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2.
相马与骑马     
相马与骑马张世和在谈论选贤任能的时候,我想说,伯乐常有,而骑手不常有。记得《三国演义》上有一段刘备献马的故事。在他还在刘表手下服务时,从战场得到一匹陈武骑的良马,归来献给刘表。但是,自称善于识马的蒯越却私下对刘表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骑则妨...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4)
<正>摘编自2月6日台湾《联合晚报》台湾作家李敖骂人骂了一辈子,如今却觉得"努力都是空的",他称他在台湾住了68年,为台湾花了很多时间,"把自己做小了",现在深感台湾已没有希望,"台湾关着门这么小,以前被蒋介石骗,现在被民进党骗,但以前人们还可浑水摸鱼,现在年轻人连鱼都摸不到",他认为民进党要负最大责任。李敖感叹,台湾的前途只剩向美国高价买武器,马英九时已买武器买到最高点,现在蔡英文还要跟美  相似文献   

4.
苏惠昭  曹景行 《台声》2004,(4):26-27
复出凤凰卫视台湾分公司的摄影棚内,《李敖有话说》节目制作人王祥基—他同时也是李敖的“小老弟”经纪人,正在忙着录像前的准备工作。他把一盒枇杷炼制的喉糖藏在资料后面,确定保温杯里头有热乎乎的水,调整了椅子坐垫角度,还仔细检查电暖炉的位置,李敖怕冷,去年12 月前列腺癌开刀后尤其怕,脚吹着热气,手仍然冰凉。距6 个月的术后恢复期还有一大半日子,贴身的伴侣换成了成人纸尿片。 再一年,李敖便70 岁了。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身体状态,怎么说都应该休息养生,最好不问世事,人间逍遥去了,云深不知处。李敖却先上了蔡康永、小S 徐熙娣主持…  相似文献   

5.
50年代青年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从1986年《中国青年报》刊载《两代知识分子对话录》开始,到1988年《第四代人》一出面世,明显地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予以评说.和大家商榷.一、"灰色"说提出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50年代的青年是"灰色"的一代,"是由机器批量生产的".我把这种观点称为"灰色"说.这种观点认为50年代青年的"人生宗旨就是接受和服从".这种"服从性的思维方式只能是一种虚假的的思维方式",而服从性的行为方式则"使一代人丧失了旺盛的  相似文献   

6.
王前 《台声》2006,(5):76-76
台湾名嘴李敖近日在一档节目中大谈新加坡人的“笨”,这已是他第二次公开发表这种言论了。这让早已积郁于胸的新加坡人忍无可忍。去年9月,结束了“神州文化之旅”的李敖在评论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四地的华人时公开表示“新加坡人笨”。这句话传到新加坡人耳中,舆论哗然,在当地引起了一番激烈讨论,人们惊讶于李敖的口无遮拦,更对这番评论深感气愤。新加坡人表示,这样不负责任的评价让人无法接受,对于李敖的无端指责颇感不满。就在人们逐渐淡忘这件事时,李敖几天前再次就此话题的一番言论彻底激怒了新加坡人。4月5日,李敖在《李敖有话说…  相似文献   

7.
安文 《台声》2006,(2):86-86
蔡玲编著的《直面李敖》—记者全景实录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一书,在李大师回岛一周后,由华文出版社及时推出。众所周知,李敖坐岛内56年,不出半步论天下,骂尽他想骂的人,快意恩仇,声称此生不出岛,却突然来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让两岸读者大眼福。想当年,台湾开放赴大陆?亲,李敖母亲生前回大陆了,李敖也从大陆来台湾了,很多人关心李敖什么时候回大陆故土看看呢?可李敖并不想回大陆,他说:“如果从感情层面,我以为回大陆‘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个旧梦没有了,我希望我不要有意破坏它。如果是理性层面,要了解大陆,不需要这么麻?,不需要…  相似文献   

8.
新书信息     
《小康》2018,(12)
正《李敖自传》作者:李敖定价:78.00元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敖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记取了自己一生中的点滴片段,从中既能了解李敖八十年人生岁月的主要经历,也能体会他在特立独行、嬉笑怒骂、桀骜不驯和爱憎分明之外的勤奋、仗义、深情和勇敢。  相似文献   

