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8,(11)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花莲县长傅昆萁及金门县副县长吴成典5月14日在台立法机构举行记者会。傅昆萁表示,蔡当局近年税收超收1000多亿元新台币,说"军公教"年金不改当局会破产,甚至把年金改革议题融入小学教材,简直是"全台最大诈骗集团都不如民进党当局",连小学生都不放过,都要骗,这样的当局值得信赖吗?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9)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台年金改革引爆"万人围城"#年金问题在台湾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令台湾军公教团体最为不满的是,蔡英文当局自上任以来一直将军公教视为蓝营铁杆,完全无视他们的感受与诉求,更借着亲绿名嘴毫不留情地将退休军公教打成"米虫、肥猫、既得利益者、反改革"族群,将台湾财政问题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正7月1日,民进党当局强力推行的军公教"年金改革"正式上路。这项本来受到多数台湾民众支持的改革举措,却在民进党的政治操作下完全失焦变味,在引起军公教强烈抵制的同时,也暴露出民进党意欲瓦解国民党基本盘的政治算计。"年金改革"中的年金是指定期、持续获得的酬金,可按周、月、季或年给付,主要目的是保障退休和失能群体的经济保障。台湾从1950年开始构建年金制度框架,限于财力无法一步到位,只能按照职业分类先后实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8)
正"反污名、要尊严!"9月3日下午的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上响彻这一口号声。逾10万台湾民众顶着烈日汇聚于此,抗议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在年金改革过程中抹黑"军公教"群体是"既得利益者",制造社会撕裂与对抗。这一被岛内媒体称为"史上头一遭"以军、警、公职人员和教师为主的游行抗议,由台湾"监督年金改革行动联盟"发起。该联盟在抗议宣言中表示,支持年金改革,但反对以不实资料与数据或极端个案挑起族群矛盾与世代对立,并对军警公教人员进行污蔑和抹黑。宣言指出,当局不思提振经济、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8,(14)
正摘编自6月26日台湾《中国时报》在台当局的"年金改革"告一段落之后,蔡英文出面道歉,向所有受"年改"负面影响的"军公教"退休人士表示歉意,并感谢他们的付出,让财政不虞匮乏,再也不会无力支付公务员的退休金。台湾《中国时报》6月26日发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的评论文章指出,她不道歉也就罢了,这下对全台湾"军公教"退休人士所做的道歉,实不啻是大吃他们的"豆腐",让他们在痛失金钱之后,更感痛心。年金是台当局对"军公教"人士的承诺,如果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22)
<正>摘编自11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去年6月,台湾一名自称"公民记者"的洪素珠,在脸谱网(facebook)上发布其情绪化的言语辱骂老荣民。事后被人发现,她已经多次录制侮辱荣民的影片,因严重撕裂社会感情而引起轩然大波,台湾当局高层随即发表声明谴责,但伤痕烙印已深!比起台湾民间社会羞辱荣民的程度,民进党当局不遑多让,蔡英文当局一年多来,剑指"军公教"的"年金改革"、此起彼落的"去中国化"与"去蒋化"的民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9)
<正>台"立法"机构自4月19日起开始审议公务人员"退抚法草案",周围布建了拒马与蛇笼,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警力,其目的就是在阻却军公教退休人员的抗争。事情的发展,并无意外,退休军公教人员采取了激烈的抗争。对此一抗争,蔡英文发表一番谈话,其态度之强硬,内容之无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蔡英文在谈话中虽然向军公教同仁表示感谢,但我们要问,民进党当局对军公教人员的体谅在何处?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8)
正9月的台湾风和日丽,却酝酿着接二连三的游行示威。蔡英文模糊的施政主轴和反复的政治决策,优先操作"转型正义"而忽视经济、民生问题,以及台湾当局上下官僚颟顸、应变无力的纷繁乱象引发的恶果,在执政百日之际总爆发。"九月围城"可谓是蔡当局"蜜月期"结束的标志。军公教:"反污名、要尊严"。本次大游行针对的是蔡当局借"国民年金改革"对军公教人员的"污名化"及其"暴力改革进程"。其一,经绿营多年造势,军公教阶层屡次被"改革"舆论"公审"和长期"污名化",被指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24日台湾《中国时报》蔡英文上台一年多,不论内政、两岸、"外交",都只有一个"乱"字可以形容。蔡英文确实处于内外交迫、不满之火遍地燎原的困境,不满"年金改革"的军公教团体固然频频抗争,但军公教的不满并不是社会全部的不满;"一例一休"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8,(1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年金"改革即将上路,"军公教"(军人、公务员、教师)退休群体节约消费因应,连带影响台湾内需市场,加上大陆游客不来,岛内餐旅业首当其冲,今年暑假出现订房率衰退警讯;尽管台当局加码延长住宿优惠政策,但旅宿业者普遍"无感",更忧心暑假过后的9月、10月,业绩恐将如雪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9)
