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与台湾新北市板桥慈惠宫,跨越海峡两岸连线,共同举行新年诵经祈福仪式。当天,"妈祖故里"湄洲岛春暖花开,游人如织;湄洲妈祖祖庙香烟袅袅,鼓乐升平。湄洲妈祖祖庙与台湾新北市板桥慈惠宫两岸连线,分别在祖庙天后殿和板桥慈惠宫内共同举行新年诵经祈福仪式。诵经祈福期间,恰值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到板桥慈惠宫新春祈福,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携祖庙董监事成员视频连线,与郭台铭、慈惠宫主委江清秀等互拜早年。在视频中,林金榜通过视频连线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3)
<正>春节,是中国人的新年,华夏传统历法农历的元旦,也称朔旦、元正、岁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都是"一年之始"的意思。这个华人四大节日之首是世界各地汉族社会的传统新年,口头上亦称为过新年、度岁、庆新春、庆新岁。由于台湾并用了阳历、农历两种历法,几时序走进二种历法的一月一日皆可称为"新年",不论是跨年至阳历元旦,或农历年的春节,因为历法日期不同,使用"新年"二字不至于混淆,在台湾反倒是普遍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每逢年底,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都要开展慰问活动,确保困难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城乡低保户等困难群体过上温暖祥和的春节。临近春节,合肥的天空飘起了雪花,我们民政局一行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包河区大圩镇圩西村八组,看望这里的留守儿童。村里人多路窄,我们下车步行进入村里。"过新年,过新年,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平平安安,岁岁年年,有你有我团团圆圆……"刚走进村里,就听到村里的广播传来欢快的过新年的歌曲,今年村里圆满完成两委换届工作,新人新气象,喜庆的年味、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推进2012年受灾群众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在明年春节前受灾群众搬入新居过新年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重庆市民政局于11月6日、8日分别在潼南县、忠县召开了渝西片区13个区县和渝东北片区12个区县"2012年受灾群众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会"。各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分管局长,救灾科科长参加了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田培忠、潼南县副县长曾荣、忠县副县长袁德祥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狗俗趣闻     
如今,在中国的民间,人们总是把农历的正月初一这天称为新年,习惯上又叫做春节。可是,如果追溯到中国远古的岁月里,人们并不是都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一年之首的。  相似文献   

6.
正佛光山自1980年首创佛教寺院在农历春节期间举办"春节平安灯法会"以来,两岸文化、宗教团体共同举办法会期间活动的情况逐渐增多。尤其是今年的法会以"忠义传家"为主轴,融合信仰、传承、艺文、创意四大特色,推出精彩活动、佛门迎春、花灯展出、艺文展览、表演节目、美味蔬食等六大类活动,来自大陆的参展、参演团队几乎参与了所有活动。两岸的春节,两岸的新年,处处彰显了两岸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7.
恭贺新春     
《群众》2019,(3)
<正>恭贺新春猪/年/大/吉/万/事/如/意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4,(2):20-41
<正>又至新春时。转眼马年春节到。春节是指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过春节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个节日所无与伦比的悠久历史。因其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全民性的特点,且历史悠久、流传面广,故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  相似文献   

9.
王毅 《两岸关系》2011,(1):1-F0002
金虎辞岁,玉兔呈样。在农历辛卯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本刊2011年第一期,专门发表题为《巩固基础,保持方向,充实内涵》的新年寄语。  相似文献   

10.
初一     
《台声》2017,(3)
<正>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在春节期间,民间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台湾人会  相似文献   

11.
新年旧话     
新年伊始 ,下面想说的只是一点与新年有关的旧话。从前有一幅对联 :“天上月圆 ,地上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阴历年尾 ,阳历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上联说的是阴历 ,下联说的是阴历和阳历。我国在辛亥革命前 ,除太平天国实行过天历外 ,都用阴历 (实为阴阳合历即阴阳历 )。现在大多数国家用阳历 ,也称公历。在采取阳历后 ,阴历曾一度被称为废历。但实际未废 ,如与农事有关的节令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等 ,民间一直相沿下来 ,所以常叫旧历和更多地叫农历。农历新年又叫春节 ,比阳历新年热闹得多。阴历在中国还有一个特点 ,即…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3,(1):2-2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年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闹春祈福     
周朝 《浙江人大》2012,(Z1):88-89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人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常  相似文献   

14.
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和关注下,大陆同胞赠送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乳名征集活动的结果在农历新年钟声敲响前揭晓,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观众投票, “团团”、“圆圆”最终“胜出”  相似文献   

15.
张沐 《中国减灾》2021,(2):36-39
一年很快又很慢,困顿的2020年已成过去,农历新年近在咫尺.春节前后出行多、聚餐多,此时因为思家心切或期待节假日的活动安排,使人心浮气躁、思想不集中,容易造成一些安全事故.为了您和家人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本文从居家安全、饮食安全、出行安全等方面摘录、整理了春节期间在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提示您注意春节安全,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9,(4)
正摘自2月21日《联合报》元宵节过了,2019年农历新年也算结束了。但鸡蛋价格飞涨,全台鸡蛋缺货,却从春节前持续至今。"蛋荒"引爆新一波民怨,问题竟又出在"荒诞"的农业产销失衡。早在春节之前,许多家庭主妇就发现大事不妙:竟然买不到蛋!不仅各地超市蛋架被扫空,即使有残存蛋品,也贵得让人犹豫该不该下手。因应年节蛋荒,还有台民意代表在发送自制春联时推出"贴文打卡送蛋""苦中作乐"帮部分民众解决"无蛋之苦"。  相似文献   

17.
小枫 《前进论坛》2009,(8):23-2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传统节日历史久远,元旦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春节过去被称为“新年”,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4,(Z1)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它是农历的新年,所以至今仍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相似文献   

19.
图闻天下     
1、2015年2月18日,中国香港,一名妇女在商场庆祝春节的彩色羊装置前自拍。今年中国农历新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羊年2、当地时间2015年2月16日,巴西里约热内卢,来自圣克莱门特桑巴舞学校的舞者参加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游行3、当地时间2015年2月9日,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上,狂欢者戴着精致的面具。该节日最早是在11世纪开始举行4、当地时间2015年2月19日,韩国首尔,韩国民众身着传统服饰,庆祝农历新年到来  相似文献   

20.
中华好声音     
《台声》2015,(3)
<正>羊年春晚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起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在其第一套节目直播的综艺晚会,后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央视英语国际频道、央视西班牙语频道和央视法语频道都会同步直播。此外,从2008年至今高清频道进行彩排的录像转播,央视网等网络新媒体也会进行转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