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哈耶克的法治观是由自发秩序理论衍生而来的,法治原理的根基在于建立在无知论之上的自生秩序理论。由此法治之法才是真正的法律,即保障自由的法律。于是,没有法治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哈耶克法治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在于,它误解了法实证主义的社会命题与分离命题,对法实证主义的法治观进行了极端的解读;其次,他的法治三原则无法直面真实的法律实践,而且排除了权利,也无法有效实现控制权力之专断行使的目的。因此,这种古老而空泛的法治理论也许只能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秩序与自由是刑事诉讼中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二者关系的科学定位及矛盾的有效梳理,可指引刑事诉讼具体制度型构的方向.本文以哈耶克的自由和法治思想为启示,在价值冲突的现实基础上,分析各自内涵,将其定义为"有秩序的自由"和"为了自由的秩序",变二者同阶关系为层序关系,以期开启新的理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越来越关注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二者究竟是内在统一的还是相互排斥的?我们不妨从自由市场经济的鼓吹者哈耶克的思想入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哈耶克认为市场秩序(他称之为“扩展秩序”)要求克制住人们的一些高贵道德,比如纯粹的利他主义等;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社会秩序的根本是一个道德秩序。我国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路向是以法治代替人治,其根源是矫正和规范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哈耶克的自由秩序伦理思想尤其是对自由的珍视以及对政府这个必要的"恶"的积极认知,对于解决当前伦理秩序构建中的困境有着积极的启示。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哈耶克思想的内在逻辑矛盾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哈耶克从个人主义的自由与自发秩序、经济自由主义与放任主义、高度计划的社会对自由之侵害这三个方面,系统地阐发了高度计划的社会造成的对人的奴役。该书的思想对威权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同样有着重大的启示。通过分析自由和权利享有度同政策成本形成的递增函数关系以及自由和权利享有度同社会转型中的个人风险形成的递减函数关系,可知社会转型中的威权主义国家只有建立起保障自由、协调权利和整合社会的制度化的政治体制才能为成功转型提供长久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20周年。《行政诉讼法》和相关配套性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20年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行政法治事业的发展,以及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要组成部分的依法行政理念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法治水平。公民依据《行政诉讼法》,通过行政诉讼制度可以实现自身权利的救济和保障;司法机关可以藉此监督或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落实和实现宪法权威。公民的自由、尊严和利益通过该部法律得到了尊重和维护,这一切,同《行政诉讼法》的观念影响和实践需求皆有关联。值此部法律实施20周年之际,本刊编发一组文章以示纪念,内容涵及《行政诉讼法》的历史贡献、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制度的关联、行政公诉制度、行政诉讼对党组织的监督、完善被告举证规则和维持判决的妥当性等诸多前沿话题。  相似文献   

7.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原则,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法治制度是符合“人的理性”的社会制度。这本书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确立有重要影响。本文拟从几个方面探讨《论法的精神》中的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一、以人类理性为核心的自然法学论是孟德斯鸠法治理论的基础。有人认为,《论法的精神》开卷部分关于“一般的法”的论述,在全书中写得最差,使人感到迷惑难解。但我认为,这一部  相似文献   

8.
哈耶克在其政治哲学体系对私域中个人自由进行了坚决捍卫,他对拓展秩序、法治下自由的详细论证折射出智慧的光芒,然而其政治哲学本身却存在内发性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为自发秩序与普世理想、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以及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理论冲突.  相似文献   

9.
杨春福教授《自由·权利与法治——法治化进程中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一书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维视角透视自由,提出“自由主义视野下的权利”,包括两层主要涵义:自由主义以权利为基础,权利以自由为核心。书中着重分析了权利的法定性,明确划分法治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并将权利的概念纳入作为系统工程的法治的各个组成要素。该书锁定公民权利和法治社会两个核心概念,指出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准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理性架构,具体地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界限;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法治社会的核心评价标准,即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0.
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旧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比较而言,在许多制度和理念上都有了不少进步,尤其在限制警察权力方面进步巨大,但是由于其在我国行政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其具体制度和内容进行理论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在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背后蕴藏和体现的秩序、正义、自由三大立法价值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法目前仍存在的一些行为内容和具体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和欠缺,希望通过完善其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推动我国行政法理念的转变和人权保护层次的提高,并最终有助于我国法治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