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20日,马英九卸任,民进党上台,台湾迎来新一次政党轮替。在马英九卸任前夕,台湾TVBS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支持率明显上升,施政满意度为23%,为2012年连任以来的高点,较前任陈水扁高出10个百分点;不满意度58%,比陈水扁的69%少11个百分点。马英九当局施政8年,民众感到最满意的项目是"处理两岸关系",台湾47%的民众给予肯定。近期,舆论围绕马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2008年大选经过一番激烈的选战终于落幕,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以7658724票领先,胜出代表民进党的谢长廷和苏贞昌220万余票,以绝对优势赢得了选战的胜利。台湾迎来了第二次政党轮替,也为台海的和平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马英九面对民进党执政八年留下的"烂摊子",加上国际油价、粮价飞涨引发的通胀,虽然通过开放两岸政策努力提振台湾民间的信心,但台湾经济不振、财政困窘的难题非短期所能改善。台湾《联合报》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满意率不断下跌,从  相似文献   

4.
陈桂清 《两岸关系》2013,(10):14-16
随着2014年台湾“七合一”选举的日益临近,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展开选战布局,加强选举备战,两党阵营有杰之士倾巢出动,各种民调满天下。目前看,虽受马英九当局执政低迷影响士气不振,但在提早布局、提早辅选的安排下,有望稳住选举阵脚。民进党由于收到马英九执政不利影响而信心大增,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台湾蓝绿阵营围绕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马英九的大陆政策、陈水扁弊案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是岛内政局出现重大转折,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完全执政”,政权基础渐趋稳固,但因拼经济成效不彰而深陷执政困境。民进党“台独政权”终结,实力迅速下降,改革进程受挫,发展危机加深。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2)
<正>台湾岛内"九合一"选后,国民党重挫,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内外对马英九的批判与攻击排山倒海,最终迫其辞去党主席一职。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多少都会受到个性、用人风格、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一定有功有过。但在今日台湾岛内,似乎对马英九的评判只有过,完全没有功。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面对岛内乱局与困境,打破两岸僵局、维护台海和平,拓展台湾地区"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7.
纪欣 《统一论坛》2009,(3):36-37
从日前陈水扁在看守所放话要筹组“台湾独立党”,专门推动“民进党应该做却不敢做”的“台独”事务,到绿营阻拦吕秀莲赴大陆访问,到蔡英文刚从美国回来又赴日本“告洋状”,到民进党全面丑化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再到民进党把郭冠英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写的几篇自讽嘲谑文章硬炒作成“外省人辱台、卖台”事件。几件事情看来,马英九执政满一年,台湾的民意却改变不大。因此,尽管2008年台海局势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启楷 《台声》2006,(9):18-19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吴三国最后归一统,台湾系出同门的国、亲、新三党,历经多年既合作又竞争关系后,正进入快速汇流阶段,未来两年,泛蓝可能整并成功,并在2008大选,有机会由百年老店国民党抢回”中央执政权”。扮]此光武中兴关键人物者,正是国民党现任主席马英九,但“成马英九”,却也可能“败也马英九”。对比执政的民进党支持度每况愈下,国民党最近在清廉度和民意支持度上,都比过去有明显成长,可望代表角逐2008大位的马英九,更在近一年来的民调,稳定得半数以上民众的支持度,遥遥领先民进党的4大天王。不过,马英九能否坐稳泛…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8,(9)
正摘编自2018年4月15日台湾《工商时报》台湾《工商时报》4月15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蔡英文执政很快就要届满2年了,4年的任期已过一半,经济表现是该算算账的时候了。民进党之所以能在近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中大获全胜,马英九执政最后几年经济成长不佳是主要原因,然而2年来情况是否改善,非仅民众关心,蔡英文自己也该有个谱才好。大家应该都记得马英九执政后期出现了"闷经济"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1)
正蔡英文"5·20"宣誓就职,民进党完全执政,马英九执政8年来,两岸保持和平与稳定的交流发展与成果。"我们担心这些成果在蔡英文执政后马上被破坏。是否回到过去两岸交流的停滞、甚至对峙情况?这都不是台湾民众所乐见。"蔡英文"就职演说"不承认"九二共识",无法具体说出内涵。此外,民进党内部"台独"声音也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隐忧。民共领导人之间没有互信基础,这是两岸关系未来很大的变数。"5·20"后的两岸关系将可预见磨合与冲突。民进党为了区隔它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似乎  相似文献   

