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6,(17)
正摘编自8月19日台湾《中华日报》"5·20"之后,蔡当局对于两岸议题每每呼吁两岸协商、对话,也动辄表示台湾方面已释出善意。然而,外界并未看到蔡当局对于两岸协商做了什么准备,所谓呼吁对岸协商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善意!台当局公布"新南向政策纲领"之后,绿营"立委"随即响应,强调在"新南向政策"中抛出两岸对话,是宣示"我方善意"。但也有绿营"立委"表示,"别为了沟通而沟通""不清楚中国大陆到底坚持什么"。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1)
正蔡英文当局制定了明确的经济"去中国化"战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南向政策",必将成为其执政后强化对外关系、抗衡大陆经济"磁吸"的重要工具。早在蔡英文2012年初次参选时,她就曾提及"新南向政策"。到2015年9月台湾"大选"期间,蔡英文在"民进党29周年党庆外交使节酒会"上正式发布"新南向政策"。4月13日,在距蔡"5·20"宣誓就职还有一个多月之际,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黄志芳在中常会上作了《新南向政策——以人为本的台湾对外经济新战略》的专题报告,以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8,(20)
正摘编自9月27日台湾《中国时报》民进党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本意是希望透过此政策,减少台湾对大陆的依赖。该政策自从实施以来,饱受批评,除成效不彰外,如今政策的制定也引起蔡英文办公室资政的批评,新南向政策可谓是荒腔走板。自从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大陆观光客大量减少,因此民进党当局希望给予东南亚几个国家及地区免签待遇,吸引更多东南亚观光客到台湾旅游,用以填补大陆观光客大幅减少的缺口。以开放泰国免签为例,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4)
正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上台后,全力推动"新南向政策",以减轻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然而,迄今为止,台湾对东南亚的经贸无法开展,连"外交"人事布局都无法搞定,只好退而求其次,把争取东南亚旅客赴台观光,当成"新南向"的政绩。台当局"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12月2日发了个新闻稿,指台湾今年10月份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旅客人数大幅成长,总数达16.6931万人次,较去年10月份成长25.4%,对照全球访台人数减少8.7%,显示"新南向政策"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3)
正热点岛内舆论质疑民进党当局经济政策在两岸关系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台湾民进党新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该政策打出的旗号是通过结构转型战略,要让台湾经济"脱胎换骨",手法是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据台湾媒体报道,新当局负责人蔡英文近日已正式核定"新南向政策办公室"的设置要点,千呼万唤之下,总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8,(5)
正摘编自2018年2月19日台湾《中央网络报》最新民调显示,赞成"台湾独立"的比例创下10年新低,而赞成与大陆统一的比例则攀上10年新高。台湾《中央网络报》2月19日社评指出,这显现"天然独"毕竟抗拒不了时代潮流,两岸统一也是必然趋势。在民进党刻意加速"去中国化"并且执意与大陆对抗的状况下,为什么台湾民意反而背道而驰?大致不外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失败。问到对蔡英文处  相似文献   