<正>前台北市议员李承龙及女子邱晋芛,为了"报复"全台各地的孙文、蒋介石铜像屡传被断头事件,遂将乌山头水库大坝旁的八田与一铜像锯断头部,即可发觉台湾蓝绿对立所引发的族群仇恨已到总爆发的临界点。蔡英文"大权在手,号令天下",她对退休军公教人员抗议年金改革称,"绝不能放任暴力拖延改革脚步,今早脱序行为警方一定严办"。然而,蔡英文在另一方面却又"不聋不哑不做翁姑"。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9)
正蔡英文过去曾批评马当局是装睡的人叫不醒,但经过3个多月后,我们几乎可以确信,蔡当局比马当局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只社会叫不醒,连民进党党内的人都叫不醒,其装睡的程度,堪称台湾政治的新风景。"九三军公教大游行",蔡英文视若无睹,一句"我们照行程走",表示她要继续装睡。"九一二观光产业大游行",要求台当局正视陆客大幅下降对产业的冲击。游行前,张景森"政务委员"突然清醒过来,表示陆客是我们最需要的朋友,但"行政院"发言人马上说他讲的话不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9,(1)
<正>自"九合一"选举结束迄今已经一个多月了,选后信誓旦旦要检讨、要变得不一样的民进党,却仍然看不出有任何改变的迹象。执政的民进党自认推动改革"重大成就"有:"一例一休"修法、军公教年金改革、成立党产会与促转会等转型正义工程等,每一项改革都造成台湾的空转。"一例一休"修法造成资方、劳方及消费者三输的局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蔡英文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在台湾岛内,蔡英文当局执政无力,政策多变,对国民党展开政治清算,对军公教进行抹黑、污名,引起民怨沸腾。特别是蔡英文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交不出合格的答卷,使得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锐减,对台湾渔民、旅游业者等基层民众的生计造成重大损失。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今年9月台湾民众连续爆发抗议浪潮,表达对蔡英文执政不力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9)
<正>近日赞同蔡英文领导方式的民调一下子上升了16.6%,她的声望也陡涨到46.4%。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自由作家桑品载的评论文章指出,赖清德为"军公教"加薪,拉抬了他与蔡英文的人气指数,但这只是烟火现象。因蔡当局一年多来造成民怨四起,支持度已跌至谷底,新官上任,一般人不免对他有冲喜式憧憬,所以一时间也会吸引部分中间选民。但烟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3)
<正>摘编自1月19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年金改革会议的举办地点又改了,从原本的国际会议中心,改至南港的"中央研究院",再改到蔡英文办公室。不断改地点的唯一考量,就是为了要避开民众的抗议,可是民进党当局在上台之初,不是自诩为"最会沟通"吗?蔡英文不是告诉社会大众不要怕与台当局打交道吗?面对年金改革的抗议的声音,民进党"立委"段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台湾当前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解决社保基金的财务破产危机,完善与健全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台湾当局积极推进退休养老制度改革。总体改革思路:"多缴、少领、晚退"面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未来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2008年台湾"经建会"开始规划老年经济安全问题,提出年金制度改革的初步设想。2009年11月,台湾"经建会"成立"年金制度改革规划专案小组",到2012年先后召开6次工作小组或专案小组会  相似文献   

18.
5月20日,马英九第二任期届满周年。一年来,马当局加速实施内部改革,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并强化与美日的关系,在一系列的内外事务中取得不少成绩。但受全球经济环境欠佳等因素影响,岛内经济复苏缓慢,加之实施油电双涨、开征证所税、改革年金制度等引发民怨,马当局执政满意度长期陷入低迷,执政困难加大。展望未来三年任期,虽仍将面临经济发展、内部改革等挑战,但若能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1)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蔡英文执政满一周年,此前有台湾民调显示,蔡英文的声望一年来下滑了22%,满意度降到3成,不满意度达68%。政策方面,对年金改革满意度的族群落差、对"一例一休"最为不满;民众对蔡当局团队不满意度也高达6成。选前最挺蔡英文的年轻人更是反转,成为最不满的一群人。数据指向的事实是,蔡英文  相似文献   

20.
陈咏江 《两岸关系》2012,(11):62-63
在台湾社会出现"减薪节支"的风潮之际,爆出大砍别人福利的"立委"原来享受着同样没有"法源"的9项高额补贴(台湾舆论戏称为9A),震惊岛内社会。部分"9A立委"面对自身福利审视待删时表现出的拖延畏惧与砍军公教福利时的咄咄逼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民意强烈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