11.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台湾政情瞬息万变,政党竞争激烈,除了传统民调的方法可以预测政党支持度外,本文透过一项新的政党品牌调查法,观察台湾政党长期建立的品牌形象对人民产生认同感与支持度的影响性,来提供政党竞争态势更完整的分析数据。本文以两次调查,比较台湾主要政党的作为所带给人民的观感,并以三项品牌类型及五十项品牌元素分析人民对政党表现的评价。研究发现,执政的民进党近两年多来品牌形象趋于恶化。而因腐败下台的国民党,随着马英九时代来临,其政党品牌已有起死回生的迹象。目前两大政党都陷于危机困境与品牌转型的努力中。未来,政党内部的整合、两岸关系的突破与经济发展将是台湾人民评价政党品牌与决定是否支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5·20"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蔡英文上台。执政伊始,台湾新当局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媚日,连礁和岛都"分不清"了,说什么"关于冲之鸟礁是‘岛’或‘礁’……在法律上没有特定立场"。联想马英九在即将下台之际,不仅自己去太平岛劳军,还邀请内外媒体登岛采访,邀集历任台"行政院长"前往视察。这种伸张正义的维权活动,民进党"立委"竟然通过提案,要求郝柏村等人赴"太平岛"自付飞机油钱。两者相比,孰是孰非,昭然若揭。台湾民众怒斥那些"绿委"就是"卖台贼"。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候选人上台执政后,国民党籍的台北“市长”马英九顿处于民进党“绿色执政”县市的“重重包围”之中,不和谐的争议渐多,首当其冲的便是争议已久的中文英译系统。民进党执政县市以推动“本土化”为借口,要推行“通用拼音”,而台北市政府支持采用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 过去台湾使用泛称的“罗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22日台湾"总统"大选前,国民党马英九、萧万长的"马萧配"与民进党谢长廷、苏贞昌的"谢苏配"正展开最后的拼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民进党在台湾不仅失去执政权沦为在野党,而且在立法机构也只剩下27席,在23个执政县市中只占据7席。民进党丧失执政权,政治实力遭遇重挫,政治声望跌入谷底,再加上陈水扁家族弊案的爆发,也重创其“清廉、本土、爱乡”的政党形象。民进党十多年的努力一夕之间付诸东流,重回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政治势力版图。尽管民进党在最近的几次地方性选举中取得一系列胜利,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各界都在检讨国民党败选的原因,都在怪马英九当局执政不彰,却很少有人探讨民进党胜选的原因。这次"九合一"选举,不论有无地方执政权,民进党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在22个县市中,民进党仅提名17个县市候选人,就获得13个县市执政权,获得583万票,大赢国民党84万票。那么,民进党为何会取得如此成绩?是国民党的败就是民进党的胜?还是民进党功绩卓著或是民进党赢得台湾人民的信任?这些  相似文献   

18.
朱显龙 《台声》2004,(5):22-23
3月20日的台湾“大选”结果,“泛蓝”的连战、宋楚瑜以0.22%的劣势输给了“泛绿”的陈水扁、吕秀莲,“蓝军”所期盼的合作打败陈水扁与民进党的结局落空。选前,岛内各界预言,“泛蓝”落败后,国民党将会立即土崩瓦解甚至消失,台湾政党格局将彻底改观,民进党将永久执政。“蓝军”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3)
正引人注目的台湾大选国民党惨败,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马英九执政期间,岛内经济民生不进反退,民怨累积;国民党内部分裂,严重老化,无力回天。民进党虽然大胜,但很难说是民进党赢得了民心。观看本次台湾大选,强烈感觉到台湾民众求变心态多于支持民进党。国民党大败,决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的失败。表明看来,大选结果是民进党战胜了国民党。如果深入分析,执政的国民党是自己打败了自己。今次大选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是岛内经济、民生、社会状况和年轻选民  相似文献   

20.
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贫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单席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制度,放大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悬殊,在"立法院"形成"一大一小"的席次格局,为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埋下了重要伏笔.在2008年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既无法有效整合内部的派系结构.也无法摆脱扁案和激进"台独"路线的困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