7.
最近,台湾当局重提“南向政策”,鼓动台商投资东南亚国家,引起了台湾岛内外的关注。“南向政策”并非为了发展台湾经济 与李登辉的“南向政策”如出一辙。1994年,台商投资大陆出现了新热潮,两岸的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6)
正蔡英文近日积极走访台湾各地,听取产业心声,希望能贴近民意、提出活络台湾经济的政策。随着就职日愈近,已经展现出未来的民进党新当局将首重松绑法规、提升台湾产业竞争力为主要施政目标,加上先前曾提出"新南向政策",以及不正面应对、也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态度,使得大陆许多学者均提出蔡英文未来是否真要背向大陆,执意绕过大陆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8,(12)
正摘编自2018年5月31日台湾《中华日报》台湾《中华日报》5月31日社论指出,在蔡当局主政下,台湾对内对外都因断裂剧变而愈显荒谬绝伦,因荒谬绝伦而使内外断裂加剧。"拔管案"短短41天就折损了台当局两位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潘文忠、吴茂昆,后续程序包括台大校长如何产生?台教育主管部门继任负责人如何善后?则将是荒谬剧情之延续,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15,(1):48
<正>台湾《新生报》2014年12月17日发表社论说,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大败,被不少人解读为是台湾民众对国民党大陆政策投下反对票,算是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失败。然而国民党这几年大陆政策,基本上反映经济全球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方向是对的,因此,国民党这次的失败,并不能视为其大陆政策的失败,新"内阁"应让民众有感,民众就会重新认识或肯定其大陆政策。文章摘编如下: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于国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8,(6)
正摘编自2018年3月7日台湾《中华日报》台湾《中华日报》3月7日发表社论说,台当局原能主管部门5日发布新闻指出,确认核二厂二号机可符合再起动运转要求。核二厂二号机能否重启,固然关乎台湾今夏的供电稳定,但更凸显蔡当局"非核家园"的价值观早已动摇,而2025"非核家园"的目标,也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2)
正摘编自6月1日台湾《工商时报》两岸经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5·20"以来,蔡当局"淡然"对待两岸经贸的态度,势必使两岸经贸既难以维持马当局所开创的"现状",更很可能会倒退;如此将减损台湾工商界的两岸红利,并挫伤其研发创新动能,使台商在大陆市场越来越边缘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蔡当局务必予以审慎提防。蔡英文"5·20""就职演说",已经明显淡化两岸经贸的重要性;她声言要推动"新南向政策",以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蔡英文所说的单一市场,就是大陆市场。至于她在该演讲中不承认"九二共识",引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8,(2)
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悄然中流转,送走2017年最后一抹夕阳,迎来2018年第一道曙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台湾在这新的一年里,将会有什么新年新运数,让人既期待又担忧。台湾《中华日报》2018年1月1日发表社论说,在新的一年,台湾因为政治局势、政策施为、两岸关系、国际空间形势,乃至经济态势,都将延续2017年的纷纷扰扰。何况,2018年是"九合一"选举年,将选出  相似文献   

14.
台湾"监察院院长"王作荣九月一日在《联合报》发表文章指出,台湾经济幸好有大陆市场这个吞吐港,才有今天这样稳定的局面。他建议台湾当局全面检讨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以度过台湾经济衰退的危机。王作荣指出,台湾经济的繁荣很长一段时间有部分是靠大陆,有大陆这样一个市场作为台湾调节经济的吞吐港,这一点十分重要。自大陆经济改革开放后,台湾经济便很少有严重衰退局面出现,这是因为由大陆市场所吸收了。现在台湾当局正在"戒急用忍",假如众家商人都严格执行"戒急用忍"政策,那台湾现在的经济可能已经严重衰退了。好在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20)
正摘编9月29日台湾《中华日报》台当局"行政院长"赖清德9月26日首度到台湾"立法院"进行施政报告并备询,毫不遮掩地指出他主张"台独"。国台办9月27日回应称,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外界形容"赖揆"是以"直球"与大陆正面对决,这只会让未来两岸关系越来越僵,  相似文献   

16.
正1994年以来,台湾当局为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合作,突破"外交困境",同时借此缓解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政治、经济形成的压力,三次提出"南向政策"。2015年9月,时任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宣布,若重返执政将推动"新南向政策"。这一政策能否具体落实,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23)
<正>摘编自11月10日台湾《中华日报》台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赖清德最近针对产业界担忧的"五缺"问题,以及林全留下的民怨,接连提出应对方案,其中包括解决缺电方案、"一例一休"修正案等等。台湾《中华日报》11月10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细究这些应对方案内容,处处可见蔡当局及民进党自毁承诺,这不但损害了台当局施政的威信,更让台湾民众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吴宜 《台声》2018,(14)
正国台办联合多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实施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充分体现了大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和全局出发,"以民为本"作为大陆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对台政策上即强调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更加自信和从容应对台湾问题的崭新思维。"31条惠台措施"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落地之实,前所未有,是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为两  相似文献   

19.
蔡英文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的最初目的,是推动台湾经济发展多元化和提升对外经济格局,但整体实施效果不佳。早在美国考虑把台湾纳入"印太战略"之前,蔡英文就主动寻求加入,希望凭借美国在印太地区内的强大影响力,把"新南向政策"与"印太战略"紧紧捆绑在一起,让台湾能够实现南向突破,妄图割断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6)
正摘编自2018年3月1日台湾《经济日报》台湾《经济日报》3月1日发表社论说,2月28日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被赋予各种浓厚政治意涵的日子,各方政治势力无不在这一天通过活动来彰显各自的政治主张。大陆也在这个特殊日子,发布被称为"惠台大礼包"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