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娟,名如其人,纤纤身影,细细容颜,但并不漂亮。不足一米五的个头,30多岁的年龄。说起话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劲头。‘拥友们都说我耿直,家里人却说我太好强。”于娟在自己窄小的美容院里,两支如钢琴家般的手优美、流畅地给一女顾客做面部按摩,偶而抬头接受我的采访:‘慎的没时间坐下来接受你的采访。”如果不是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很难把于娟的外表与她现在所从事的美容美发职业联系起来,更难想象地是一位高级美容师。谁也不会想到,她还是贵阳一家规模不小的美容美发院的老板;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前她带着贵州名模穆莎莎在香港举办…  相似文献   

2.
草木难寻     
住海淀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 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了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直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相似文献   

3.
夜晚,我一遍一遍拜读习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直到把这首词背下来。吟咏之中,我感到习总书记与焦裕禄同志的心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3,(11):29-32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中国民歌《茉莉花》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一遍遍响起,蜚声中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炎黄子孙都为之熟悉而自豪的旋律背后.还有着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2001年11月1日,湖南革大湘西联谊会的10多位老同志要登天门山。这些七八十岁的革命老人,都为解放湘西,建设湘西立过功,作过贡献,这一次,算是故地重游。“金婚之旅”在祭坛前面的停车坪,大家下了车。中共湘西州委老顾问、湖南革大校友联谊会赴张家界校友团团长杨国湘把大家招呼在一起:“我在车上已经吟好了一首诗,我先来一首。”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把手中的拐杖放在车边,凝聚眼神吟起诗来:“蒙蒙烟雨上天门,驾雾腾云削壁行,公路奇观堪推首,空中艺苑自然成。”早在1985年,杨国湘在州里的一次旅游开发座谈会上讲话…  相似文献   

6.
老车(散文)     
不知到我手中时它已经历了多少年的磕磕碰碰,看着它满身斑斑创痕和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你不能不为它洗尽铅华的岁月之痕而欷嘘不已。老车因为老而没人怜惜,真正爱它的还是那些修车人。他们用满是油污的手一遍遍抚摸着车身,然后啧啧赞叹:“好车!多好的钢!一看就是那几年的货,倒底是个东西呀!”我在心里就笑,看那满街七彩缤纷、夺人眼目的彩车和变速车,这走路都喘气的老车哪里值得如此称赞。 这辆车到我手中时,就已内胎凹瘪,外胎开裂,链条松弛,车辐条不全,走起来不知是哪里的声响,吵得人心烦,整个一个病人膏盲、不可救药的…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我参加了由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三项教育(党史、党性、形势任务)知识学习问答活动”。就像重上了一次井冈山,重走了一遍改革路,我的精神上得到激励,行动上受到鞭策。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候,我对党还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党是什么。我只记得跟在上了学的堂哥身后大声学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记得跑了调的歌声被我一遍又一遍地灌输到村庄的角角落落;只记得妈妈每次听到我唱这首歌,都不厌其烦而又自豪地教导我们兄妹:“咱们家,你们的爸爸是共产党员、伯父是共产党员,你们长大了也要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07,(1):53-54
刘伯承: “人家学一遍,我就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就学百遍,总是可以学会的” 刘伯承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论文,还翻译、校订了许多外国军事著作、文章.近百万字的<刘伯承军事文选>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治学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为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不断见诸报端。偶尔读到一篇《北大法律系七七级那班人》——那批人,当初来自四面八方,如今已经是星光灿烂,这使人慨叹不已。然而,更牵动我心思的是此文中一段并不显眼的文字。文中说:“当时法学著作很少。大量都是阅读文学、历史、政治著作,马恩的著作,大家都读过.而且不是一遍两遍”,“教员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匮乏.反倒使北大的法学教育显得格外宽松自由”。甚至有人“在婚姻法考试时交了自己写的一篇小说以求代替,没想到任课老师也欣然接受”。我蓦然感受到,当时的境况与今日工业流水线般的课程设置、似乎周密严苛的学术规范、各种体制化的科研流程相比.已经是两重天地了。  相似文献   

11.
我收到一册《老一辈革命家咏晋诗抄》。这是一本好书。应真诚地谢谢“诗抄”的编审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我两手托着“诗抄”,当晚就先从“序”和“目录”深情地浏览了一遍,竞至喜不成寐。恍然忽想到,这本书是反映我们伟大民族的文明史诗,我高兴得很。“诗抄”博大精深,是革命家诗人们用鲜血和生命,不屈不挠地为民族兴亡而呐喊,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得来的诗。  相似文献   

12.
爸爸,听话!     
倪雪萍 《学习导报》2011,(24):49-49
清晨,母亲打来电话时,我的心一哆嗦。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没事的,没事的,爸爸一定没什么大碍。我急急地赶到家,六神无主的母亲如同抓了根救命草。她向我哭诉着父亲发病的情形和拒绝就医的事。  相似文献   

13.
我二舅     
前些日子,一位打家乡来的朋友送给我一本新版的《五台县志》。得暇随意浏览了一遍,在记载的“革命烈士名录”里,竟蓦然发现了一个异常熟悉的名字:李二猫。一下子我的心里说不出是惊喜还是痛楚,勾起了童年许许多多难忘的记忆。因为,这个叫二猫的烈士就是我的二舅。说起二舅,其实我从未谋其面。早在54年前的1945年10月,时任五台县四区干部的二舅在一次突围战斗中就壮烈牺牲了。但是,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给我不知讲述了多少遍的二舅的故事,却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听母亲讲,姥姥家原本在代县八塔村附近的一个自然…  相似文献   

14.
周武 《党史文汇》2013,(2):56-57
《党史文汇》编辑部:我是贵刊20多年的老读者,从1988年由部队转业到山西晋中市政府系统工作,便一直把《党史文汇》作为必读的期刊之一、责刊每期的文章我几乎都要通读一遍,有的还读了若干遍,如2008年第9期刊登的黄克诚大将《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一文,2012年“百年史辨”栏目的系列文章等.  相似文献   

15.
张晓勇 《党建文汇》2002,(16):47-47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结识《党建文汇》后,我对这句名言情有独钟。去年十二月份,我到镇党组织办事.刚欲离去,一本杂志的精彩封面一下子吸引了我,我连忙翻了一遍,随即向组织办的办事员借了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6.
张轩 《思考与运用》2007,(12):11-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了好几遍,每学一遍都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深感报告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很好地钻研。按照这次中心组学习的要求,我重点学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两部分,越学越觉得这两部分很精辟,针对性很强,对指导当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朱美云 《当代党员》2007,(10):20-21
编辑同志: 一部《山城棒棒军》风靡全国,我本人也看了好几遍。里面的“梅老坎”、“毛子”等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8.
同情     
十多年前,我供职于一所乡村中学。一次,陪校长去另一所乡村中学听课,讲课的正是校长高等师范函授班里的同学。课上得不怎么样,但礼节性的恭维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下课后我们校长也就随意地夸了他的同学几句。那老师堆着一脸谦卑的笑,一遍遍口头禅似的谦让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09,(6):53-5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11):113-114
【求助者的诉说】我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转眼到了六月份,我的工作还没有着落。前些日子跑了多次人才市场,好不容易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可我因面试经验不足,心生忐忑,到一了面试官桌前,不敢抬头,把已经默背了无数遍的“台词”说得支离破碎,当时已脸红汗流,恨不得早点逃离此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