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化与社会变革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促进了伦理道德研究的“生活”面向,“道德生活”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新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和道德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各民族道德生活是我国各族人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为了促进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深入研究,我们邀请了部分从事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学者开展专题笔谈研讨。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道德远离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本研究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小学生日常道德生活现状,进而为德育新课程的实施和学校道德教育走向生活提供必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道德教育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基础上的,然而现实的道德教育却使得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隔离。要发挥道德教育的潜能就必须实现科学世界的道德言说与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相结合,使道德个体成就一种可能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4.
民居楹联中有大量的道德内容。它不是以道德理论的形式而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内容不是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讲述道德生活、道德情感,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情结与生活方式。道德文化是存在于其他文化形式中并渗透于楹联中的有着浓郁道德气息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状况呈现出许多复杂状况,一些诸如价值迷失、道德冷漠、诚信缺失、食品安全、生态恶化、网络失范、官员腐败、生活奢靡等问题不断大量出现,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报告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并从关涉人们的具体生活到国家的制度保障,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发展的内在逻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清晰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精炼的概括。当今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可以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体现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本质规定性,可以为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和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享乐型生活方式不符合生态环境价值,违背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因此,变革原有生活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是实现生态环境价值、促进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道德远离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本研究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小学生日常道德生活现状,进而为德育新课程的实施和学校道德教育走向生活提供必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理想的道德教育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基础上的,然而现实的道德教育却使得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隔离。要发挥道德教育的潜能就必须实现科学世界的道德言说与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相结合,使道德个体成就一种可能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生活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要特别关注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的联系.中华民族具有“特重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形成了一种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系统.但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道德话语却严重缺失.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重拾传统道德话语的一项关键措施,道德建设应该注重把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并积极吸取西方科学精神和自由个性的积极因素,拓展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合理要素,以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微观个人道德和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7,(10):57-57
2007年7月30日《云南日报》二版“世象新说”专栏《良心是物价之宝》(作者贺明辉):良心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循的道德观念,是生活工作中的是非标准,是一个人身上的无价之宝。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良心发现”这个词,说明良心也有丢失的时候,不去发现它。重新拥有它,那就危险了。问良心,就是问心中的良知——问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法纪和道德。  相似文献   

11.
道德溃败似乎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尽管有人试图论证这仅是特例,但更多人通过自己的耳濡目染来判断真实的道德状况。 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溃败?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很多领域的道德溃败现象?不少人认为,道德溃败的根源正是市场经济对人的自利与贪婪的激发。那么,市场经济是否真的容易导致道德溃败呢?恐怕未必如此。如果说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溃败,那么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道德溃败就应该越严重。如果以自由市场制度和人均收入高低来衡量市场经济的水平,北美和欧洲无疑要高于中国。然而,很多在这些地区有过长期生活经历的人都认为,这些国家并不存在道德溃败现象,腐败现象非常罕见,企业丑闻更少发生,食品药品更安全,多数行业的从业者更加注重职业操守,人与人之间更讲究互相尊重和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12.
肾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它不仅通过尿液排除机体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且可以产生多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一旦肾功能受到损害,不但会降低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尿毒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形式。除了法律以外,还存在多种社会规范形式,道德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缺少道德基础的法制建设难以取得应有的实效。要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不仅要注意加强法制教育,还要尤为注意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病会友     
以文会友,以棋会友,以画会友,都是交朋结友的方式。同样的缘由,生活中人人讨厌又人人难以避免的病痛,若用积极豁达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看做是结交朋友的一个平台。作为特定时期的朋友,在给人鼓励、慰藉上,丝毫不逊色于别的类型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很多家长喜欢在微博中记录孩子的生活,每一条微博单看似乎都没有泄露什么信息,但是把许多微博综合起来看,就很容易猜测到孩子的生活环境及其父母的情况。而这些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因此,玩微博要注意保安全。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中调节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它是道德与法律的交叉部分。公德的内容和要求随时代而变更。为加强公德建设,应依据社会公共生活的发展而适时地调整公德的概念内概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期,为避免社会失范现象出现,政治要求道德与其协调一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政治是管控社会秩序的实现过程,也是道德价值目标的选择过程.政治生活变迁不仅需要政治工具的有力支撑,而且也需要借助于道德的不成文“规范”实现自身政治目的.政治与道德具有相同的终极目的指向,即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仅仅是手段性质有别,一种是物质手段,另一种是精神手段,政治与道德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基本前提是道德生活的需要和主体价值意识的自觉,长期反复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其形成的主要途径。个体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演进需要四种力量的助推:历时性实践活动中的环境熏陶,有目的的价值教育,公众舆论评价与典型警示,重大事件所产生的观念震撼力。  相似文献   

19.
在《论语》中,包含了孔子丰富的言语道德思想。孔子不仅注意到了言语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且把它提高到了治国安邦的道德高度,提出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著名论断。而“吉德”、“言礼”、“言仁”、“言忠”、“言信”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孔子言语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言德”是总纲,“言礼”、“言仁”、“言忠”、“言信”是言语行为的道德准则,是“言德”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20.
人类有史以来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如此广泛地把科学和道德联系起来思考;科学和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也从未如此普遍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切。然而,由于以往的争论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去考察科学和道德的地位变迁,而没有从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