9.
鄢烈山 《同舟共进》2011,(11):10-11
历史的惯性 2011年中秋节前夕,在《新快报》上读到殷海光的名篇《赶快收拾人心》之节选。我的湖北老乡殷海光(1919-1969),是中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李敖称之为“五四之后中国最后一个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马立诚 《同舟共进》2010,(12):10-11
中国老百姓穷怕了。 2005年9月,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先引杜甫《石壕吏》诗句:“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然后他说,中国人没裤子穿,从唐朝就开始了,直到1975年,西部穷困地区还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因为我有记忆力,北京和上海使 我有记忆力,所以北京和上海的这个季 节有了春天……”台湾知名历史学者、 作家李敖在上海以简短而富于诗意的言 词,概括了他56年后重返大陆的体验。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把李敖的神州 文化之旅形容为惊奇,也可能是惊险的 文化之旅。 此前,刘长乐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服 李敖,使他在70岁的高龄,克服心理 障碍得以飞行。 李敖行前在台北、北京和香港三地 记者会上答谢刘长乐:“我非常同情凤 凰卫视的刘老板,因为他把李敖带进凤 凰卫视。我进凤凰改写了一句成语,这 个成语本来是‘误上贼船’,我觉得不 是误上贼船,而是我,贼上了船,贼进 了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12.
蒋建春 《台声》2006,(2):76-79
“谁是正港台湾人?李敖:蒋渭水!”去年7月5日,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几个字。蒋渭水是我的祖父,讲台湾半个世纪之久的抗日史时一定会有他。许多他同时代的台湾人和后人,受到他的影响,毅然决然投身到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非武装的文化运动中。2005年7月5日台湾海峡出版社出版的《蒋渭水全集》增订版新书发表会在台北“二·二八纪念馆”举行,李敖大师便是在那如是说的,他认为蒋渭水是不屈不挠?求台湾人尊严的人,才是真正的台湾人。非武装抗日的社会影响力我祖父有篇名作发表于1921年,即?篇被后人?是为台湾开出的第一处方的《临床讲议》。这“处方”…  相似文献   

13.
罗易祥 《人民公安》2006,(22):52-53
张峰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上网聊天,上机以后仿佛骑上了飞奔的快马,在虚拟世界里任意驰骋,的确有一种别样的快感,他给自己起了个很豁亮的名字:觅食鸟。二是喜欢飙车,每到假日,开上心爱的跑车疾驰,秋风送爽,蛙唱鸟鸣.他和他的座驾奔驰在诗情画意的田园山岗.那是一种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巧遇“哲人科学家”张香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1993年秋 ,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 ,他有个熟人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退休老干部。该人近日找他 ,说外地有位读者 ,对我的文章和思想十分感兴趣 ,拟最近来京 ,很想拜访我。这位老先生还说 ,他的熟人再三央求他 ,希望我务必抽时间见那位读者一面。老先生提及的文章是《哲人科学家研究问答———李醒民教授访谈录》 ,发表在上海《世界科学》杂志1993年第10期上。该文由我两年前发表在长沙《求索》杂志(1990年第5期)的一篇论文改写而成 ,论文原…  相似文献   

15.
蓝薇 《台声》2006,(2):70-70
拥有上万藏书的“李敖书房”,是?立独行的李大师多年来的招牌,但据台媒报道,在去年9月,李敖把书房给卖了。对?,李敖笑?自己是200多位“立委”中最穷的,卖房子的钱是拿去做好事,至于藏书去了哪里,李敖说,现在是“寄人篱下”。据?,当初只要有空闲时间,李敖都会到书房去,但现在屋子已经易手。据台媒在现场的报道?,在大马路外头,可以隐约听得到屋子内敲敲打打的?音,原来是屋子的新主人正在装潢施工。陪伴自己多年的书房,忍痛卖了出去,李敖自己都好心疼,他说,“钱拿去做了很多好的事,大家都没看出来,高金素?去日本我捐了15万(新台币),这次去美国…  相似文献   

16.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点评:本诗是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求学时所作,当时题写在他的剪辫照上,赠给挚友许寿裳。1936年,许寿裳作《怀旧》一文,自述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并  相似文献   

17.
徐忠友  李震宇  林云龙 《台声》2010,(10):38-39
<正> 75岁的李敖或许真的就是最后一次回祖国大陆了。在作别上海、浙江之际,他意味深长地留下了一句欧阳修的话—— 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也成为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5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没有蒋介石的浙江真好" 8月27日上午,李敖和夫人王志慧(也称王小屯)、儿子李戡、女儿李谌在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的陪同下,来到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参访,受到了浙江馆工作人员和在场参  相似文献   

18.
正"别人整天做公共关系讨好人,我却整天破坏公共关系批评人;我的敌人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窝窝出现,我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多出一窝敌人,我真‘阔’得很呢!"——李敖最后一次引发两岸民众广泛关注是在3月18日。这一天,这位自奉"大德不逾间,小德出入可也"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永远闭上了嘴巴,思想也停止了转动,再也没机会奋笔疾书,畅快骂人了。不管李敖多么富有争议,他注定要成为两岸文学史上不可避开的一座山峰。李敖在为其自传写的广告语点破了其一生的境遇:"横睨一世、卓尔不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20.
话“危”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记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语惊人。自此,在成语中“盲人瞎马”便成了处境极危的代名词。 在人世间,身体生理器官的残疾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普通人相比,他们身临险境,内心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