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蓝 《两岸关系》2014,(9):46-47
正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因了花而美丽,秋却应了月色而充实。古往今来,"月圆"、"月缺"常被用来形容"悲欢离合"。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为圆月,故称"中秋"。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此时得以收获,人们便在这个日子里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喜欢在中秋节赏月,习俗成了一个载体,赏月,其核心体现了一种精神,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呈现了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2.
杨林 《现代人事》2001,(10):41-41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富有时令特色的佳联,现在读来,更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3.
“中秋望圆月,玉兔启神辉。”每逢中秋佳夕,祖国各地民间赏月的风俗五彩缤纷,耐人寻味。仅笔者所见所闻,便有如下形式。 走月圆:时近阴历八月,苏州的少女少妇们便偷偷地预备下自己最喜欢最时髦的多彩的衣服,好在中秋之夜“走月圆”时一展月下倩  相似文献   

4.
中秋的境界     
周广玲 《中国保安》2012,(17):72-73
在我的潜意识中,中秋是个生情伤情日子。相对于今人,古人在中秋节似乎喜欢多愁善感,以至于常常借月生情,见月落泪。古人诸多赏月诗句,传诵至今,总让人生出淡淡忧愁的思绪。但我尤爱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不知饱含了多少哲理以及人生壮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丁宇  李丽竹 《两岸关系》2012,(10):58-58
月到中秋分外明,河北台湾情意浓。9月25日晚,为加强与在冀台商交流,增进感情、共谋发展,由河北省台办举办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在冀台胞中秋赏月晚会”在河北翠屏山迎宾馆举办。在冀台胞台商代表及河北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济济一堂,共话“天上圆月、两岸情缘”。  相似文献   

6.
中秋曳石     
正时值中秋,在福建霞浦沿海乡镇,除了吃月饼、柚子和赏月之外,还有一项至今历时400余年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曳石,它一直承载着百姓"太平"的愿望。1曳石的意思是用力拉石头。说起霞浦的"曳石"习俗,其实它与大名鼎鼎的戚家军有关。根据民国十七年《霞浦县志》记载:明代嘉庆三十二年(1553)中秋夜,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当时驻守在  相似文献   

7.
流泪的中秋     
《台声》2013,(10):3-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之夜,友人林帆从高雄电邮过来,说那边的中秋之夜,月不曾明,悬挂在当空的月亮,仿佛被天狗祸害,残缺而朦胧,他瞧得出,月亮的眼睛充满着凄楚,今年的中秋泪蒙蒙……  相似文献   

8.
“春去秋还几月圆,中秋又见月如盘”,中秋节又到了,独处异地的游子最怀念的就是故乡,故乡淳朴有味的节俗常常唤起美好的忆念……  相似文献   

9.
正9月16日,2021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和昆山开发区慧聚广场同步点亮,两岸民众观灯赏月,遥寄相思,共叙亲情。本届灯会以"花开并蒂灯映两岸"为主题,包括周庄古镇和昆山开发区慧聚广场两个灯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参加活动时表示,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0.
温新建 《世纪行》2014,(8):46-47
<正>又到一年仲秋时节,俗话说中秋胜似年。劳累了大半年的人们,正酝酿着趁这大好时光稍稍停下匆匆的脚步,一家人或一族人齐聚桂花树下,品新赏月。殊不知,在中国古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现如今,元宵、中秋这两个节日国人十分看重,国家也单列了法定假日。唯独"花朝"——这个百花仙子的美好节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然而,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  相似文献   

11.
中秋赏月会     
《友声》1994,(5)
9月21日晚,对外友协举行中秋赏月会,150多位在京的中外企业家、外交界的朋友欢聚在友好宾馆的大院内,共庆中秋佳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友协正在积极扩大与世界各国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月到中秋分外明。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中秋佳节,人们举家团聚,一块儿吃月饼,一块儿祭月、拜月、赏月,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安康、幸福。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吐鲁番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  相似文献   

13.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突出的是团圆,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根据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月圆之日,应是亲人团圆之时,所以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这种团圆意识构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至今仍成为全世界华人精神凝聚的纽带。据考证,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相似文献   

14.
刘翔 《今日广西》2008,(17):29-29
新假期调整后首个中秋小黄金周即将来临。南宁市各大旅行社已经全面进入中秋旅游市场的抢客战。记者近日从相关旅行社获悉,旅行社对中秋旅游市场较为乐观。中秋出游的整体价格与平日价持平,而产品设计方面,主打短途游线路,国内游以三四天行程的“3D”线路为主,省内游则大量增加了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民俗元素。  相似文献   

15.
中秋之夜,玉兔上升。在月圆人尽望的良辰佳夕,一览我国民间的赏月习俗,堪称五彩缤纷。 走月 苏州赏月的习俗叫  相似文献   

16.
又到中秋月圆时,回家团圆的诱惑早已让人按捺不住,它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也使城市里的交通变得拥堵。对于从事保安这份职业的人来说,节日里的坚守是责任与使命,此时此刻,他们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妆点着这一片片热土,维系着一份份团圆。中秋节,是亲人的团圆的节日,保安员们虽无法到场,但他们一直惦记着家人。心中的思念与问候比任何人都执着、强烈;中秋夜,他乡的月光在他们眼中是否也曾由于离家的忧伤而残缺黯然,还是因为第二故乡的包容而月明如昔?  相似文献   

17.
中秋月     
曹彧 《八桂侨刊》2006,(3):76-76
中秋渐近,月亮在天空一天一天张满了它美丽的弧度,在中秋月圆夜达到顶点。大而透明的月亮,就像一颗涨满了乡愁的心。等到中秋过去,月晕缩小,乡愁也随之减少,又开始了另外一次乡愁的积蓄。只要你有一颗思乡的心,每年就会有这么一次循环,受这么一次煎熬。我在巴黎已经三年多了,经  相似文献   

18.
漫話中秋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秋節;因為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又是十五居中,所以这一天又稱中秋節,民間俗稱八月節(今年的中秋節是公曆的九月十二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是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一○三七——一一○一年)中秋賞月所作的一首詞,意味深長,至今仍被人們广為傅誦。中秋之夜,寥廓長天,皓月當空。有多少動人的故事,給这皎潔明月增添了神話色彩;有多少優美的詩篇,使這中秋之夜更加迷人!  相似文献   

19.
八月十五,中秋月央。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史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中秋时分月形圆满,“团圆”一说便从此而来。  相似文献   

20.
正"月会"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中秋风俗。2015年9月,以凝聚海峡两岸同胞情感,彰显奉台地缘文化的"剡溪明月·两岸同根"的中秋月会在溪口举行。台湾著名艺术家、收藏家、话剧"金狮奖"创始人许伯夷,台湾退役将领池兰森、方宁书,台湾中华国际佛教梵呗音乐创始人释广慈长老,大陆电影《开国大典》导演李前宽等两岸各界人士参加了此次月会,共同欢度中秋。"月会"除了以微电影、情景秀、图片展、书画馆藏展展示海峡两岸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外,还以电视散文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