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一种传染型疾病在岛内流行,引起岛内民众的极大恐慌。 这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传染病起源于台湾中南部地区,迅速蔓延至全岛。从4月下旬至5月底,共造成50余万人感染,数百人住院治疗,52名儿童因感染病毒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陈湛 《台声》2009,(12):24-25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肆虐台湾.造成台湾部分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陆同胞迅速行动起来.为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踊跃捐款捐物。截止到11月初,全国台联系统已经募集来自大陆台胞乡亲和广大民众的爱心捐款和物资折合人民币近850万元,其中的一部分已经通过红十字会等渠道送达岛内。  相似文献   

3.
1945年以来的集体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5年以来,生活在台湾的民众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省人”,一是外省人,他们由于经历不同,同样在“中华民国”统治下,却存在不同的感受。本文以详细的资料描绘和分析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民众心态的不同影响,希望对于大陆同胞了解台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辛旗 《统一论坛》2005,(5):23-23
目前,两岸关系处在一种僵局当中。造成这种僵局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透过其政治层面上的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还应该看到在某些人的思想深处,还存在一个文化认同问题,甚至是认不认同中华民族,承认不承认是中国人。僵局的造成是岛内某些政治势力和主政者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不认同中华民族,诋毁中华文化。这种情况造成岛内弥漫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人为制造的对祖国大陆仇视,弥漫着人为挑动的族群对立和省籍矛盾。祖国大陆理解台湾一部分民众特殊的历史遭遇,绝不会使一部分台湾民众长期生活在孤独的愤怒之中,势必大力采…  相似文献   

5.
9月21日凌晨1时47分,整个台湾岛突然成了汪洋中的一条小船,以南投县集水里地区为震中,一场震级达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持续长达一分多钟。在随后的几天里,附近地区发生的余震更多达数千次,震级最高达7.1级。这次地震所波及的范围是台湾近百年历史上罕见的,给全岛民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截至29日晨台湾有关方面的统计,地震已造成2110人死亡,8737人受伤送医,11人失踪,125人因被埋受困,约100人因交通阻绝受困,全岛全毁的房屋7018栋,半倒的5942栋,至于因墙壁出现裂缝而成为危楼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台声》1999,(10)
9月21日凌晨,台湾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台湾同胞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消息传来,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胞极为关切。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于当日联合致电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对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对遭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岛内乡亲表示慰问。中国统一联盟:惊悉今日凌晨在台湾省发生了波及全岛的强烈地震,造成多处房屋倒塌,伤亡数干人,灾情惨重,我们深感震惊!对岛内发生了如此严重的灾害,我们十分关注,深表忧虑。在此,我们谨代表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全体台湾同胞,向此次地震中死难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并通过你们向死难…  相似文献   

7.
若容 《两岸关系》2002,(11):33-34
台湾岛内塑料袋的使用量相当可观。据岛内相关单位统计,台湾民众平均每人每天使用2.5个塑料袋,一年下来要耗掉塑料袋10.5万吨(相当于7部小轿车的重量),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台湾当局在塑料袋的使用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惊悉台湾发生强烈地震,给岛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社全体工作人员对此深表关切,在此谨向受灾同胞和死难者家属致以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陆同胞前往台湾的"自由行"(或称"个人游")已经开始了。但有不少大陆同胞对台湾南部心存疑虑,担心南部民众对大陆没有好感,去那里旅游可能受到"冷遇"、"敌意"或是"难堪"。还有一些人认为"台湾南部是‘台独’大本营,那里多是‘台独分子’"。如果真是这样,你还敢去吗?可是,在台湾流传这样的说法:"走出台北,才算真正进入台湾。"是的,想全面了解台湾,还得去南部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10.
正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截至2月7日13时30分,地震已造成4人遇难,243人受伤,仍有85人失联。地震发生后,大陆有关方面高度关切,国台办、海协会紧急启动涉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了解灾情和救灾情况。地震发生时,岛内多地有震感。据台"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介绍,灾情集中于花莲县花莲市,计有统帅饭店倒塌、云门翠堤大楼倒塌、国盛一街1号大楼倾斜、国盛  相似文献   

