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知识人假设的知识型员工引导激励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传统的人性假设不适用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是“知识人”,他们具有“利己性”、“公益性”和“理性”。基于“知识人”假设构建的知识型员工“引导激励模式”是:满足“知识人”的“利己性”,引导“知识人”的“公益性”,促进“知识人”的“理性”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价值论”,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特别是,随着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之后,“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外经济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了解这些观点,对研究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知识价值论”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 ,二是“发展说”。(一)“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价值革命”条件下 ,知识的性质、特征、意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文章通过对“六个W”知识模式的分析和描述 ,试图阐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如何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和使用知识。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与经济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知识经济”的经济学解释关于什么叫“知识经济”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人是沿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 1991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解释。该报告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即“人类正在进入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用、配置、生产、分配、使用 (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很显然 ,这里的“知识”不能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从哲学高度看 ,知识属于认识范畴 ,泛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获得的认识 ,包括积累的经验的总和。如果从最一般意义上理解这里的“知识” ,那么人类经济发展的一切阶…  相似文献   

5.
学习漫议     
沈福新 《群众》2007,(3):43-45
“人不学习要落后”——这是一句永远不老的老话;“人不能终身工作,却要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新理念。“知识”是一种神圣的“怪物”,怪就怪在它与其它资源不一样,任凭权力再大、财富再多、武力再强、手段再狠,也掠夺和俘虏不到“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只能是学习。  相似文献   

6.
伴随短视频平台流量时代与用户红利的消退,泛知识类短视频正在成为各平台新增长点。泛知识类短视频以“再中心化”的内容生产、“遍在化”的场景维度和多维支持平台运营逻辑影响着年轻人的知识接受、内容审美及文化参与。应审慎合理对待泛知识类短视频的负面影响,多角度提升创作水平和知识“含金量”,形成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  相似文献   

7.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有句著名的格言:“知识就是力量”。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卡尔波普说:“知识是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美国人、未来学家托夫勒却认为:“知识就是变化,知识作为燃料,加速时代的变化。”而法国当代哲学家李欧塔(Lyotard)指出:“知识就是流通的资金。随着电脑的普及,知识象资金一样成为大众化产品和工具。”知识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曰:“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以上,都是关于“知识”的定义和说法。不论怎样给知识下定义,知识是一种精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13,(9):29-30
警惕“微”文化环境内青少年思辨能力下降 在微博热的示范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微”文化环境内的知识传播其特点在于“便利”两个字,有利于知识面的拓宽。但同时,“微”文化带来海量信息的背后,是知识来源的随意和不可考,知识获取以标签化、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通州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创建首都文明区的决定,总结、思考通州区近两年围绕“环境建设年”的工作主题,以开展“礼仪知识培训”、“公务员礼仪知识竞赛”、“公民礼仪知识有奖竞答”、“礼仪风采大赛”和“接听电话礼仪规范”等礼仪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切入点,加强软环境建设,在提高政  相似文献   

10.
书法与心育     
心育是心理教育的简称。书法教育心育艺术 ,是指在书法教育中贯穿心理教育 ,而且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组织”、“表达”和“操作” ,从而体现“艺术”二字。有了艺术的氛围和色彩 ,幼儿书法心理教育 ,才能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拨动学生的心弦 ,促使他们自主构建良好心理。根据转型时期新的知识观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 ,又是一种探究知识、反思知识和生产知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枯燥的 ,而是一个充满着理智和乐趣、陶冶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还包括培养…  相似文献   

11.
何云波 《求索》2014,(9):105-109
中国古代“艺术”与西方的“艺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异.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谱系,体现着两种知识形态:“感悟型知识形态”和“理念知识形态”.在这两种知识谱系下的“艺术”,也就拥有了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发展轨迹.而20世纪中国艺术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就是一个不断西化的过程.移植西方艺术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取代传统的感悟、体验,使文艺理论科学化.这种转型,不光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更是知识范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1 .从狭义的知识观到广义的知识观。语文知识,通常被看作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读、写、听、说的具体知识,这是一种狭义的知识观。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的知识观来看,知识可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和“怎么样”;程序性知识主要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策略性知识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要建立这种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必须实施政府管理全面创新。下面,我们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政府管理创新。一、知识管理的涵义分析“知识管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之后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国外的研究者中,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1]丹尼尔.奥利里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2]马斯认为“知识…  相似文献   

14.
打赢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强烈依赖于组织内部有效的知识共享,而组织文化则是影响知识共享的最重要因素.系统分析“合作参与”、“信任”和“激励”等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有助于全面认识军队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这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笔者认为,企业家的知识素质对其起到基础性的影响作用。以往通常把企业家的知识分成“硬知识”与“软知识”两个部分,其中“硬知识”主要是指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而“软知识”主要是指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无容置疑,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现代企业家所应具备的。但是,现代企业家应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倾向,即“硬”、“软”知识在…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是指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验学习中,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升华。本课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所设计的“课前活动安排”、“知识检测竞赛”、“课堂展示”、“自我探究”、“针锋相对”“、角色扮演”六个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在构建中培养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及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途径等基本知识,并且认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出现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是必…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设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质主义表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反本质主义通过反思经典知识颠覆传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重构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形态。文艺学知识形态中多元思维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知识概念 (点 )的清晰化。教学内容知识点即学科知识系统中的概念或原理述称 ,如物理学中的“力”、“运动”、“牛顿第二定律”、“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语文中的“词”、‘词组”、“比喻”、“篇章构成法则”、“单句构成定律”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弦定理”等。这些知识点是学科知识体系网络上的纽结 ,也是教学内容的基本构成要素 ,而每一知识点或至少每一基本知识点内涵与外延的清晰界定则是传授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因为知识的形成标志是经验被提炼为概念 ,知识系统建构的标志则是概念系统的建构 ,从而推进…  相似文献   

19.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63,载本刊2005年第2期)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知之”、“求之”的“之”:知识,事物的道理。译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不过是喜爱古代历史文献,并且用敏捷的眼光(从中)求索知识的人。”按孔子自称“非生而知之者”,实际上也就等于以自己这样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学问家为例对于“生而知之”提出质疑。这是孔子认识论某种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突出之点。孔子把自己的治学途径主要归结为“好古,敏以求之”,把古代文献当作知识的源泉,至于他所处的时代,想必在他…  相似文献   

20.
“枫桥经验”也是一种文本,可以从地方性知识视角进行解读。地方性知识理论有两种: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与劳斯的地方性知识理论。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视角,“枫桥经验”的地方性主要表现为它的地域性、民间性;从劳斯地方性知识理论视角,“枫桥经验”的地方性主要体现为它的时代背景、内在逻辑与精神实质;完整意义上的地方性知识视角的“枫桥经验”研究,应是这两种视角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