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版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也将改变台湾未来政治发展方向,但没有改变台湾蓝绿二元结构,也很难超越蓝绿,除少数中间选民外,在重要选举中依然是"蓝投蓝、绿投绿",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影响选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3.
从现在到2008年3月,台湾有两次重大选举:选制变更后的第一次台湾民意代表选举和蓝绿对决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两次选举前后,台湾当局是否会推动台湾“法理独立”,两岸形势又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9年以来,台湾地区蓝绿恶斗不断、两岸对立加深,在内外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岛内民众的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产生了显著变化。一、2019年台湾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变化情况2019年以来,台湾多项统"独"意识和国族认同民调显示,岛内民众两岸统一意识和"中国人认同"双双下滑。  相似文献   

5.
当蓝绿对峙推进到"北蓝南绿"的区域政治的极端形式时,其结构性困境也在逐一显现。蓝绿两极化政治并非台湾政治发展的宿命。由"颜色政治"向"脱色政治"发展,是走向常态化执政的任何一位台湾政治领导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而突破当下政治的结构性困局,建立超越"颜色政治"的公共伦理,对两岸关系具有多重意涵,大陆因素可以在促进岛内区域政治向有利于两岸关系方面的,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两岸关系》2014,(11):25-27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台湾民众政治倾向的中立者呈现上升趋势,这体现了岛内民意逐渐脱离蓝绿意识形态。该变化加速了岛内民众"西进大陆"的步伐,进而影响到政治势力的动向。岛内民意脱离蓝绿意识形态7月岛内民调显示,民众政治倾向中立者远远超过倾向蓝绿者,相较  相似文献   

8.
正蔡英文上台后,出于制造台湾岛内蓝绿和解假象等政治考量,精心挑选国民党出身的李大维为台"外交部长"。李大维就任以来,虽然兢兢业业,但由于蔡英文当局对外交往政策的失据,使得李大维的辛劳只能事倍功半,屡受岛内舆论批评。有台湾媒体认为,未来在蓝绿两大阵营的共同夹击下,不排除李大维沦为蔡英文的"政治牺牲品"。难逃蔡英文政治算计李大维祖籍山东青岛,1949年10月15日出生于台北,青年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6,(4)
正2016年1月16日,台湾举行第14任"总统""副总统"暨第九届"立法院"的"二合一"选举,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胜国民党朱立伦308万票,当选新一届台湾领导人。朱立伦选后请辞国民党主席。由于主张"台独"路线的民进党重获执政,岛内蓝绿政治版图全面异位,选后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势错综复杂。此次选情,折射出了当前台湾政治生态的某些特征,台湾政局演变的一些态势,以及两岸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7日,台湾五都选举登记截至,蓝绿各方参选人正式确定,共有14人角逐5个席次。随着选举日益临近,选战各方进入最后的攻防阶段,竞争日趋白热化。台北市:蓝绿难分上下台北市虽然共有5人参选,但其中吴武明、萧淑华、吴炎成3位无党籍候选人知名度不高、缺乏政党支持,当选可能性极低,"郝苏对决"态势明朗。由于郝龙斌、苏贞昌两人各有所长,声势实力相当,选情胶着,这也决定了台北市结果将成为观察两党年底选举成败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8,(1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蓝绿两营为"九二共识"僵持不下,6月25日,前国民党"立法机构"负责人孙大千表示,早在民进党宣布不接受"九二共识"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前提时,就应该预先知道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他直言,民进党自己玩火自焚就算了,何必要拉着台湾民众一起去陪葬呢?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9)
8月15日民进党2008参选人谢长廷正式宣布,苏贞昌同意与他搭档竞选。至此,蓝绿阵营各自面对的大事都有了结果:"谢苏配"成局以及马英九特别费案一审被判无罪。台湾《联合报》评论说,经过这波震荡,战局似乎回归原点,后续的选战动员将是下一轮蓝绿交锋的胜负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9月17日,郭台铭和柯文哲相继宣布放弃连署参加台湾2020年"大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可能重回蓝绿对决局面。试图凝聚不满蓝绿选民、号召走中间路线的"第三势力",因头面人物的各怀算计、蓝绿两大板块夹击而在2020"大选"中整合失败,但郭台铭、柯文哲所获得较多支持的中间选民和青年选民仍是左右"大选"结果的关键力量,并可能影响同期进行的第10届"立委"选举。韩国瑜与蔡英文的对决,将是"庶民经济牌"与所谓"安全牌"的缠  相似文献   

14.
文睿 《两岸关系》2013,(1):63-64
1月13日,民进党"火大列车"驶入台北,"火大游行"终于在台北登场上演。从场面来看,本次"火大游行"的主办单位宣称有20万人参与,但据台湾警方估算大概有10万人,前后相差一倍。如果与之前党主席苏贞昌声称的会有六成民众支持上街"呛马"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从活动效果来看,显然与民进党预期的有相当大的落差。不仅民众参与人数比预估的要少,而且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绿营支持者,这也让事前定位为"全民呛马"的游行变为了"绿营反马",成为又一次典型的蓝绿政争。在台湾的政治环境下,多年来蓝绿政治斗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相似文献   

15.
书讯     
《台声》2015,(22)
<正>《岁月台湾:1900年以来的台湾大事记》有大悲痛,有大欢喜,1900年至今,一年一年,细说台湾这些年来的筚路蓝缕和欢喜哀愁。一件件改变台湾的大事,结成一幅流动的百年台湾历史长卷——日本殖民、台湾光复、"二二八"、国民党迁台、金门炮战、美丽岛事件、大陆探亲、汪辜会谈、"保钓"、民进党成立、开放党禁、蓝绿分野、两岸三通……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3)
<正>摘编自6月19日台湾《工商时报》"以希腊为鉴",这个主题在最近5年已成老生常谈,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世人眼见希腊一步一步走上覆巢破卵之路,民众眼见台湾"轻赋税重福利"的财政失衡一年一年恶化。如今,希腊与欧元区濒临决裂时刻,台湾蓝绿对垒也到了玩命关头,从希腊危机预见台湾未来,其结果令人心惊胆颤。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台湾第五届与第六届"立委"选举的结果做一比较分析,以实证方式探究政坛两大阵营四个主要政党在三年中形象品牌的变化情形.尤其着力于蓝绿阵营中的第二大党--亲民党与"台联党"--在这三年间的席次增减,并以政党品牌的概念来解释此种蓝绿内部消长的情形,作为政治参与者与政治研究者进一步观察的方向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台湾蓝绿就用公投方式解决核四争议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困扰台湾多年的核四问题可望就此解决。核四公投虽然是岛内民生议题,但此举可能为公投常态化以及"公投法"的修改打开潘多拉盒子,进而为"台独"势力利用公投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可乘之机。对此,必须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23)
正台湾地方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的结果于11月24日揭晓,执政的民进党在地方失去多数的县市长席次,而中国国民党则是大有斩获,各地方蓝绿版图的消长代表台湾民心思变,对民进党执政2年多的成果并不满意,台湾人民普遍希望能安居乐业,而要想安居乐业则必须要有和平两岸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七合一"选举,中台湾是争夺的关键地区,变数最大,蓝绿重兵集结,尤其是台中市上演"强龙之争",很可能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的关键一役。2014年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一次重要选举,即多项地方选举合并后的"七合一"选举,其中最重要的是6个直辖市与16个县市长选举。依岛内政治格局发展态势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与"国败民胜"的态势。不论国民党能否维持既有执政县市,其得票率与得票数预计会继续下降。选后,"北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