11.
蔡玲 《台声》2019,(10)
<正>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执政"以来,施政荒腔走板,两岸关系恶化,岛内经济沉沦;相反,大陆惠台政策深得岛内民心,台当局的"恐吓牌"已经失效。民进党"执政"不为台湾民众福祉着想,一味地玩政治,骗选票,那么,台湾民众一定会在下一场选举中用选票对他们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一场地震,伤及同胞,令人痛心。大陆一番慰问,血浓于水,让人暖心。2月6日深夜,福建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说"地震了"。很快,台湾的朋友开始在朋友圈里发出了地震灾区的现场照片,道路开裂、楼房倾斜。凌晨,微博、微信里有关台湾地震的消息文字和图片开始刷屏,灾情和同胞安危时刻牵动着大陆民众的心。2月7日一早,同事和朋友们见面聊天、社群交流,都有一点担忧:这次台湾地震,大陆还能帮上忙吗?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两年前的2016年,同样是2月6日,台湾南部发生强烈地震,造成116人罹难,  相似文献   

13.
升亮 《台声》2008,(6):14-15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持续牵动着台湾民众的心。各种赈灾捐赠成为岛内最热的活动。台湾救援队和医疗队赴大陆参与救灾的报道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四川震区下落不明的台湾游客受大陆援助安全回家更让岛内感受到两岸的“同胞之情”5月19日14时28分,执行厦金“小三通”直航正待前往金门的大陆客轮“五缘”号汽笛长鸣,船上的台胞自发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岛内媒体指出。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牵动台湾同胞的心,也让两岸间许多“第一次”成为可能。这次大地震使两岸民众“走得更近”,有“震不破的同胞情”!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10日,150多万人参加了台湾省台北市的“天下围攻”行动,将持续了几个月的“倒扁”运动再度推向了高潮,以贪腐为特色的陈水扁当局再次面临民众的怒吼与声讨。陈水扁自上台以来,民望不断走低,卷入的弊案却不断刷新纪录。最近一年,台湾岛内揭发出来的重大弊案几乎都与陈水扁及其家人或亲信有关。但在民众的怒海中漂泊的一叶“扁”舟却仍然负隅顽抗,拼死硬顶,不仅为台湾岛内民众所不齿,也成为历史的笑柄。重重弊案缠身这两年,可以说是台湾的“弊案年”。岛内政治围绕着弊案翻滚,民众也在弊案的不断曝光下对陈水扁当局几乎丧失了全部信…  相似文献   

15.
6月15日晚,地处台湾宜兰县罗东镇的私渡人员收容中心发生祖国大陆私渡人员患病及死亡事件,在大陆私渡人员中引发情绪波动,私渡人员挟持了台湾两名看守人员。 此一事件在岛内闹得沸沸扬扬,台湾有关方面对此一事件的处理极具政治意味。台湾当局一些人连日来纷纷发表与事实不符的讲话,称事情的发生是由于大陆不  相似文献   

16.
正2月6日深夜,台湾花莲发生里氏规模6.0级大地震,花莲市震度达7级。地震的强烈摇晃,造成在台营业41年的统帅大饭店、云门翠堤大楼倒塌,以及花莲国盛六街2号、4号的白金双星大楼、41号的吾居吾宿大楼倾斜,共计17人罹难,285人受伤,共收容安置521人,遇难者中有9名大陆游客。噩耗传出,两岸民众纷纷对灾民表示慰问并伸出援手,各界人士共同捐款赈灾,帮助花莲地震的灾民克服困难、重建家园。这一夜我们都是花莲人  相似文献   

17.
台湾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民众的复杂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的历史与大陆的历史有共同性 ,也有差异性。台湾民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本来就是多样的 ,近年来经过某些人的“导引” ,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 ,它对台湾民众复杂心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比较详细地描绘和概括台湾民众对“光复”以前历史的“集体记忆”及其对“复杂心态”的影响 ,为大陆同胞进一步认识台湾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19年以来,台湾地区蓝绿恶斗不断、两岸对立加深,在内外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岛内民众的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产生了显著变化。一、2019年台湾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变化情况2019年以来,台湾多项统"独"意识和国族认同民调显示,岛内民众两岸统一意识和"中国人认同"双双下滑。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7日,国台办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春节期间发生的两岸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后,台湾舆论对"一国两制"的关注和探讨便没有中断过。不过,由于"一国两制"在岛内长期被"有心人士"污名化后,引发了岛内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误解与疑虑。对此,  相似文献   

20.
文新 《两岸关系》2003,(2):34-35
在大陆,吃过“康师傅” 方便面的人数以亿计, 而岛内民众一直无缘品尝康师傅的滋味。2002年12月2日,顶新集团正式宣布,本月起康师傅碗面产品将以16元新台币的超低价格率先在台湾上市,这对“但闻其声,未尝其味”的岛内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但对于岛内众多方便面厂家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