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柯文哲以“政治素人”身份参选台北市长受到追捧,居然有突破岛内一直延续的蓝绿政治格局之势,令人惊讶,被岛内媒体称为“柯文哲现象”。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9)
正2014年"素人"柯文哲以拒不入党,超脱蓝绿的姿态首次投入选举,即拿下了台北市长。从宣布参选到问鼎中原,被媒体惊叹为"柯文哲现象"。短短的一年后,"人气王"柯文哲的支持率却由80.1%跌到38%的满意度、42%不满意的尴尬境地,昔日媒体的宠儿蜕变成了今日之孤儿。世事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它反映了什么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柯文哲能够以无党籍身份在蓝大于绿的台北市勇夺市长宝座,它折射出了当下台湾社会的一种现象,即"跟风  相似文献   

3.
<正>"柯文哲现象"的崛起台湾政党政治长期陷于造神怪圈,民众、媒体、舆论每逢僵局、焦虑、泥沼,便会追逐传奇,热衷神话。"柯文哲现象"就是台湾各界期待政治强人、突破"闷政治"困境的心理投射。2014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中柯文哲与民进党达成政治交易,获得新媒体与年轻世代的加持,轻易摘取台湾公民运动成果,形成柯文哲旋风现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败连胜文,夺取台北市长。这不仅颠覆了台北传统的蓝绿基本盘6:4的政治版图,创造了25万票的差距,而且塑造了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7)
正综合新华社报道,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近日接受台湾旺中媒体集团专访时表示,理解并尊重大陆方面对"九二共识"的坚持,愿意在既有政治基础上,维护两岸已签署协议再往前走,特别是在两岸经济互相依赖的状态下,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他认为,秉持善意和"两岸一家亲"的态度,有助两岸关系朝正面发展。针对台北、上海"双城论坛",柯文哲表示,台北和上海是两岸重要城市,过去交流很顺畅。目前,台北市由秘书处大陆小组处理相关业务,  相似文献   

5.
政治局外人     
郑太男 《台声》2014,(12):48-49
<正>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即"九合一")大幕终落。备受两岸各界关注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以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总计85万余票当选台北市市长告终。不管是"政治素人"还是"白皮绿骨",柯文哲在这次台北市长选举中所带动的风潮,其实都是一种"政治局外人"的现象。此次柯文哲赢得选举,不在于他隐藏起自己的"墨绿色",而在于他宣称愿意从蓝绿以外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2月25日,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长。上任以来,柯文哲频挥改革大刀,展现雷厉风行办事风格,其独立特行的素人特质一改以往政治人物圆融之风,成为岛内民意追捧的宠儿。台湾TVBS最新民调显示,高达68%的台北市民满意柯文哲的施政表现。台湾指标民调《政治人物好感度》调查也显示,柯文哲以71%的好感度拿下全台第二名。但柯文哲清算所谓前朝弊案,缺乏兴  相似文献   

7.
政治     
《台声》2017,(15)
<正>"双城论坛"后声望骤升柯文哲民调大赢蔡英文、吴敦义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双城论坛"后政治声望回升,台湾旺旺中时7月9日公布《政治人物声望调查》,比较柯文哲、蔡英文、准国民党主席吴敦义,结果柯文哲满意度高达37%,远胜蔡英文的15.3%、吴敦义的14.1%,蔡、吴两人相加的声望还不及柯文哲,而年轻族群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11)
正摘编自2018年5月11日台湾《旺报》台湾《旺报》5月11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当柯文哲向民进党低头,为"'两岸一家亲'言论所造成的不悦"道歉后,原本对柯文哲期待甚高的两岸仿佛被重重槌了一记,柯文哲的表现让两岸中国人失望,这确实让人遗憾。那个自称"白目"、天不怕地不怕的柯文哲已信用破产。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台湾又进入"九合一"选举的氛围中,许多政治人物纷纷提出"台湾价值"相互诘问,甚至以之作为攻讦或抹黑对手的文宣议题,其中以倡导"两岸一家亲"的台北市长柯文哲,遭受最严厉的"泼粪",但柯文哲总是好整以暇,一付八风吹不动老神在在的轻松,因为聪明如柯文哲,当然知道"两岸一家亲",不是他所独创,而是两岸自古皆然的结构性关系。李登辉也主张过国家统一,陈水扁也公开宣示过"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曾回大陆福建老家祭祖的吕秀莲也说两岸是"远亲近邻"。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白色力量"代表柯文哲以3000余票微弱优势连任台北市市长。2019年8月6日,台湾民众党创建,柯文哲被推举为党主席。2020年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台湾民众党成功拿下5席,一跃成为台湾政坛第三大党。这一切缘起于台湾2014年台北市市长选举,产生了一个热词"柯文哲现象"。为什么"政治素人"柯文哲能够变成"政治红人",以85万高票当选台北市市长,从而造就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8月17日下午4时许,台北市长柯文哲一行乘坐的长荣BR772航班,自松山抵达上海虹桥机场。走出机舱时,只见他身着短袖衬衣,脚穿旅游鞋,拖着行李箱,脖子上挂着一个证件,上面写着"台北市政府市长柯文哲"。这证件一面有字,一面白底无字,在行走时经常转换。其左胸的上衣口袋里,还插着登机牌,座位号20C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7)
正"2016台北上海城市论坛"顺利举办,大陆再次释放了善意的信号,为两岸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开启一扇"机会之窗"。连日来,台湾媒体高度关注,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给绿营县市长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台湾《旺报》发表社评说,大陆愿意延续与台北市的交流,不因台北市市长柯文哲"亲绿"属性而退却,显然是做了很大的让步,柯文哲也展现出极大的诚意,向大陆释放友善的讯息,直接促成双方合作,这无疑给绿营县市长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接下来绿营县市首长若想重启两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8,(12)
正摘编自2018年6月7日《联合报》台北农产公司总经理吴音宁上任以来,风波从未间断。事实上,从柯文哲上任迄今,北农的人事争议,始终都是柯文哲向民进党示威的标的,在吴音宁上任前如此,上任后招致的争议,从没停止过,如今选举将至,柯文哲方面不会松手,民进党也不会坐视不管。迄今,吴音宁卷入的风波,虽无一能有确切证明  相似文献   

