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增强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普及与应用激活了微观政治领域,形成了微观政治传播景观。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催生出社交媒体的新参与者——社交机器人。在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中,社交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类人化程度越来越高,成为隐匿于社交网络的强参与者,成为微观政治传播的新主体。社交机器人将从根本上重构微观政治传播运行的底层逻辑,变革微观政治传播的权力体系,影响微观政治传播的全面向。社交机器人作为撬动微观政治传播的新变量,其规制问题亦成为微观政治传播面临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4.
元军伟 《山西青年》2023,(3):149-151
2021年底,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面向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等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1]。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据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服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纳入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又向社会发布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这一新职业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服务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培养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技工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对我国服务机器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工程相关课程及专业。机器人工程作为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教学环节中关键。基于传统自动化类工科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项目传授基础知识,探索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新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高校关于机器人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3,(5):3-3
未来几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重庆敏锐地抢抓先机,向国家工信部提出了搭建国内首个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想,得到国家工信部认可。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机器人发展将呈何种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是否已做好摘取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准备,尽可能多的占领市场?近年来,不少国家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趋势:智能化+类人形+低成本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消防机器人、钢丝绳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侦查机器人等几十款机器人琳琅满目。“公司拥有特种机器人、煤矿智能装备两大产业130余款产品,其中20余款产品为国内首创。”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亚军说,“我们公司研制的应急救援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9.
侯宗华 《探索》2005,(4):140-143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加快利用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步伐,处理好建设与管理、传统与现代、网上与网下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通过对机器人伦理发展历程的思考、正义含义的嬗变以及实现正义的途径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机器人伦理的规范。机器人改变了传统的人与技术的关系,因此,在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都要秉承正义原则,把正义融入到机器人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各个阶段,在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关注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通过机器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推动整个社会良性有序运行,规范和约束机器人发展,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进入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作为全国五大图书馆系统之一的党校图书馆要想在党校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全国信息资源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加快党校信息化建设,建设党校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信息资源数字化。这是它与传统图书馆的最大区别,其本质特征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  相似文献   

12.
金旭阳 《奋斗》2023,(10):15-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是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潮流而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十四五”时期是黑龙江省推进文化振兴、构筑文化高地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实融合     
<正>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提出围绕算力、赋能、产业3个关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强调要加快产业数字化,推行“数字赋能+N”模式,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贵州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运用大数据技术、理念、方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曾伟 《党建文汇》2002,(2):33-33
导游机器人:该机器人装备有先进的计算机语音处理系统,它能听懂英语,并作出回答,机器人体内的计算机还可以根据雷达选择行走路线。这种机器人可以用于商店导购、宾馆服务及盲人导向等许多方面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韩吉辰 《党课》2009,(9):89-92
现代机器人神通广大,那么,它们是怎么像人一样任意感知外界的呢?人类在生活中通过眼、耳、鼻、舌、身来感知外界,这五种感官使我们具备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神奇的机器人要有人工智能,这五官必不可少。为此,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了电五官—各种传感器,能将外界刺激变成电信号的元件,使机器人也能像人一样感知外界。  相似文献   

16.
小青 《党建文汇》2006,(4):41-41
日本NTT通信和Tmsuk公司巳经在福网的一家商场内开始测试一种导购机器人。这种贴有RFID标签的机器人载有购物袋。你只要在机器人的屏幕上选择商场的某个店,机器人就能将你引领到那里。  相似文献   

17.
夫妻有别     
塞姆是个医学模拟机器人。别看它是个不会说话的机器人,但它却是意大利卫生部制定实施“保全生命计划”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强调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智慧社会是未来社会形态的新蓝图。智慧社会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社会,其生态链可以概括为"六智",其基本形态是社会组织智能化和社会运行的智能化。智慧社会是高度被感知的社会,高度互联互通的社会,高度数字化和被精准计算的社会,高度透明的社会以及高度智能化的社会。智慧社会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要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智慧政府在构建对公权力约束的制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知     
《当代党员》2014,(2):4-4
所谓贴片机器人,是将电子元器件贴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机器人,只要将电路板摆放在它的操作台上,它就能将电容、电阻、小芯片等电子元器件贴装到指定位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立谦汽车电子仪表厂合作,最近成功研发出重庆首台经济型贴片机器人产品,并已实现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0.
袁垚 《唯实》2022,(4):47-51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发展,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