14.
柯P之变     
《台声》2016,(17)
正自然在对人类经过一阵狂风暴雨式的浸袭之后,终归平静,一如观天者对自然的小结,风雨过后是彩虹。自然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柯文哲,耳熟能详吧,50年代末生于台湾新竹,小中年,一位小有经传的外科医师,只因痛感台北已"病入膏肓",即以无党籍身份出来竞选台北市市长。自然,膏肓中的台北不得不"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给了他一个机会。柯文哲自此进入台湾政坛。他,专长为外伤、急救、器官移植,研究人工肝脏,手术刀不离左右,绰号柯P、KP。执政后,果敢有为,旧  相似文献   

15.
<正>自5月17日民众党正式提名柯文哲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来,白绿阵营之间竞争关系日益凸显。民众党及柯文哲集中抨击民进党两岸政策、对外政策和内部施政,同时强调所谓“台湾主体意识”,与民进党争夺中间和泛绿选票,遭后者猛烈反击。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3)
<正>自从岛内政坛冒出柯文哲后,国、民两大政党在岛内新闻市场上几乎快消失踪影,一众耀眼的政治明星,顿时都暗淡下来,蔡英文、朱立伦横看竖看都有些马英九的身影,赖清德急着要在柯文哲强大光芒下挣点露脸机会,甚至不惜抬高和台南议会对抗,然而斧凿之痕硬是折损了效果。至于近一年前还不可一世的"太阳花学运领袖",现  相似文献   

17.
台北市市长选举作为年底“九合一”选举最具指标意义的选区之一,其胜负结果将深刻影响国、民两党的声势、实力变化。竞选以来,无党籍参选人柯文哲声势力压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但近期,随着柯文哲自身的竞选劣势渐显,连胜文团队强化补足弱点,双方的选情逐步呈现拉锯态势。未来,若蓝绿对决态势升高,连胜文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1)
<正>曾几何时,街头民粹成为民进党再次执政的动力,柯文哲也在"白色力量"的推波助澜下登上台北市长宝座,而今,民进党面对昔日街头伙伴的反噬,蔡英文执政团队的民调支持度与柯文哲执政能力的满意度都一跌再跌,还持续探底。不过,值得省思的是,在野的国民党却未因民进党执政步调错乱而受到较大支持。上月中"立委"讨论"公投法"部分条文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4)
正民进党今年是否再和柯文哲结盟,先决条件似乎是柯文哲得先再一次确认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不料柯却反呛蔡英文:"很想知道她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台湾《中时电子报》1月29日发表评论说,老实说,台湾民众和大陆民众也都想知道,蔡英文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如今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显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10)
正摘编自2018年5月3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中国时报》5月3日报道,丁守中确定披蓝袍迎战柯文哲,性格与形象截然不同的两人,在不同年龄票源各有优势,但如今不仅蓝营民调显示丁、柯选情五五波,也有绿营人士透露,两人差距确实不大,加上基层反柯等外在因素,柯文哲稍有不慎恐被翻盘。下半年关键就看柯能否巩固年轻选票,提高青年投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